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全教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模式,不仅注重知识的质量,更要注重知识的流量、变量和增量,注重知识的创新、传播和使用。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广大教师和语文工作者都在积极探讨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新模式,以摆脱阅读教学高耗低效、令人忧思的困境。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中,笔者认为“研读”是一个正在向我们走来的课题,关注它、扶植它、发展它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世纪性的语文教学研究。发展轨迹:从背读、讲读、导读到…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 ,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为基础的。强调创新不是不要知识 ,而是要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观念与创新的关系 ,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即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术”;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知识爆炸性膨胀的今天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知识总量相比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日本提出“生存力”教育以来,“生存力”教育的内涵历经了由注重个性充分发展转向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进而转向注重“资质和能力”的两次转变.目前,发展学生的“资质和能力”是“生存力”教育的核心目标,其主要是指对学生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该目标,日本采用了修正宽松教育、普及信息通讯技术、创新“有对话的教学”为主的实践机制.全面省思日本“生存力”教育,可以发现,其不仅蕴含着独特的价值意蕴,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曾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场所——学校,就更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有新的突破,这才是21世纪教育任务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上接第4期《21世纪辽宁教育议程的总论》(上)  四、21世纪初叶,辽宁“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之二———以调整促优化所谓“教育大省”和“教育强省”之间差别,就在于“前者大而不够强”。“大”者,说明资源总量不少。“不够强”者,说明资源配置不甚合理(主要是结构不甚合理),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所以,21世纪初叶,加速辽宁教育强省建设,不仅要注重“扩大增量”,更要注重“激活存量”,通过教育结构调整,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重组,促进其功能进一步“放大”。教育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至少包括布局结构、形式结构、层…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学教育是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因此要求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这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创新具体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自身素质及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转变与革新。  相似文献   

8.
李静晶 《学周刊C版》2010,(10):146-146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教育学生听话守纪律;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一切为了高考分数;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知识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现在的情况是:普遍地强调学习,大学里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某些学校、某些课程“满堂灌”、死记硬背、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令人担忧。在这里我想大声呼吁: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指“主体(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大学肩负着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任,大学教育应以“创新”为首要理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与计算机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茵 《教育艺术》2001,(3):57-59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 ,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即不仅向学生提供“黄金” ,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术” ,不仅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从这个意义上说 ,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或教学方法 ,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是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我国现阶段中专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计算机学科是我国…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创新是知识与技能有效性的传播、扩散与增殖,它有自身的衡量标准。知识与能力增殖、激活教育资源、适应性、实践性、持续性等五个方面构成了判定教育创新的主要尺度系统,亦即教育创新的本体性标准。  相似文献   

12.
“大众数学”观下的创新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大多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得到培养;二是数学教育更注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大众数学”观下的创新教育理念是:创新,人人都可以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为培养创新而教育.而且要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健全 《成才之路》2011,(14):40-4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基本要义:有效传播必须满足受众的某种社会与心理需求,必须注重传播过程的互动与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播的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思想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而顺利完成社会化,从这种意义上讲“使用与满足”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努力创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近性教材、注重教育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及时回应大学生的利益关切是“使用与满足”理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小学自然学科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课堂教学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实施创新教育,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领会创新教育的思想内涵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即不仅向学生提供“黄金”,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哲学、心理学和创新原理,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如果从哲学的层面来看,创新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扬弃”。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这一本质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创新教育是强化主体性的教育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具有个体化特殊性,又有社会化的一般特点。其内容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个性发展等。然而,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应试为主要目标 ,注重在学生知识的储存和再现方面下功夫,过分突出“教师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周先燕 《考试周刊》2010,(11):181-182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创造教育”。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那么,何为“创新”呢?创新,是“无中生有”,是“破旧立新”,是“标新立异”,是“独辟蹊径”。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地理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而创新地理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明确的内在的本质规定性。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课题。本文试作探讨。 一、创新教育的理论思考 (一)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培养人才,应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这就必须认同教学生知识不  相似文献   

19.
要切实推进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的创新知识经济———“以知识为主导,以高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和支撑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标志着整个社会开始进入一个与工业文明大不相同的以知识的生产、传播为基础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基础是知识,知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是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因此,决定知识经济的关键就在于人的能力的培养,也就凸显了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与知识本身就有着亲缘关系。教育既是传播、传递知识,创造与发展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摇篮。因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指出:“教育将是知识…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中性的,教育可以启蒙人,也可以蒙蔽人。我这里说的“教育”是指明代化教育,即用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去传播最现代化的知识,去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现代文明、道德、情操和人格的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