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应邀参加"甘肃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执教一节数学课,人教版教材,课题自定。我选择了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原因是:第一,"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教版教材分别把它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的4个单元;我省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分别把它安排在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  相似文献   

2.
<正>在指导学生试讲与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冀教版,以下简称"教材")中,关于"表内乘法(一)"这部分内容的安排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愿与教材的编写者商榷;同时也希望与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进行交流、探讨。教材中关于"表内乘法(一)"的开始部分是按照下面的顺序安排的: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与顺序及观察物体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  相似文献   

4.
一次"综合与实践",就是一节课?在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每学期一般安排两到三次"综合与实践"内容。在编排顺序上,"综合与实践"内容通常安排在相关知识单元的最后;在课时安排上,每次内容通常为1课时。大多数教师会将一次"综合与实践"内容设计成一节课,在40分钟的课堂内完成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综合与实践"内容仅仅依靠一节课是无法完成或达成预定目标的。笔者拟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内容"我们认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下册 有的教师认为上下、前后、左右比较简单,一年级上册教学序数时(图1),要辨别左右,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比较合适,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晚了些.  相似文献   

6.
李葛川 《地理教育》2015,(Z2):122-123
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课标解读:本课时内容课程标准有两条:"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主题为人口与人种,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内容较多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教学,考虑到内容衔接在课时安排中笔者并没有按照课本顺序设计,而是将人口增  相似文献   

7.
明启文 《云南教育》2005,(19):63-64
“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以后,在第二单元编排了“比较”这一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马慧 《林区教学》2009,(8):102-104
“认识钟表”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学会看钟表,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并能发现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是小学阶段学生要学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教学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理解圆的基本性质,能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应邀参加"甘肃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执教一节数学课,人教版教材,课题自定.我选择了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原因是:第一,"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教版教材分别把它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的4个单元;我省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分别把它安排在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的5个单元.教师需要整体把握这部分知识的内在结构和纵横联系,才能较好地进行各个阶段的教学.第二,我校数学课题组已经对"位置与方向"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一些实践和研究,如"认识东南西北""数对"等,所以进一步研究此课会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位置与方向"这部分教学内容.我们三度教学实践,或困惑、或欣喜、或发现、或顿悟,共同走过了一段"痛并快乐"的磨课历程.  相似文献   

11.
"确定位置(一)"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1课时,这节课也是第八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系列研讨会衢州会场周保芳老师和岑新尚老师所做的研究课.在网络研讨的时候,我和广大网友参与了周老师课例的研讨.对这节课的内容我有以下的想法和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2.
课前慎思1.要不要讲"单位‘1’"?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之后,不同版本的教材都会在五年级再次安排认识分数的相关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34-36页是"分数的再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相似文献   

13.
一、为什么“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有的教师认为上下、前后、左右比较简单,一年级上册教学序数时(图1),要辨别左右,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比较合适,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晚了些。  相似文献   

1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是在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以及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认识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教材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活动。这便于学生直观认识平面图形,并积累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5.
《长正方体表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在观察课堂及与执教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教师在执教此课时会有如下困惑。例题:教材P17练习四的第1题(如图)。  相似文献   

16.
(一) 打开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单元练习,就会发现本册教材安排了四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蒋卉 《小学语文》2008,(1):111-115
一、教材编排意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承接四年级上册“我的发现”的编排特点,本册依然主要通过两个小学习伙伴对话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与一至三年级相比,内容由以前的发现字、词特点为主,逐步转向以发现句、段、篇的特点为主。教材共安排了八次学习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正依据2011年版课标修订后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所变化。下面,笔者就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这一单元,与旧教材作简要的对比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一、教材内容变化的分析1.结构上的变化旧教材把"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内容编排在二年级上册,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内容编排在二年级下册,分开进行教学,比较零散。而新教材把"倍的认识"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苏教版教材编排在三个年级、四个单元中,分别是: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3课时)、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6课时)、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10课时)、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9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