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唐太宗於貞觀四年(630)下詔顏師古考定《五經》之文。貞觀十一年(637),師古復奉太子承乾命,爲《漢書》作注。《漢書》多采經説,《漢書》顏注則多引經解。師古注解《漢書》時,釋《詩》多本毛、鄭,而時有獨得之秘;解《書》則本諸僞孔而棄鄭玄,不辨孔《傳》之僞;注《易》則諸家并采,鄭玄、虞翻之説有與師古相合,而申述義理之時,師古又多采王弼説法入文。本篇之撰,旨在依據《漢書》顏師古注之用經情况,比較其與《五經正義》注釋之異同。又師古引經以《易》、《書》、《詩》最多,故本文用例主要采自三書,條分縷析,辨其異同。趙翼《陔餘叢考》卷一"《五經正義》雖署孔穎達名,然實非出一手",本文將摘取若干句例,比較《漢書》顏注與《五經正義》釋義之别,從而確立顏師古在唐代經學史上應有之地位,并重新肯定顏師古之釋義在經義訓釋上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数论篇     
《說文》釋一曰:“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四十餘年前,余嘗作《數論》,釋一至十諸數,引許說以證其引端生發。以之求教於吳檢齋先生。先生曰:“理論甚佳,然許說只得問題之一面,似未周恰。凡事皆  相似文献   

3.
王邦維 《中国文化》2023,(1):119-128
《方廣大莊嚴經》是“佛傳”中一部有名的經典。其中的《示書品》,講釋迦牟尼初次上學,老師教他寫字,但他無師自通,早已認識了六十四種“字書”。《示書品》列出了這些“字書”。這些“字書”,多數出於神話性的渲染,但有些也真實存在。《方廣大莊嚴經》最早在西晋時譯出,其後唐代又有一個譯本,隋代則有一個内容相近,但并非同一系統的文本的漢譯本。比較梵本與幾種漢譯本中譯者對這六十四種文字名稱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翻譯,可以看到《方廣大莊嚴經》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流傳的複雜情形。尤其是漢譯中的“支那書”、“匈奴書”、“佉沙書”以及“大秦書”幾個名稱,究竟來源何處,怎么來的,研究者過去或少有注意,或意見不一。有關的分析希望能有助於今天理解這部經典的性質和相關的一些問題,爲了解古代中外文化交流與互動的歷史增加一點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廣師說(上) 韓退之《師說》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斯言是矣。顧其所謂道,則局於一隅,限於一曲,而無以見道之全。故所作《原道》,乃歸本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一系承傳,似私相授受者。何言之隘陋一至如此乎?夫道之在天地間,充乎六合,豈數人所得而私,又豈數人所得而盡有之乎?觀夫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  相似文献   

5.
正禮之儀在數,陳俎豆、列方位,喪祭朝聘事也;禮之意在義,理人倫、燮陰陽,經天緯地事也。周公制禮,祝史行事,義存數中,隱而不彰。太史公曰"禮記自孔氏",其誰曰下然乎?予嘗思之,曩者七十子後學問禮於夫子也,趨而聞,退而記,於簡乎?於牘乎?於帛乎?若子張書諸紳乎?抑簡牘帛紳各隨其便歟?邈矣,今莫能指也。然以發掘所見,固已為人轉錄於簡牘而播傳於戰國間矣。始皇焚書,隱迹於山巗屋壁;漢惠廢律,充積之石渠天祿。高堂傳禮,獨在儀節;徐生善頌,徒能盤辟;迨及后蒼之著《曲臺》,德、聖之纂《戴記》,始  相似文献   

6.
蒙文通曾云:“我國舊籍之訛誤紊亂,無過於《老子》.”①此殆以其人其書具哲學之思辨,故清以前之注本幾數千家,②今可考者尚有四五百種,③近代以還之研究專著亦數十百種;復以其人其書為道教所用,故行迹怳惚神秘,撲朔迷離,書主由治國而治身,牽涉仙道養生.千百年來,儼然爲一治絲而棼之難理公案.上世紀古史辨思潮興起,就其人其書之異說,竟有二十九種之多.④因未有新資料,各家之是是非非,只能以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7.
前月得手書,知有志於學,學已有成。乃欲拜鄙人为師,申弟子之敬。鄙人何敢當也!愧恧於中,故闕然久不報,幸勿为過。昨又得仲明一札,代達足下之意,望勿拒之門牆之外,鄙人非敢如此也。足下既早畢業於上庠,都講其間,復已十載,抗顏为人師久矣。有專門之業,足以名家,猶飲然不自慊,欲從師而益進焉。即此虛中能受之誠,自可風厲多士,亦足为我之師矣。昔柳子厚《答韋中立書》有云:“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为吾子師乎?”每誦斯言,惟增自慚耳。我國罷科舉,興學校,迄於今將百年矣。百年之前,則有童子之師,有鄉會試之師,有投拜之師,而以投拜之師为最無意義。弟  相似文献   

