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盈利是出版社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能盈利的出版社才能谈得上为社会服务.出版社发展的成败与盈利模式的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盈利模式,就是出版社获得利润、产生效益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赢利是出版社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能赢利的出版社才能谈得上社会服务.出版社发展的成败与赢利模式的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谓赢利模式,就是出版社获得利润、产生效益的方式.那么,出版社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呢?本文将论述出版社处于生命周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再生期)的不同阶段,该如何选择恰当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的生产计划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确定图书新产品的定价;二是首次印刷的数量;三是确定在营销上的投入规模;四是赢利的情况预测. 出版社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如产品的定价问题、营销费用的投入比例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与利润的关联问题等等.如果有若干同类产品竞争,消费者首先看重的就是产品价格.作为供应链上游的出版社,以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润就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出版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对各种资源的竞争,谁拥有了资源,并能有效地整合资源,谁就占了先机。在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主体性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社如何开发、整合好这一资源,涉及相当广泛的内容,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出版社应该有自己的人才战略出版社中最高级别的人才问题是人才战略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战略谋划、布局。出版社领导对出版业的发展演进态势、竞争状况要有深邃的洞察和预见,同时也要对自身企业在业内所处地位、核心竞争力状况特别是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5.
出版业同其他行业一样,生产出的产品需要经过销售部门实现销售,产生利润。那么营销团队的整体实力在出版社的生产运营中就是至关重要的。营销团队的实力就成了出版社最重要的一种竞争力。一家出版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营销人才的实力就成了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冯洁 《编辑学刊》2005,(5):60-63
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 在版权贸易中有一个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的"附属权"(subsidiary right)市场,这个市场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已经相当成熟,其经营秘诀就是四个字--资本经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资本经营已经成为一个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跳板.资本经营重视的是资本的支配和使用而非占有,也就是说资本的流动性才是利润之动力.笔者认为图书出版附属权就是出版社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营资本,让附属权这一重要资本运动起来,不要闲置,它就会成为中国出版业跨媒介传播一柄出鞘的剑,给出版社杀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见报载,一名西方的出版人说:"编辑应该是个商人".我就想起前几年一名中国的出版人的话,"出版社的目的应该明确,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追求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不是出版活动的最终目的,出版活动作为产业,其目的应该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我不知道这位西方人说的"商人"与这位中国人说的"利润最大化"能不能划一个等号.  相似文献   

8.
现在,出版社的企业化转制已经成为定局.转制第一步可能是把出版社改为国有独资企业,先转制后改制,最终还是要把出版社改成股权多元化的公司.这肯定是个趋势,但我理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部署,出版社的企业化转制将先试点,然后再逐步展开,实际操作需要等国家正式来安排.但是在正确理解国家改革的方针、政策精神的前提下,我觉得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出版社可以先行一步,现在尝试着去做,即在转制之前就可以做.谁先做了谁先受益.  相似文献   

9.
书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通过发行才能实现。发行部门是出版社的重要部门之一。发行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出版社的全局。要使出版社的发行工作充满活力,鼓励发行部门的职工积极投入图书市场竞争,努力推销本社出版的书刊,出版社的发行部门则应当实行承包责任制,有奖有罚。承包指标发行部门承包的目标是什么?有的出版社仅着重于取得发行利润,主要的承包指标就是利润。  相似文献   

10.
金盾出版社以信为本张秀平金盾出版社有三点做法值得借鉴:一是敢于备货.勇担风险,并保证向书店随时供货。这种风险一身担.利润双方赚的做法.是金盾出版社密切社店关系的关键。以往一些社店出现纠纷、关系不够融洽,原因在于风险谁担这个问题上扯皮。出版社希望书店一...  相似文献   

11.
康和红 《出版经济》2005,(10):62-63
图书成本是图书价格管理的基础,成本低了,图书价格就有随之降低的可能.一般来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价格相对较低,在质量不差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赢得自己的消费群体,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进而加速资金回笼,收入增加,出版社利润增加.出版社要认识市场、适应市场、引领市场,积极进行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走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之路,打造价格优势,构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就需要认识成本竞争是最能体现出版社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面对现代图收市场激烈的竞争,利润成为出版社生存的基础,没有利润,出版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随时被淘汰出局;有了利润,出版社才能谈得上生存与发展,而利润来源于市场,有市场才有销售,有销售有才有利润,市场几乎成了利润的代名词,但出版社开发出好选,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市场,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模式和坐等买卖上门的经营观念已成为老黄历,在现代出版中,图书离不开宣传与推广,围绕市场展开的图书推广工作已成为现代图书营销中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贺圣遂 《出版经济》2004,(11):14-14
顾名思义,大学出版社的宗旨就是要为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就是要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目的,把大学创造的文化成果推向社会,用社会的文化成果推动大学教育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学出版社一般首先凭借本校的出版资源,同时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其经费亦大都由学校承担,是非赢利性的出版机构.然而中国的大学出版社却是一个异数,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为大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大学出版社,都必须通过市场谋生存,而且还必须产生利润、以图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图书重印的基本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重印是出版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出版社经常性工作.可以说,把好图书重印关等于看好了出版社的家.在出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重印牵涉面广,参与部门多,如重印一经做出,即进入生产环节,相应地就产生管理、印制、储运成本,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出版社造成损失,或者由于库存大量积压甚至报废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或者由于市场短缺引发盗版和换版损失.  相似文献   

15.
出版人才的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界看出版社,往往走极端.一是理想化,认为出版这个行当高薪、活儿舒服、待遇好,故而蜂拥而至.实际上出版社赚钱艰难,条件并没那么好.二是妖魔化,认为出版行业是暴利行业、垄断行业.其实一本书能有10%的利润就很高了.  相似文献   

16.
一、编辑参与发行是出版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近十余年来 ,图书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经营情况上看 ,就可以发现 :第一 ,市、县新华书店在进货方面有了很大的自主权 ;第二渠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第二 ,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很重视自办发行并下大力气抓。第三 ,每年几个大的图书订货会是图书发行的主战场。在这种形势下 ,作为图书销售中心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图书较过去更趋饱和 ,而广大小城市、县区农村则成为图书销售的相对薄弱地区。然而 ,在当前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谁进得适销对路的好书 ,谁就能获得较多的利润。中小城市、县新华书店…  相似文献   

17.
企业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流程中强调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就是围绕这一目的来进行的.出版社作为企业,也应在其产品--图书的生产流程中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作者是出版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谁拥有了优秀的、强大的作者资源,谁就有了占领市场的法宝。正如著名出版家小赫伯特.S.贝利在《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中说:“出版社的活动深受一群才华横溢的作者所影响,他们被看做是出版社的力量和源泉。”但现实情况是,大型出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大多社办期刊中,很多杂志社的财务都是由出版社财务兼职,这样财务就会在核算利润时用书的核算方法来核算杂志的利润,使经营者总感觉杂志成本很高,在对外合作中就瞻前顾后,失去了很多赚钱和扩大发行量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企业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流程中强调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就是围绕这一目的来进行的。出版社作为企业,也应在其产品——图书的生产流程中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着力于这个过程的经营管理,对出版社来说至关重要。在此,仅就苏少社的情况和笔者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