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市报是中国报业下一轮发展的主要增长力量。地市报业经济受到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拉动.受到出口主导型经济模式向消费主导型模式转型的刺激.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地市报业处于单一报社垄断格局.缺少竞争.地市报纸未能及时升级换代,未能开展有效的报网互动.成为地市报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市报人》2007,(1):18-20
2006年,是我国报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地市报业不仅面对上级媒体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他们在挑战中觉醒,在思索中奋进。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强势推出2006年地市报报业发展亮点。虽然这里展示的是其中一部分.但我们可以从这些地市报中窥见地市报业发展的新趋势,其目的是鼓舞地市报新闻工作者的士气.树立信心,去迎接2007年新闻媒体的新的挑战。同时,也希望他们的成功经验能给全国地市报的改革与创新以新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顺应大势,择机而上。作为传统报业,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报业转型?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报业?如何形成更有发展后劲的产业结构?等等,这些一直是地市报社的社长、老总们思考的问题。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选登了与地市报做大做强主业、开发文化产业、实施报业转型方面相关的两篇文章,供地市报同仁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在我国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全国已有地市报1000(含党报、晚报都市报、商报等)多家。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不断推进,地市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报业竞争愈来愈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市报团高歌猛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我国报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地市报业不仅面对上级媒体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他们在挑战中觉醒,在思索中奋进。地市报报业集团发展迅速继2006年宁夏石嘴山日报报业集团、山东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之后,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地市报已有20余家先后创建  相似文献   

6.
在残酷的报业市场竞争中,一些旧有体制所固有的弊端以及面临强手的市场竞争,地市报自身的缺陷显露无遗,地市报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地市报要勇敢地面对挑战,沉着冷静地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地市报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党报三级办报格局中,地市报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大,是离读者最近的党报。但由于全国市州地发展水平有差异,部分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市报,是党报系列中人才资源、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如何发展地市报业成为地方党委和报社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地市报向何处去?地市报人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那就是报业数字化。报业数字化是报界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地市报可以享受报界,尤其是大报探索与实践的成果。报业数字化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地市报有责任、有义务去实践和探索这一课题,尤其是地市报个性化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地市报业不仅面对上级媒体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它们在挑战中觉醒,在挑战中奋进.2009年,它们积极发挥属地优势,采取得力措施抵御金融危机.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加快报业集团建设步伐,通力合作进行跨地域结盟.本文展示的仅是2009年地市报发展亮点中的一部分,但从中可以窥见地市报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央、省级报业集团一个个崛起,形成中国报业一颗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中国地市报(主要指中等城市报纸)面对强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世纪之初有新的建树,是地市报人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 地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地市报的优势是“多”而“广”。 全国地市报共3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中等城市报纸。省会城市、经济单列市、沿海发达城市,虽然为省辖城市,但这些城市党报的实力有的已超过了省级报社,有的已率先建立了报业集团。这部分报社已进入了中国报业的“第一方阵”,在规模和实力上已不再属于“地市报”的范畴,因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今我国的报业结构中,中央和省都已形成了以党报为中心,伴以专业报、对象性报等门类齐全的报纸系统,这为报纸突出各自的主要功能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地市报大多处于一地(市)一报的状态,这就要求报纸担负起多方面的功能,而不可失之偏颇。因此,地市报编辑部在科室划分、版面安排、稿件处理等方面,就不宜盲目仿效中央和省级大报。强调地市报的多功能作用,对地市报自身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我国报业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2.
《采.写.编》2008,(6):65-65
11月23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黄暨改革开放30年地市报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宜昌举行,活动中表彰了“中国地市报百强”。保定日报社在全国300多家地市报社综合考核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地市报报业发展50强”,并在大会上做经验交流。中国记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3.
刘东霞 《新闻界》2007,(5):18-19
本文以媒介生态位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从媒介生存发展的角度,结合笔者对一些地市报的调研和有关文献,分析我国地市报的报业生态特征,以期为地市报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一个可供参照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报业总体格局而言,地市报的情况较为特殊:作为腹地的县市,一般经济总量不大,报刊消费有限;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往往又是省报的经济腹地.受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影响,地市报又难以到其他地区发展,面临诸多发展困难.而手机、互联网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经过十几年的指数型增长,已经接近“临界点”,迫使地市报进入“全媒体”发展环境.面对传统报业空间挤压和新媒体的两面夹击,一些走在前面的地市报做出了适应“全媒体”发展需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地市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地市报业的迅速崛起,是摆在所有地市报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一些地市报社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强势推出兰州日报社、苏州日报报业集团、金华日报社、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等4家地市报社的经验和做法,这4篇文章都值得一读,望能给广大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6.
<正>网络化浪潮正在席卷全国报业,作为全国报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地市报也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网络化之路。从近年实践来看,不少地市报陷入了网络化的迷茫:风头正劲的数字网络竟成了地市党报"烧钱"的买卖,让本已捉襟见肘的地市报业背上了不小的包袱。站在网络化的十字路口,地市报人应该认真地思考如何更好地抢占网络的制高点,实现数字化生存。笔者认为,走区域合作之路,是地市报实施网络化战略的有效途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地市报要办好,必须提高三个知名度。即:报纸的知名度、报人的知名度、报社的知名度.为何要提高三个知名度?提高三个知名度,是地市报整体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每家地市报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就地市报系统而言,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报业的一个分支,无论从报社数量、报纸发行数量,还是从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这为地市报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报业要创新,就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抢抓机遇,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形势下,加速报业的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要做好地市报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多媒介产业融合,不断壮大我国地市报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地市报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但由于地域经济的差别,使得东西部地市报的发展很不平衡。曾天海同志这篇《正视东西部地市报的差别》,分析了出现的差别及其原因,探讨了地市报“扩版热”在东西部的不同结果,就如何正确估量和应对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市报的影响,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报业发展、搞好新闻改革、改变观念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读后很受启发。希望地市报的同志、尤其中西部地市报的同志,对如何发挥和利用本地资源和优势做大做强地市报积极建言献策,欢迎大家深入探讨,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转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这对作为中国平面媒体生力军——地市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市报业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走出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需要、符合传媒发展规律、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是摆在我们地市报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