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的启发     
音乐可以让人变得敏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可以……在我看来,音乐可以让我萌发新的希望。每次上音乐课,我总会迫不及待,兴奋无比。当我得知可以观看《音乐之声》这部美国影片时更是喜出望外。我坐在过道里,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屏幕,绝不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每当耳畔响起一首插曲,我就好像又明白了一个人生的道理。看着看着,我就沉浸在其中,听修女玛丽亚和船长那动人的歌声,看玛丽亚一步步迈向成功。我一边学着影片中的歌曲,一边听老师的讲解,渐渐地,我走入了音乐这座神奇的宫殿。《音乐之声》我们分了好几段才…  相似文献   

2.
滕王阁     
南昌城似乎没有什么可游之处,除了滕王阁。几年前听到滕王阁重建落成的消息,很是欢喜了一阵子。在我的心里,这一座楼阁最能让人生出回肠荡气的感觉,因为有一篇传诵千古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很好,只是文章的末了人格感慨升华得太高,让凡俗人的思维跟不上去。王勃不同,一篇文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一种营养品,如果哪一天没有音符在跳动,就像是天空中没有了阳光,鸟儿没有了翅膀。——题记 朋友说她喜欢在音乐里飞翔,我又何尝不是呢?总是静静地,跟着音乐吹起的柔柔的风,飞过一座座山峰,找到一个世外桃源,独自欢乐,很舒适,很安详,不带一丁点儿的烦恼与不安。  相似文献   

4.
《音乐世界》2010,(14):156-157
“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爱你,有没有人曾在你日记里哭泣,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在意,在意这座城市的距离……”这首《有没有告诉你》,清新中略带些伤感,意境深远,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妈妈给了我一本新课外书,名叫《音乐楼里的故事》。我一看是我们学校姜金富书记写的,很惊喜。我很喜欢这本书,每天都对它爱不释手。尤其是其中的《中国音乐真迷人》这篇文章,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乐乐和聪聪看录像、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很多音乐知识,比如:《北风吹》是女声独唱,《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渔舟唱晚》是古筝独奏名曲等。而且文中"太  相似文献   

6.
感受音乐     
正“鸡年”总是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词汇:金鸡报晓、闻鸡起舞、金鸡独立、鸡年纳福……在上一个鸡年时,我还写过一首歌词《大吉大利》,由刘铁铸作曲,刘文涛演唱,出了专辑,上了中国文联网络春晚,还有幸进了MTV歌曲库。感受音乐,有时会觉得很美、很舒适、也很安逸;有时又会觉得很累、很刺激,还有些迷茫。轻柔舒缓的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或香甜入梦,悠扬明快的音乐能让人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激昂振奋的音乐能让人热血沸腾,狂躁暴怒的音乐能叫人歇斯底里……真想不出还有哪一门艺术具有这样完备的人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夏雨 《学子》2003,(2):56-56
好久好久没听过音乐。今天下午,当我第一步踏进平时让我望而却步的教室时,感到的却是另一种全身心的放松。这是一种久违了的、很微妙的感觉,说不出它的好。这都缘于音符在空气中跳动。我决定今天多坐一会儿。枯燥的学习和平静的校园生活,让人透不过气来,把人磨得毫无情趣。在这里,听不到广播站扩音器里传出的校园民谣,也听不到时尚的流行音乐。校园很宽阔,高大繁茂的绿树环绕着一座座漂亮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我和刘文科先生认识很偶然。其实在没有见到他本人时就读过他的文章。他是《黄河之声》杂志的总编,这个杂志是国内外比较有名,以音乐为主导专业性很强的杂志,严格说起来他应该算是音乐人了。而我是一个以文字为生的爬格人,2007年的一天,一位朋友给我拿了一本《黄河之声》杂志。当时我并没有放在心上,虽然音乐和小说都是属于艺术类,可是毕竟隔行了,出于对朋友的尊重我收下了杂志。  相似文献   

9.
华少评唱片     
毛阿敏:《美满》记忆中的毛阿敏始终让人停留在《绿叶对根的情谊》、《思念》这样的歌曲上。原因很简单,因为太久没有听到有关她的音乐的消息,负面新闻倒是源源不断。在她最新的专辑发行之初,听到了太多的褒奖,无论是她的公司还是歌迷,都给我描述它是一张“旷世之作”。但经过太多的期待,再来听这张专辑,  相似文献   

10.
我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所以读不了长篇小说,读的大多是短篇的。很幸运的是,得到了都德的成名小说集《磨坊书简》,难捺欣喜之情,一口气读完了它。阿尔丰斯·都德,相信这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吧,《最后一课》这篇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的小说曾感动过好几代的人。因为《最后一课》及《柏林之围》几篇小说,我便武断地认为都德的作品都是围绕爱国主义展开的。说实话,我们这一代人的爱国主义热情都不高,所以都德的作品让我感觉有些远离心灵。但《磨坊书简》却让我有了一种迥然不同的感觉。首先是它的名字,很雅致。“一座谷物磨粉的风力磨坊,坐落于普…  相似文献   