8.
正禮之起也,源於祀,源於俗,源於人之欲,抑源於物之易?論者莫衷一是者久矣。許愼謂"禮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說文》)取諸形符之"示",是深得造字之本。禮必體履以見,康成云:"禮者,體也,履也。統之於心曰禮,踐而行之曰履。"(《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疏引)其見之於體履者,若荀卿云:"禮者,以財物爲用,以貴賤爲文,以多少爲異,以隆殺爲要。文理繁,情用省,是禮之隆也。文理  相似文献   

9.
中國書院成型於兩宋時期,凝聚并體現出中華文明的雙重典範意義。其一,書院精神的典範意義,宋代士大夫熱衷於創辦和講學書院,是希望復興早期儒家的師道精神,而現代學界稱道的所謂書院精神,其實就是宋儒在書院復興的師道精神。其二,書院制度的典範意義,宋代書院制度繼承弘揚了中國悠久的教育傳統,故而兼容了先秦私學的諸子争鳴、兩漢精舍太學的研讀經典、魏晋竹林的玄學清談、隋唐寺院的佛學禪修,宋以前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的歷史經驗,都對宋代書院制度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作爲中華文明的典範的宋代書院,是中華民族長期積累的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0.
弁言 少好讀史,《史記》爲讀史第一種.中學時代,謝國捷老師命讀前四史,并告以讀《史記》當先讀《自序》,得其大要,然後讀紀、傳、書、表.迨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負笈京華,就讀輔仁大學,受業於新會陳援庵老師,又命讀《史記》,并告以先讀《自序》,始悟此爲前輩學者經驗之談,乃潜心讀《自序》,并隨手札錄有關問題,旁參群籍,成札記多則.  相似文献   

11.
一 究明經術 對馬一浮先生的研究,目前實仍處於泛說階段,論者大抵僅能就大方向論其學術匡廓與規模,說明其性質,對於內部問題還較少探究.最明顯的,是其經學. 大家都知道馬一浮學宗六藝、以六藝攝一切學術,可是說來說去不過介紹馬一浮先生此一態度而已,對於他的六藝之學具體內容如何,其實論析甚少.馬先生在辦復性書院時,曾以“講明經術,注重義理,欲使學者知類通達,深造自得,養成剛大貞固之才”為宗旨.開講日亦明以“經術義理”之學示諸生,可見其六藝學,具體說也可稱爲經術義理之學.  相似文献   

12.
現代新儒家開宗大師熊十力對《莊子·天下篇》情有獨鍾,《讀經示要》多次提到這篇文獻,專門論及莊子時,亦僅涉《天下篇》和《大宗師篇》.十力不認爲《天下篇》是莊子後學所作,而認爲"當是莊子自序",因爲"其評判諸家,見高而識遠.文奥而義豐,恐非莊子莫能爲".①十力一生著述的主要成就同樣見於"評判諸家,見高而識遠",倘若如此,十力先生對《天下篇》情有獨鍾也就可以理解了.畢竟,《天下篇》是中國最早的學術史經典文獻.不過,這篇"莊子自序"之所以讓十力先生感到"極親切",首先因爲《天下篇》讓他看到了何謂"獨舆天地精神往來……"的"見高而識遠"(《全集》卷三,頁776)——十力晚年自號"漆園老人",想必舆此有關.  相似文献   

13.
傅杰 《中国文化》2006,(2):32-38
丁福保(一八七四——一九五二)字仲祜,號梅軒,又號疇隱居士,曾任京師大學堂及譯學館教習。而“壯歲辭教習,不服賈,不作吏,購書十五萬卷。讀書日有程課,與作諸生時無少異,如是者三十年”。除本書外。還編有《佛學大辭典》、《古钱大辭典》、《文選類詁》、《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歷代詩話續編》、《清詩話》、《正續一切經音義》、《道藏精華錄》拟及《四部總錄》等。生前不計,即其身後而論,從一九五九年中華書局的《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到二○○五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的《道藏精華錄》,丁氏所編的多種工具書及數據書由於“都是博大淵深,包羅宏富,一帙在手,尋選必要的參考數據,有左右逢源之便”而一再印行,為文史研究者廣泛取用。  相似文献   

