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最吸引人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等方面分析了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贝西姨婆这一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从而领会狄更斯这位人物塑造的巨匠风采,展示小说中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小说中,佛教寺院经常出现于各个情节中,但不同小说中的佛教寺院具有不同的功能。宗教功能是寺院本身所具有的,上至皇家祈祝迎佛骨,下至平民百姓的祈求佑护,都是与佛教经义等直接相关。而佛教寺院的社会功能却是社会发展所给予,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使佛教寺院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包括慈善救助、医疗、殡葬、教育、娱乐、商品交换,这些功能在在唐代小说中都有具体的体现,而也正是这些功能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慈善没有国界,是超越国家、名族、文化等界限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道德行为.虽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对慈善的认知和践行方式不同,但都对慈善有着相同的精神追求.经过长期的发展,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不断结合,使其出现了中国化的特点.在真主安拉的意旨下,穆斯林自觉的履行着行善的义务,并内化成为自身的道德使命.伊斯兰教的慈善思想和慈善活动是我国慈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是一种在宗教信仰下形成的慈善理念,但是其所具有的特点依旧值得后世去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慈善组织在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我国内地,由于慈善事业的起步较晚,慈善组织的发展步伐较慢,与香港地区慈善组织的发展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目前,我国内地慈善组织的数量上虽已超过香港地区,但与两者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相比,内地慈善组织的社会满足程度远远落后于香港地区,而且在慈善活动实效上也相差甚远。本文以香港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为借鉴,从慈善文化的提升、政府对慈善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慈善组织内部运作机制的健全等方面对在我国内地发展慈善组织提出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美慈善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美慈善文化的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民众捐赠积极性、捐赠的数额、慈善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慈善机构的性质等方面。从传统价值观、慈善组织公信力和慈善法等方面分析中美慈善文化不同的原因,并对推进我国慈善文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1931年起,冯玉祥开始以个人身份从事慈善活动。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有益成分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冯玉祥慈善活动的思想基础。冯玉祥慈善活动包括慈善救济、慈善教育和社会公益三大项。冯玉祥从事慈善活动的动机既有同情心、责任心的表达,又有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愿望,已远远超出慈善活动本身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慈善应是一种静悄悄的行为,不应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张扬,同时做慈善还要有智慧。做慈善要掌握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这样才能达到慈善的真正目的,成为受助者的福音,才能让爱心形成良性循环而传递下去。  相似文献   

8.
佛教慈善可分为内在性、外在性和超在性三种类型,彼此密切关联、互动循环,从而区别于世俗社会的慈善内容。佛教所具有的各种慈善理念是内在型慈善,由之引发的各种社会实践是外在性慈善,其活动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既是宗教事实也是社会事实。从思想、行动、政策等不同方面对佛教慈善进行复合分析,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佛教慈善可分为内在性、外在性和超在性三种类型,彼此密切关联、互动循环,从而区别于世俗社会的慈善内容。佛教所具有的各种慈善理念是内在型慈善,由之引发的各种社会实践是外在性慈善,其活动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既是宗教事实也是社会事实。从思想、行动、政策等不同方面对佛教慈善进行复合分析,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慈善榜对中国企业捐赠排名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慈善行为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加企业产品销量,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国企业承担包括慈善行为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不足,应该在企业内部培育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把慈善行为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构建相应的慈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无论是趣旨意蕴还是艺术魅力都极富特色。它是现代叙事模式与传统叙事模式完美结合的典范。本文着重从叙事顺序和视角两方而,对《看不见的人》进行艺术分析,旨在探明作品的叙事技巧,并力图从这个侧面揭示出拉尔夫·埃利森创作的整体艺术风貌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仍旧存在的种族歧视,并揭示了在这种状态下美国黑人的生存困境,是一幕探索自我本质和实现自我理想的悲剧。着重分析了主人公“我”探索自我本质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作为现代人的美国黑人在寻找自我过程中的异化感和自我本质的失落。同时也探讨了它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是象征主义艺术表现形式的典范,在书中,作家埃里森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主题。小说中人物的行动有着广泛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看不见的人》主要采用自由直接思想、自由间接思想和思想行为的叙述体三种思想表达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展现了其思想不断成熟,"从黑暗到光明,从无知到对‘看不见性’的觉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眼睛"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尔夫·艾里森在小说<看不见的人>中采用了大量的眼睛意象并赋予其不同的象征意义,从而生动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他眼中超越现实和虚幻的外在物质世界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小说家拉尔夫.埃利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虽然不是创作于后现代主义小说高潮时期,但小说明显地带有很多后现代主义的写作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看不见的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要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当时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揭示了人们在迷茫的世界中,积极寻找内心追求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陶永菊 《海外英语》2014,(15):210-211
The protagonist in Invisible Man experiences many painful incidents and gradually grows into a mature individual. He undergo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with self-oriented ambition to racial-oriented ambition, and then to self-oriented ambition in a new sense. The process of his transformation can be seen from his changing contemplations on words by his grandfather. The process of his transforma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pursuing his identity.  相似文献   

18.
拉尔夫·埃里森的文化融合思想和文艺评论中体现出他对黑人人性问题的高度重视,他在小说作品《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对黑人人性进行了探索与挖掘,并试图通过艺术书写引起更多人和整个社会对黑人人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斯密的“自然秩序”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经济人”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微观基础,“看不见的手”揭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看得见的手”则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重要的命题,其内涵非常丰富,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天人合一"思想中涵盖的仁爱待物、自然无为、慈悲情怀等内容在客观上涉及了正确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等问题,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