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百家》作为《汉书·艺文志》所著录小说十五家之一,其撰者、性质以及成书等情况,学界存在歧说。通过梳理、辨析《说苑叙录》以及班固注语,可以发现,《汉志》著录之《百家》当为刘向别集。又从《汉志》著录书籍"篇"、"卷"不同考察,《汉志》著录《百家》以卷计,其书中或许有图。  相似文献   

2.
《管子集校》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管子杂志》是《读书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切,但是《管子集校》引《管子杂志》的研究尚未发现,运用王氏父子的方法论,对比《管子集校》引文和《管子杂志》原文,发现版本异文29例,以及存疑之处若干例,俱可再根据陆宗达和王宁先生的理论进行分类探讨。这对把握《管子杂志》的校勘价值,了解《管子集校》的引用特色及其版本的可靠性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野《东观集》在传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版本系统。历代目录书的记载及目前存世版本,以七卷本和十卷本两个系统为主;二卷本、三卷本的说法,与《东观集》的成书和魏野先前刊行的《草堂集》有关;一卷本是收录于《宋百家诗存》的一个选本。  相似文献   

4.
《扬雄集》古本虽早已亡佚,但自宋代以来相继有多种辑本产生。宋人辑本有五卷、六卷本两种,明人辑本则有三卷、六卷、五卷、一卷本四种。明人辑本中的《蜀都赋》《太玄赋》《逐贫赋》《元后诔》《答刘歆书》《州箴》《官箴》皆辑自章樵本《古文苑》。而《文选》与《汉书》中共有的《甘泉》《羽猎》《长杨》《解嘲》《赵充国颂》,汪本、郑本、张溥本应皆是据《文选》辑录,张燮本则据《汉书》辑录。《河东赋》《酒赋》《反离骚》《上书谏勿许单于朝》《解难》,诸家皆辑自《汉书》。仔细比较四种明人辑本的目录及具体内容,可知四者之间应无直接的因袭关系。《四库提要》等谓张溥本因袭张燮本之说,至少就《扬侍郎集》而言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经典释文》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卢文弨刊《抱经堂丛书》本与清.同治十三(1874)尊经书院本等多种刊本。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和《丛书集成》也均收录了此书。它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由唐代陆德明所撰,总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  相似文献   

6.
费振刚、胡双宝与宗明华三先生辑校之《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用力甚勤,大便于汉赋之研究。然为“全”者,实非易事,此学人之所共知。故见窄识浅如愚者,亦得一二遗珠以为此《小补》云。不当处,祈方家有以启之。一、补句P150:王褒《甘泉赋》。《文选》卷35《七命》李注引有“耀照形之玉壁”一句。P159:刘向《行过江上七雁赋》。杨慎《丹铅杂录》(丛书集成本)卷10“雁赋”条引有“顺风而飞,以助气力;衔芦而翔,以避结缴”四句(题作《雁赋》)。P278:傅毅《洛都赋》。《韵补》(丛书集成本,下同)卷1:“旄”下…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5,(8):44-48
温忠翰,山西太谷人,清代诗人。牡丹江市图书馆藏其未刊稿本《遗山诗髓》十四卷、《元诗备考》二卷和《补遗》一卷,世所稀见。《遗山诗髓》皆摘自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或为元好问诗文原文,或为施氏所作笺注之语,择取精审,并附有考证按语。《元诗备考》摘录施书后《附录》《补载》两部分,顺序与原书颇有出入。《补遗》则主要记录了关乎汪古直重修元遗山墓之诸多文献,皆是名家名作,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8.
“初唐四杰”的卢照邻,因两《唐书》本传叙之过简,原集又佚之太半,故其生平事迹多难考定。傅璇踪先生《卢照邻杨炯简谱》(见中华书局点校本《卢照邻集·杨炯集》附录),对卢照邻行年稽考较详,虽容有阙遗,但大体已具。任国绪同志《卢照邻生平事迹新考》(载《文学遗产》1985年第2期,以下简称《新考》),提出许多完全不同的看法,读之可喜;但新则新矣,笔者却未敢苟同。质言之,《新考》所得的结论,大都证据不足,很  相似文献   

