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社交退缩行为影响儿童中后期的心理适应。社交退缩一般分为安静退缩、活跃退缩和焦虑退缩三类。社交退缩的干预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儿童的社会技能训练、儿童的社会认知干预和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2.
孙铃 《教育导刊》2006,(11):63-63
同伴交往是儿童学习社会技能的重要背景。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期缺乏社会交往是成长中的危险因素,社交退缩被看作儿童的消极行为表现。然而,很多临床研究者认为社交退缩只是儿童暂时的行为表现,能够自行调节,不需要特殊干预。社交退缩指交往场合中,儿童不跟其他人交往,独自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交退缩行为逐渐被看作复杂多维的现象,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退缩行为表现:抑制行为,指儿童的无所事事和观望行为,反映了儿童气质上的羞怯、抑制,既希望又害怕接近同伴的动机冲突;安静退缩,指儿童单独进行安静地探索或建构性游戏,…  相似文献   

3.
研究者采用两种方法研究社交退缩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交退缩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有不同,和正常儿童有区别,且受到性别、同伴关系、情绪的影响。根据已有的研究提出了方法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社会退缩是在社会情境下儿童独自游戏或独处的行为。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社会退缩至少有三种亚型.其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社会退缩的干预需要实现预防和干预的统一,在培养儿童社交技能的基础上.重视相应生态社会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行为问题在近几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社交的退缩行为属于较为严重的儿童行为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矫正和预防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那么采取何种方法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在娱乐、自然、不受束缚的状态下使儿童社交问题消失、退化成为学龄前儿童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人们发现体育游戏对于矫正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退缩儿童不能或不愿与同伴发起和进行有效的互动,缺少社交行为。表现为自我行动能力差、对物的兴趣大于对人的兴趣、交往策略欠缺、容易被拒绝等。这种独自状态给社会退缩儿童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须要采取完善自我能力结构、进行积极的行为矫正、加强社交策略培养、引导儿童融入交往环境、改善各种人际关系等应对策略,帮助退缩儿童积极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交退缩是指在交往场合中,独自一人,不与他人交往的行为表现,社交退缩现象在社会中已普遍存在。本文从社交退缩的含义、分型、影响因素、国内已有研究等角度出发,总结国内社交退缩实证研究现状,并提出以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社交退缩已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行为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交退缩的界定、亚类型,并从社交地位、友谊和社会信息加工几个方面对退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征进行了述评,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儿童期社交退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以下内容:社交退缩的概念、类型、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社交退缩的性别差异及干预研究等,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以期促进社交退缩儿童青少年的同伴交往。结合相关实证研究,本文对4种主要的干预方法,即社会技能训练、同伴介入法、自我管理策略和认知行为疗法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基于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4点展望:(1)干预方法应结合对社交退缩类型的分析;(2)注重对干预效果社会意义的评估;(3)注重对认知因素的调节;(4)强调同伴、教师和父母的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