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庄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生活的"时空"决定了他的处世态度。本文以庄子的《人间世》为出发点,分析庄子采取"无用"处世态度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苏轼词中有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庄子思想的体现,可见苏轼对庄子的思想是有很深感悟和很多运用的。庄子思想体现在他的词作中,主要是形成了他“人生如梦”的人生感悟和随缘自适的乐观态度,也因此大大提高了苏轼词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的观点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原因即在于这是他"自己"的理论。"人生的艺术化"表面看来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但它却牵系着朱光潜的美学探索,潜含着一种美学精神,中国道家特别是庄子思想构成了这种精神的诗性底蕴。朱光潜常以庄子"鱼相与忘于江湖"的说法来描述艺术化的人生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又可以庄子"诱然皆生而不知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无我"、"化"的意念进行具体的阐明。  相似文献   

4.
庄子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音乐,在音乐审美中特别注重音乐的结构形式和内在意蕴与闻乐者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和审美境界的关系,追求"无言而心悦"的"无怠之声"。《天运》中北门成听乐时所产生"惧—怠—惑"逐渐变化的心理过程和审美境界与"人乐"、"和乐"、"天乐"三种不同结构形式和表现特征的音乐之间形成了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庄子对"天乐"的象征性、隐喻性描述,直接从具体的艺术审美体验中走向形上境界和超越性的生命体悟,其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当代音乐美学研究与体系建构仍具有巨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庄子思想产生至今的几千年间,庄子研究的成果可谓蔚然壮观。过去的庄子研究中,多认为庄子思想是消极的、逃避的、非现实的,而我则主要针对这样的观点进行反思,对庄子的思想再考察。主要从三个阶段研究庄子思想之反思。第一阶段,他从已经存在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和时代的状况中,了解和感受到社会乃至人生的有限,开始参与社会;第二阶段,之后在对那个有限的社会及人类本身的认识基础上做更为充实的观念上的、理论上的准备;第三阶段,理想与实践。他以批判的态度参与社会,主张改变社会,深入地了解社会,向社会传播他的理念和主张。  相似文献   

6.
周明璃 《成才之路》2010,(30):39-39
《庄子》一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无非是庄子对于宇宙的认识,强调我们只有让生命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道",遵循"缘督以为经"的原则,那我们就可以真正实现人生的"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自由状态。他又以极为浪漫的艺术手段,为我们诠释"道不远人"的观点。笔者借助《庖丁解牛》一文,着重阐述庄子描述的道的含义以及他笔下生动形象的道的化身。  相似文献   

7.
杜甫一生心怀天下,以"致君尧舜"为最高人生理想,然而动荡的社会现实却使得他的奋斗与努力终成泡影。杜诗的创作,不仅表现出浓重的儒家进取精神,而且在追求精神自由、保持自然人格、倾慕隐逸生活、信守安贫乐道等方面都深受《庄子》的思想影响。其语言也明显呈现出化用《庄子》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道有两特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道是唯一整体;道无所不在,是永恒的真实,称为究竟真实。庄子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庄子说:"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老子的"道法自然",即道就是自然,庄子思想基本上同于老子。他对美的著名言论是"天地大美",老庄的美在道,美在自然。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庄子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历炼,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自然"的境界,"道"的境界,自由的境界,亦即是美的境界,即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徐复观先生曾在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中说过:“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所导出。”庄子是主张返归自然,泯灭自我的大师。他把物我一体,与道为一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嵇康的意义就在于他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把它从纯哲学的境界,变为一种实有的境界,把它从道的境界,变成诗的境界,从而成为第一位把庄子的返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变为人间境界的人。  相似文献   

10.
《庄子》既是一部涵义深邃的哲学著作 ,也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自郭象禅解《庄子》以来 ,人们就为它谜一样的哲理所吸引———为它的虚无的本体论 ,为它的相对的认识论 ,为它的循环的宇宙观。同时 ,人们又为它的美所陶醉。尽管它的审美特征近几十年才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但先师们已经发现了这种并非哲理所能囊括的特色。人们赞美它的汪洋恣肆 ,也正是一种审美感受的结果。庄子散文的审美特征 ,具体说来 ,主要表现在他对人生问题采取的是一种审美态度 ,即超越于利害得失之上的情感和态度。在庄子的著作中 ,人生问题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对世界…  相似文献   

11.
时鹏征 《考试周刊》2011,(35):30-3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老子》五千言,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尤其是老子所持有的"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无为而无不为"等观念,还有老子对婴儿的赞美,其中都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意义。在老子之后,庄子进一步挖掘和发展了老子思想中的美学意识。从"心斋"、"坐忘"到"无用之用",再到他对天地的赞美,无不体现着这一点极其深厚的超功利的审美意识。庄子认为,人想要达到自由和美的境界,就要抛弃一切尘世俗想,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在当今社会,它们仍不失为一种对社会人生有重大意义的现实教化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他的思想矿藏里包含了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提问。他关注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存在进行哲学的思考。他的思想充满着东方的智慧。庄子有一天睡觉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只蝴蝶,忽上忽下,翩翩飞舞,非常快乐。醒来之后,庄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到底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如果庄子没有做梦变成蝴蝶,  相似文献   

13.
"游世"和"无用之用"是庄子思想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游世"是有"无用之用"作为基石的,并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了一个新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人生作了种种思考 ,试图找到一条解决生之痛苦的良药 ,可是经过一番探索 ,他不仅否定了现实的人生 ,而且对出家和神仙世界同样持怀疑态度。只有摆脱了精神上的纷扰和肉体上的羁绊 ,才是告别人生痛苦的唯一途径 ,这是作者心灵的归宿。这与庄子的避世思想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试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超脱"是其人生哲学的主旨,通过从自然、社会和欲望给自己造成的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要达到他"逍遥游"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最高境界,实现其"达人""至人"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庄子几乎是无人不知的。他的一生中究竟有哪些精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魅力世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庄子的智慧是独具魅力的。他的思想矿藏里包含了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提问。他关注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存在进行哲学的思考。他的思想充满着东方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马致远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深受庄子思想影响的典型代表,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厌弃争名逐利,逃避人间是非纷扰,慨叹功名虚幻、人生短暂的庄子思想,同时也反映出他致力于寻找精神归宿,赞颂道家生活的情操。  相似文献   

18.
一、柳宗元对道家的态度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主要思想资料,柳宗元对道家的态度,可以从他对<老子>和<庄子>的评论及其运用中看得出来.  相似文献   

19.
莫付欢 《柳州师专学报》2007,22(1):16-18,28
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在道家学派中,庄子比任何人都更集中、更突出地关注和思考人生问题.庄子对人生的思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他主要不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出发,而是侧重从宇宙的、自然的视角考察人生,在庄子看来,形而上的本体不仅是自然界的本体,也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终极根据.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在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孕育了深刻的美学思想,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庄子美学思想:庄子哲学思想超凡脱俗,其在美学上具有遗世独立的仙境美;他将人生看做一场大梦,从这种思想衍生出了梦幻美;庄子看到事物成与毁的转化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残缺美的美学范式;庄子具有人格美。他有宽广的胸怀和高远、深邃的思想,富有仁爱精神,追求真性情。这些都使他具有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