9.
梁份《怀葛堂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前十四卷为杂文,末一卷为诗十二首,漫游杂录十一条”,《清史稿》谓梁份“著有《怀葛堂文集》十五卷”。今存于国家图书馆之《怀葛堂文集十四卷诗集一卷》(以下简称国图本),殆为清修《四库全书》时江西巡抚采进本,署“南丰梁份质人著,同学诸子校”,特多评语,附于各篇之后。书前有姜宸英、王源序,前十四卷收文共一百四十七篇(其中《送朱修龄序》缺首页,  相似文献   

10.
唐代魏徵等人奉敕编写《群书治要》一书,原书共五十卷,其中卷三十八载有《荀子》之文。从校勘学的角度对金泽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进行分析,运用对校、他校、本校的方法,以金泽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对今本《荀子》和天明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进行校勘,提出校释意见八条,希望有益于《荀子》之后的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段成式《酉阳杂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一部具有博杂性质的唐代志怪传奇小说集,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对该书版本流传、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与佛教关系、对他书影响等七个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归纳可以看出:学界对《酉阳杂俎》的研究表现出不均衡的状态,研究视角较多地集中在《叶限》一篇上,其他方面着力不够,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杜佑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对唐初民族政策的继承;安史之乱后,杜佑重新思索中央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主张"严夷夏之别",提出:"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来则御之,去则备之"的边防政策,是对唐王朝所临困境的一种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说文解字》为参考,找出《广韵》中上古使用的尤、有、宥三部字共291个。以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为标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进行系联,发现这些字因为与不同声母搭配而在上古属于不同的韵部,并且绝大多数归幽部,极少数归之部,个别字归侯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朱有燉的六种烟花粉黛剧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认为朱的此类剧作,通过对妓家生活的真实描绘,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进步爱情观的提出,体现出对真情的赞扬,情理合一的特点,并以其在体制上的创新,成为明初剧坛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试析唐代以幽州为中心地区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蓟城(或称幽州城)为中心的幽州地区,处于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接的特殊地理区位,在社会与民族变迁剧烈、人口流动频繁的唐代,幽州地区在中古时期历史格局变迁的大势中,从政治重心边缘次中心逐渐向政治重心中心区转移,成为对中国历史大局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地区。本文试图通过归纳唐代以幽州为中心人口流动的种种表现和特点,探讨这一地区社会变迁中的人口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庄子》散文的意象是庄子思想极其重要的载体。本文以《庄子·逍遥游》为案例 ,通过对《逍遥游》意象艺术的深入剖析 ,试图寻绎蕴含其中的深远的哲理内涵 ,这种方法对于完整地理解《庄子》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从“勿攸”到“忽悠”——“忽悠”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悠”的本意是指旗帜随风飘扬的样子,究其本原应作“勿攸”。后来。在同音假借的作用下,“勿攸”改作“忽攸”或“勿悠”。最后,“忽攸”或“勿悠”在偏旁类化的作用下又改作现今通用的“忽悠”。  相似文献   

18.
晚清士林之翘楚刘鹗承传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其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中,作者以高度自觉的创新意识与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在首揭"清官"之恶的主题展示与叙事模式、心理摹写及状物拟人等艺术表现方面都给人以"陌生化"的全新审美感受,其成就与贡献都是空前的。就此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继承优良传统、提升自身价值、促进社会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朝小说《幽明录》的复音词有多种构词方式。其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具有不平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代的亭与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界对汉代的亭、邮的认识存在分歧,笔者根据近年一些新资料认为:(1)汉代的亭并不隶属于乡,其性质是禁盗贼,和掌管民政的乡里不同,和乡是平行关系;(2)邮在西汉时是地方上的文书传送体系中的一种机构,东汉人以为西汉时邮被置取代是没有根据的;(3)汉代的驿,主要指传递文书,信件的驿马,驿成为驿站当在汉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