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空间,是人类一切文化活动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不同民族的空间观念,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即哲学本源的不同。中国寺庙与西方教堂建筑空间的重要区别,在于两者各自空间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不同,因而造成了不同的空间形成和造型特征。同时,在建筑空间士进行了布局、尺度和“神韵”的探究比较,试图探寻到中西方建筑空间存在的差异,并揭示中国建筑艺术深层的哲学及美学根源,以期对当代中国建筑实践起到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建筑材料、建筑的空间布局等方面为载体,简要简介了东西方建筑文化发展,从世界观、臆念化与精神性、追求意境与追求形式完美、政治色彩与世俗色彩等角度分析了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得到东方与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就是哲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齐虹 《中国科技信息》2010,(10):308-311,291
哈尔滨殖民时期的道外区是中国居民集居地,在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西方文化的渗透中,生活在这里的中国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非常有价值的"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形式.并成片区整体式保存下来,这是哈尔滨特有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其历史根背景和对产生的这种兼容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道外历史街区生活形态和受其影响下的建筑特征,分析了其具有的多方面的价值,提出对在保持和发展城市固有风貌特色的前提下,注重城市整体风貌特色和空间轮廓的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受民族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民俗、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是社会文化总结构中的一个局部层次,具有自己的对象和内涵。徽州民居表达、折射出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观,融合了儒家和道家哲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观,反映着历史上我国人民对建筑空间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庭院的文化功能来看,由于儒家思想的濡染和影响,庭院住宅也就成为"人伦之轨模"的一个缩影.如长辈住上房,哥东弟西,女眷居后院不迈二门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条理有序的秩序安排,各居其位的空间布置,虽源于家族血缘的政治观念,儒家礼制的等级规范,但就群体组合有机统一的整体规划所体现出的清醒理性,却包孕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的民族精神,所以,"院落"是中国建筑的灵魂和精髓。  相似文献   

6.
刘海滨  荣鹏鹏 《今日科苑》2007,(12):157-157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或民族特征的形式存在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呈现并张扬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才能在深层次上把握与创新传统。  相似文献   

7.
监狱建筑空间的文化是指在建造监狱这类建筑时,要考虑人文环境以及文化气息,要使监狱建筑空间既具有封闭性,又具有开放性,要使建筑更加有创意,还要具有一定安全性,要体现出人文气息,要帮助犯人更好的改造。建筑建筑的空间文化包括行政空间、监舍空间、劳动空间等。要体现出文化的内涵,还要融入文化符号以及元素,要增加建筑的艺术感,设计人员需要做好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策划工作,还要加强监狱文化的建设,做好文化的宣传与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8.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建筑文化代表之一,在建造、选址、规划、装饰等方面不但融合了传统哲学思维、地域风俗文化,更完美地遵循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西方文化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民族关系等诸方面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揭示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风格与传统.  相似文献   

10.
刘婷 《科协论坛》2007,(1):131-132
时空观是东西方建筑文化中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范畴。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西方建筑中的空间观和东方建筑中的时间观,阐述了时空观在东西方建筑中的体现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结构的剧变、建筑的整体膨胀、都市空间的扩张和新技术的介入,建筑不断地用空间改写着人类生存的尺度——把住宅当作新建筑的基本层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前半叶的文化讨论热潮中,梁漱溟的文化观可说是独树一帜,既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激进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也不同于守旧复古派的;他将唯识学、西方生命哲学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自己的系统的文化观。他以意欲来解释生活,复以生活来定义文化,指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系统地论证了他的文化三路向说,反对普适性的文化价值理论,强调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走着一条既不同于西方文化,也不同于印度文化的路数。由于中国文化的早熟就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文化发展路向,所以我们不能够产生西方的科学与民主。而科学与民主是任何民族都必须的,所以我们现在不得不回过头来走西方文化的路向。中国文化的优长之处在于有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更深入系统的了解,应该说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世界文化将来必定都要走上中国文化的路向。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人们建造的是自己所需的空间,这就是建筑的目的。古希腊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认为,古希腊的陶立克柱式象征着男性美,爱奥尼柱式象征着女性美。古希腊的建筑形象表述着这个社会的文化特征,中世纪的教堂,更表述着基督教的种种教义。中国古代建筑也是同样,它们淋漓尽致地表述着中国古代的人和整个社会。那么,现代建筑,从其实体和空间的种种形态来看,更表述着现代人和整个社会。不仅如此,建筑,特别是它的空间,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人的行为举止和观念形态,都受着人自己造出来的空间的制约。如果我们在向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那样的建筑中,或者生活在密斯设计的吐根哈特住宅那样的建筑中,要不了多久,我们的行为举止和观念形态,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所以我们要说,空间是建  相似文献   

14.
断弋 《百科知识》2013,(13):39-41
建筑篇凝固的禅道有人说,建筑是一种无言的思想,这句话颇有几分道理,譬如韩国的传统建筑便极力传达一种关于简洁、自然和对大自然的极大尊重的哲学理念。从文化渊源上看,除佛教外,中国的阴阳八卦、天地五行、风水、道教和儒教等哲学  相似文献   

15.
官昌赞 《内江科技》2009,30(5):123-123
中国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西方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进行比较,探讨出顺应历史发展、符合客观实际需要、创新建筑设计、丰富设计理念,才能使中国的建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筑空间不同的组合,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建筑设计人员都是看重建筑空间组合,一般而言,建筑设计人员都会按照建筑功能来建筑空间组合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静态空间以及动态空间组合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应用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中。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空间组合形态对人感受的影响;其次概述了建筑空间组合分类;最后,概述了建筑空间组合分类,仅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广义的文化分三个层面:心理层面、体制层面和器物层面.文化的核心是哲学,因为哲学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信仰体系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但人又反过来受文化模式的强烈影响和制约,从而成为文化的"产物".这就意味着,不同的文化模式或文化背景决定了个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做以及信仰什么或不信仰什么,从而最终决定人及其由这些人组成的社会的性质和状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渗透也随之加深.基于这样的背景,从中国建筑文化的西方风格开始讨论,通过对比阐述建筑的学术价值去分析一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我们应去如何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由于哲学基质和文化基因的不同,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着许多本质差别。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各自的特最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指出了近代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科学的原因,指出了中国要在科学技术方面重新领跑于世界应该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重要特征。本文从空间环境设计、空间色彩、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四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建筑"以人为本"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