11.
发烧友信箱     
你好!我看了98年九期《音乐世界》,封面人物李嘉欣是我心中的偶像。你们让她登上《音乐世界》的封面简直让我激动不已。李嘉欣实在是太美丽、太迷人、太可爱了。但是除了看到她美丽的造型外,我还很想知道一下有关她的消息。以下问题希望你能回答、我将不胜感激!①你能否提供李嘉欣的小档案?②李嘉欣是否在和黎明拍拖?③有没有李嘉欣的联络地址?李嘉欣的忠实 FANS 刘璐璐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本文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从多方面剖析了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园幼儿的情况做了几点提高幼儿游戏性的措施,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怎样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过河呢?那就是游戏。  相似文献   

13.
<正>14岁,一个多数孩子都在为数学考试焦虑的年纪,菲恩·伍法德已经演过许多让你如坐针毡的惊悚影片了。这其中就包括去年Netflix大热剧集《怪奇物语》。年纪轻轻就曝露在名利场之中(8岁便开始演戏),菲恩出奇地是个很平凡的孩子。他把这种平凡归功于家人一直没有搬到洛杉矶居住,这和其他童星很不一样。菲恩住在天使之城以北3000公里的温哥华,当他被问到这座加拿大海岸城市是否让他更接地气,菲恩说:"我觉得是的,一切都在于你住在哪里,与谁结交。"这位可爱又有思想的男孩还有另一个爱好——音乐。他有一把吉他,时常拿来恣意演奏,翻弹Nirvana的《Lithium》更是十分精彩,轰动网络。他说"弹吉他能让我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14.
<正>我要一个人的通宵看完鲁迅的《背影》。——戴佩妮《一个人的行李》鲁迅什么时候写过《背影》了?朱自清表示不服!而且用了整整一个通宵才读完这篇一千字不到的散文,这种学习态度也真是让人敬佩!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李娜《青藏高原》"山川"指的是山岳与江河,说"一座座山"没毛病,但"一座座山川"?还是请你回去复习一下量词的用法吧!其实,在这种既有山又有水的情况下,量词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一重重"。我愿意在他回来前继续安静沉睡,但他已去到别座城堡吻另一双嘴。——S.H.E《不想长大》  相似文献   

15.
魔弦     
我喜欢一切和弦有关的音乐。很古典的中国弦乐器,常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如筝、柳叶琴、琵琶、胡琴……筝,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她,一个高盘发髻穿旗袍的女子,见证着中华几千年来的乐史兴衰。一曲《高山流水》,如一条源远流长的长河,一泻而下。一曲《苍山歌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道出了柳叶琴的质地透明的美,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座座连绵起伏的苍凉而雄峻的山川。她,柳叶琴,应该是江南小巧的足不出户的少女吧!如果说柳叶琴是小家碧玉的话,那琵琶,应该是大家闺秀了。一首《十面埋伏》,淋漓尽致地奏出了她的神韵,抡指一挥,那种千钧一发…  相似文献   

16.
歌声与微笑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因为音乐学科没有升学考试任务,也没有繁重的作业压力,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很融洽,也留下了不少教育故事。至今我的手机里还保存着一段亲手录制的合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视频。应该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位高校音乐老师,可能是专业的缘故(教授《音乐美学》和《中国音乐史》),让我对音乐和人的关系这个问题思考得较多些,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除了传授技术技巧外更为重视音乐本身的内涵以及音乐对学生品行的影响。而且我也一直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美的音乐在潜移  相似文献   

18.
回音壁     
子衿 《新作文》2013,(5):62
◎洛雨晴缘:(贴吧网友)《高中生适读》里虽然没有我的文章,但是我从中看到了那种很久没有看到的很有感觉的文章。王泽林的《我们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或许是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虽然他对何家鑫的描写并没有那么出色。我曾单独问过他现在那个人的状况,但很显然那已经是很久远的故事了。他的文字可以带动我的思绪,这篇是许久未见的好文章。期待他能带给我更  相似文献   

19.
杨路宽 《中学文科》2009,(4):M0002-M0002
各位编辑.你们好!我是河北的一名高中生,目前,因为有《哲理》的陪伴,我的高三生活过得很开心,谢谢你们!此生能遇到《哲理》,就如《哲理》2009年第2期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金风玉露一相连.便胜却人间无数”。现在,在我们班里出现了广泛传阅《哲理》的“盛景”。她的每一篇文章里都含有深刻的人生道理,让人百读不厌,使人思维异常活跃……虽然她刚诞生不久,还没有《读者》的名气大,也没有《格言》的搞笑、有趣,但她所散发出来的智慧.就像夏日里盛开的玫瑰花一样。芳香迷人.让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20.
过河的阅读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看一本苏联人编的《趣味数学》,解里面的题。书的后面没有答案,我因而好像一道题也没有解出过。我注定后来没有成为数学家。我的脑袋在数学上不聪明的。我虽然初中的时候,数学,尤其是几何,在班级里最好过,可是我知道我的脑袋在数学上不聪明的。但是看那本《趣味数学》是我那时的快乐和专心。书上有一道题是关于如何让几只动物过河的,我一直计算不出一种办法让它们过河,可是我看书和解题的时候,我是想让自己的智慧“过河”。所以,我是个努力的孩子。看书,你可以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也可以是心情努力的。有了努力的心情就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