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坚持"培养有一技之长、文化基础扎实、人文素养良好,充满价值感和幸福感的中策学子"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让学生体验价值感和幸福感的特色校园文化。 注重活动设计,强化制度引领。学校尊重、激励学生个性才华的发展,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结合生活建立各类社团组织和创新创业组织,鼓励学生"做爱做的事、做想做的事",学校给资源、给平台。  相似文献   

2.
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及自我价值感量表对238名有留守经历高职生进行测量,并与250名无留守经历高职生对照。结果:(1)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和经济状况等维度差异不显著;在性格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维度差异显著,外向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内向学生,学生干部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3)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略低于无留守经历高职生,但差异不显著;(4)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预测力更强。结论:性别、年级、专业和经济状况不影响有留守经历高职生的幸福感,性格、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工会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提升有着显著地意义影响。本文结合前期的实证调查,针对"工会文化"对教职工工作生活质量幸福感价值感影响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集中阐述,以期为日后教职工QWL幸福感相关研究工作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益民  孙广超 《考试周刊》2014,(54):171-172
<正>多年前,一位家长这样评价梅中老师:"专业、敬业、爱业,夜以继日;热心、贴心、细心,心心相印。"它既是对学校以精神文化育人办学理念的生动描述,又折射出身为梅中人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在"至贤教育"的行走中,成为一名"至贤"的教师。一、梅中人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在哪里在教育追求中,学校植根于尚贤、博学、索美、创造的以"敏毅诚朴,至贤至德"为内涵精要的梅中精神里。在梅中教师的心坎上,学校视教师为最为宝贵的财富,让  相似文献   

5.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实践活动是增强中学生地理绘图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孙爱华 《教书育人》2013,(35):37-38
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曾经提出了幸福感的公式:幸福感=50%遗传+40%个体行为+10%环境。绍兴文理学院周一农教授也曾在专题报告中指出",一所学校要开展幸福教育并把它作为理念和文化引领实际上是很难的。因为如教师的收入、教育层次、成长经历、婚姻、生活状态等,这些影响教师幸福感的90%的因素,学校、校长是无法控制的。学校最多只能做10%的事"。引用两位学者的数据,并非想悲观地推卸责任:瞧,学校、  相似文献   

7.
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创新、融合,学生可以共享这场教育革命的幸福感,提升在智慧课堂上的"获得感"。当"获得感"变成呼应感、参与感、幸福感,学生的收获"看得见、摸得着";当实实在在地感到幸福与满足时,学生自然能获得由内而外的力量,获得智慧的生长和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根据PISA数据库2018年的数据,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和美国都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且美国教师的应用频率较低。分析显示,教学支持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有显著相关关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幸福感。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也可以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如经常和学生讨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表达教师自己的理解、适当地给学生提出的观点以支持等。同时,学校应该关注到教学方式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鼓励教师组合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由此对学生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调查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和音乐专业的环境价值特征基础上,研究了大学生个体价值目标和环境价值特征的一致性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的专业和“成名成家”价值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解释幸福感的变异时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人人彼此关心”,“成名成家”价值目标的交互作用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对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学生的幸福感则存在负向影响;“人人彼此关心”价值目标则正好相反。说明个体价值目标与环境价值特征的一致性对幸福感有积极影响;不一致则对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儿童幸福感研究对儿童幸福及其终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应该通过健康视角、家庭视角和学校视角等三个基本研究视角对儿童幸福感做全面的考察和探究.儿童幸福感研究的根本归宿就是"一切为了儿童的幸福",这也是教育所应担负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双减”的深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幸福感也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探究学校校长与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学校幸福感,从而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增进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加快建设扎根中国现实的教育高质量体系提供有效的循证依据,研究基于“中国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查项目”(ICIC)数据库,通过匹配与挖掘中部某省具有代表性的53所中学数据,对校长教学领导力与学生学校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校长教学领导力对学生学校幸福感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师生关系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作用。为此,提升学生学校幸福感,需要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水平,进而激发教师教学效能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构建。该研究结果为校长通过教学领导力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提供了有效路径与机制的循证依据。以此为例,为推进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挖掘实证研究对识别中国教育实践智慧背后的“理”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初步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人生的繁盛感与幸福感.因此,发展和培育发乎个体内心的积极力量是符合人类本性的.阳明心学通过"知行合一"和"事上磨练"来"致良知",同样反映出深刻的积极心理学思想.通过对"知行合一"实现积极认同;"事上磨练"捕获心流体验的系统考察,可以进一步挖掘、阐发阳明心学中蕴含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以期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及其思想基础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做人,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就学生个体而言,学生成长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因此公民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而通过公民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步锻炼学生的公民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是学生终身幸福的基石。公民教育将带领学生顺利、和谐地走向社会生活,获得自身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因此,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4.
<正>幸福感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多的则表现为一种价值感。有时高效的课堂也许能使学生取得好的分数,但不一定能带给学生幸福感。然而,幸福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学生可以在胸有成竹的展示交流中享受成就感和归属感,在老师同学的认同和关注中感受幸福和温暖,学生的幸福感是助推课堂高效的隐形翅膀。2012年央视调查"你幸福吗?"可谓家喻户晓,我  相似文献   

15.
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教师的生命放飞了,学生才能有生命的学习。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培育超级鲇鱼,引领教师的生命旨趣。学校提出了"校长要做学校首席学习官"、"领导班子要做学习的先行者"的要求,出台了《领导班子"学"风"做"风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四川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差异状况及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结果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普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高;但仅在工作效能感、社会支持感、收益满意感因子上差异显著;教龄11-20年是普通、特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相差最大的阶段;二级职称时普通、特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相差最小;教师性别、所承担的教学科目、学校级别和最高学历是影响普、特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的重要因素;月收入对普、特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1900名初一至高二学生进行测查,探讨了学校体育评价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学校体育评价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非常显著;差异分析发现,对学校体育发展评价越积极的中学生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显著更高;除体育管理外,学校体育评价的各因子(包括学校层面评价和个体层面评价)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具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结论:学校体育评价是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源。  相似文献   

18.
幸福有规范的一面,而学校的"规范"体现在学校的制度文化中.因为学校制度文化是学生幸福感的来源,学校制度文化能使学生产生幸福感.当然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既可能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班级这个中介间接地影响到学生.  相似文献   

19.
基于PISA 2018年中国四省市的九年级学生样本数据,使用两水平模型探究学生学业成就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业成就和主观幸福感兼得的学生比例仅占5.1%。能否实现两者兼得主要受学生的自我教育期望、自我效能感,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和父母情感支持,以及学校社会经济地位、教师热忱和学校合作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学业成就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不尽一致,虽然两者都存在明显的家庭背景差异,但在学校因素中,教师的学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而教师热忱和学校合作氛围则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且班级规模对两者影响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6):F0004-F0004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课堂、来自学生,学校积极倡导鼓励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以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就感,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目前学校已构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以“自学加展示”为特征的“1+1”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