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7年波及全国的语教育大讨论开始,加强学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从提升国民人素质的高度重新认识学教育,这一思想在语新课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目前学教育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学、热爱学?如何使语课富有“学味”?  相似文献   

2.
从《北京学》引发关于语教学的大讨论至今,许多人认为已经得到了一个公认的结论:那就是倡导学教育。要通过学教育来增强语教学的人底蕴,实现人性的弘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教育产业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界学围绕教育的产业属性,教育能否产业化,发展教育产业的意义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较广泛的讨论,观点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
关于创新教育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从教育评价的角度讨论如何推动创新教育的落实。文章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前提,提出了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强调创新教育制度评价的重点应到教学评价和评学的过程中,确实发挥教学评价对创新教育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使创新教育通过教育评价进行检验、得到监督,从而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5.
长兴"教育券"风暴与弗里德曼学券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兴县正在进行的“教育券”试验,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如何促进教育竞争,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大讨论。本文结合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学券制理论,探讨了长兴县实施教育券制度实验对中国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罗朝猛 《上海教育》2005,(11B):38-39
暑期,笔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了解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协会正在讨论一项激进的计划,该计划拟邀请非公立学校(教会学校和独立学校)加入到更加广义的公共教育系统内,以促进公立学校、非公立学校的融合。相关的教育基金会已经起草了一份提案。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末我国语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学科中的学教育始终是备受关注的一大热点。有论认为:“‘语’与‘学’之争是现实的,也是影响深远的,于今还远未‘到位’。”有的论却说:“语教学改革的先驱们以‘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在语学科滥觞之时,清醒而富有远见地界定了学与实用在语教学中的定位,使语教学真正具备现代的科学的学科意义。”“定”了“位”才谈得上“到位”。那么:学教育在语学科中究竟应占有什么位置呢?此前有没有定论呢?  相似文献   

8.
1997年《北京学》以“忧思学教育”为题,将中学语学教育的讨论推向了全社会。2001年,中学的学教育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后终于告一段落——被明确地写进了课程标准。虽然“语”与“”是否要分科教学的讨论还在继续。但中学语开始有了堂堂正正的学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进步。那么,中学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学教育呢?我想一方面要遵循学作品的阅读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阅读的心理、年龄特点,对学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在各个学段应有所侧重。因此。初中学作品教学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4年前,被称之为纯学期刊的《北京学》却突然介入基础教育,该刊1997年第10期一下子编发了三篇章,对当时的中学语教育提出了尖锐而猛烈的批评,随之引发了全国性的语教育大讨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场大讨论中除了语教师和语教学研究工作以外,还活跃着一大批学界名流,如学钱理群、王富仁,作家莫言,诗人邹静之等。应该肯定,这场大讨论对推动语教育的改革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教育的量度与中国学分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论教育的量度与中国学分制杜作润(一)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国实行学分制的问题,并侧重有关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和中国学分制的某些特点分析。笔者将表明,从教育行政学角度看,它基本上是一个教育量的测度和控制问题。有鉴于人们常将“教育”和“教学”两词随意通用而不...  相似文献   

11.
主体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力求体现变“讲堂”为“学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言论,自我纠辨,通过讨论和教师的适当点拨,从而吸收新知,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围绕“新发展理念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敏锐聚焦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双减”政策实施、校园欺凌防治、“父母参与”实践、教育公平解读、生态文明教育路向等六大热点与前沿议题,深入挖掘剖析,展开丰富讨论,进一步推进了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与学术发展向新的学术共同体水平和境界迈进。  相似文献   

13.
钱威 《教学月刊》2000,(12):6-9
1997年11月《北京学》在“忧思中国语教育”专栏中发了三篇章,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教育手记》、薛毅的《学教育的悲哀》,从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语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在许多报刊发表了不少论争的章,成为教育改革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后来集中反映语教育研究论争的有两本书,一本是王丽主编的《中国语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一本是孔庆东等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审视》)。  相似文献   

14.
人素质的低下是语教育的最大问题,而提高人素质的关键在于学教育。受片面功利化思想的影响,我国学教育在教育目的、教材、阐释系统、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功利化倾向,给教育和社会带来了一些隐患。学教育要走出误区,必须破除功利化思想,弘扬人精神。  相似文献   

15.
协商课程:促进高效学习的一种课程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时代性课程,协商课程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讨论确定学什么?怎样学?从满足学生主动和高效地学习的需要出发,协商课程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具有较强专门性和时效性的主题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奥林匹克教育无疑成为近年来中国中小学最重要的主题教育内容之一。8月8日,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本期“讨论”栏目特别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夏秀祯教授和曾在澳洲访学的许新海博士,具体介绍香港的一项奥林匹克教育研究计划和澳洲几所普通学校开发奥运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希望能引发读者对包括奥林匹克教育在内的主题教育如何取得实效的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专搞文章学、阅读学研究的,对经典文章的个性化阅读问题早有困惑,对结合案例、从小处开掘的带有发现性和原创性的自由讨论特别感兴趣。崔茂新先生由点到面,从一篇经典文本的误读洞察语文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而我,由于眼力、笔力所限,只能由个案到公案,摭谈文章阅读教育的几个理念和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增设“教育影视学”课程,需要回应和解答何谓“教育影视学”、为何增设“教育影视学”、如何上好“教育影视学”三个基本问题。研究表明,“教育影视学”是一门以教育影视和影视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基础性、前沿性课程。之所以呼吁增设“教育影视学”课程,主要是因为中小学教师的影视应用能力亟须提高、各类师范生的影视鉴赏能力亟须培养、教师教育者的影视教育意识亟须增强。从相关探索来看,上好“教育影视学”应具备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评价灵活四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讨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观念的融合或冲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对人的教育价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等方面讨论。本文主要结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对人的教育作用,讨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在不同时期的地位,以及当前应如何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技术制图新国标发布现状,工程图学教育现状,特别是部分高等院校所用教材的现状,讨论了制定工程制图有关新国标的迫切性,并提出制定新国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