14.
梁啓超1893年初爲人師,在東莞講學,由於史料稀缺,以往言之簡略。筆者根據目前可見的記載,尤其是聽課學生留存的作業,細致考辨了此次冬學的講授内容及後續影響。除逐一確認講學時間、當地接應者、合教同人、授課地點、學生人數,更重點考察了一向被認作東莞講學時撰寫的《讀書分月課程》,實則脱胎於晚出的康有爲《桂學答問》,并通過對弟子課卷的分析,呈現了所授詞章之學、科舉之學以及新學的實績。  相似文献   

15.
自《五子之歌》直云"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尚書·五子之歌》)先秦思想文化史上鮮明中國問題背景的民本主義命題逐漸清晰塑形,至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則進一步演繹出繁富的民本主義言說譜系.由於這一龐大言說譜系與西學東遷中輸入中國的現代民本主義知識框架并無邊際關係和因沿脉絡,所以我們將其定位於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民本主義.  相似文献   

16.
清代經學家曾發出“《大易》、《春秋》,迷山霧海”的嘆息。對於《周禮》這部經典,我們也不免有“迷山霧海”的感覺。但《易》和《春秋》之為“迷山霧海”又和《周官》略有不同,前者的迷霧主要是瀰漫在意義的解釋方面,如《易》有“一名三義”,又有象數和義理兩大流派,《春秋》有“微言大義”,董仲舒已謂“其指數千”。《周禮》一書在內容上是比較確定的,即所謂“體國經野,設官  相似文献   

17.
古直(1885-1959),字公愚,號層冰,廣東梅縣人。生於耕讀之家,自幼即熟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師從羅翙雲、謝吉我兩先生,專心研讀《十三經》《資治通鑒》《昭明文選》等典籍。青年時深受民族革命思想影響,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討袁護法等政治活動。先後創辦了梅州高等小學、梅縣梅州中學、滂溪小學、龍文公學等學校,爲提升家鄉的基礎教育殫精竭力。辭任高要縣長後,獲聘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任、教授,從事中文教育十餘年。1949年後,供職於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并擔任省政協委員。一生爲家國,爲教育,爲學術,著述亦豐。撰有《陶靖節詩箋》《陶靖節年譜》《鍾記室詩品箋》《諸葛忠武侯年譜》《汪容甫文箋》《漢詩研究》《漢詩辯證》《曹子建詩箋》《曹子建年譜》《阮嗣宗詩箋》《文心雕龍箋》《人境廬詩草箋注》《客人三先生詩選》《客人駢文選》《客人對》等五十多部著作,是魏晋南北朝文學研究、客家學研究的專家。  相似文献   

18.
周汝昌 《中国文化》2015,(2):136-142
歐陽信本所書碑銘,多有歲月可稽,獨此《皇甫》,遂無所考。竊以《皇甫》立碑年月不明,非止一石一家之事,實有關吾人於歐書乃至書法藝術史之窺悟體認者甚鉅,是真不能不稍稍參稽史册與前人評訂而一爲考辨者也。舊說多謂《皇甫》乃信本少時書。若晚近通行辭書,東邦碑帖釋語,悉沿舊意,或稱壯歲,或謂盛年。總之非老筆而已。以常情揆之,此說非無所見而云  相似文献   

19.
在傳衍至今的王羲之書法系統中,《集王聖教序碑》是僅次於《蘭亭序》的一件書法名品,它第一次因爲書法的原因而刻石,成爲所謂的"帖"。《集王聖教序碑》拓本的傳拓可以使人們更容易地學習王羲之的書法。該碑經現代金石學家整理過的拓本,從宋代到明清的文字變化,是確定拓本時代的主要指標。明以前爲不斷本,之後缺損字較多。重要的拓本被藏家留下印記和題跋,往往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題跋中也不乏關於善拓經濟價值的記載和曲折的流傳經歷,崇恩的"墨皇本"是其中最爲著名的一件。  相似文献   

20.
從根做起入大學前,讀過一些書,但總理不清頭緒.初入輔仁大學歷史系后,仍茫茫然.那時允許跨系選課,同舍一位高年級學兄建議我選中文系的"目錄學,說是曾得益不淺.我接受建議選了這門課.授課老師余嘉錫是文學院長兼中文系主任,著名目錄學家.他指定以《書目答問補正》爲教材,分兩年講四部.他上課時,手不持片紙,依《書目答問補正》編次,侃侃而談,如數家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