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为祖先而骄傲》第四课时。【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了解古老的汉字历经几千年后仍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原因,感知汉字不仅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幅作品、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的一条情感纽带。情感领域: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情达意文字的高度智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解】《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以文包诗的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教学重点】联系课文插图,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见王勃1.走进滕王阁  相似文献   

3.
【班级对象】 小学四年级 【预设时间】 50分钟 【应用课文】 《去年的树》(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用即兴戏剧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已有知识】 学生已具有课文的基本知识,本课是作为课后延伸。  相似文献   

4.
《政治课教学》2013,(7):66-72
【标题】反证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作者】张宏良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2年第09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12期【标题】材料作文题应慎用【作者】向志国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2年第09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2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5.
【课题】《手拉手》 【年级】八年级 【时间】一课时 【教材分析】《手拉手》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第三课。这首歌曲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手拉手》让我们感受到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歌中所颂扬的友爱、平等、自由和人们手拉手的勇敢拼搏精神,正是奥运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6.
【案例内容】新课标苏教版第四册《比较大小》想想做做第五题【教学实录】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估一估、猜一猜的游戏。(课件出示:第5题,三杯黄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草船借箭》第7自然段。【教学目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能找出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句子吗?  相似文献   

8.
李珊 《小学语文》2009,(1):24-25
【教材简析】 《识字6》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独立识字课。它采用数量词识字的编排,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汉字是审美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特定的审美世界。我们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触摸并感悟汉字所蕴藏的审美因素,挖掘并寻觅文字所散发的各种"香味",培养学生对汉字审美的特有感受力。一、识字写字教学散发文化味【案例点击】苏教版第五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0.
陈莺 《儿童音乐》2011,(9):79-81
正【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第六册第五课《牧童之歌》——第一课时《小小羊儿要回家》【课型】唱歌课【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流畅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表现放牧晚归的情景。2.在歌曲学习中,感受内蒙古音乐的风格,并在音乐中体会人与动物、大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彭琅 《江西教育》2007,(7):76-7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十九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我听说实验小学开展了“诗词素养”教育活动的实践。有的同学能背30多首诗词,现在我请几个同学来背一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人教实验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 【案例】一 教学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5》。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段,学习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写作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相似文献   

14.
【群文议题】寓言中的对比【教学选文】《群文阅读1+X》第五册第五单元文本:《龟兔赛跑》《寒号鸟》《驮盐的驴》《叶公好龙》【文本价值】感知寓言中对比的精妙,知道对比分"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和"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明辨是非,学习语用。【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5.
孙存香 《广西教育》2013,(13):46-4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五课《灰椋鸟》。【教学目标】一、理解"排空而至"的意思、想象灰椋鸟归林后互相倾诉的画面,并练习说话。二、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三、渗透爱鸟、护鸟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1:鸟儿归林的视频。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第17课“敞开心扉学会沟通”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材简析】《两只鸟蛋》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儿童叙事诗。在学习了《识字三》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对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朗读课文和理解文意难度都不大。因此,要紧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宽阅读面。【教学目标】1.认识"蛋、取"等12个生  相似文献   

18.
【复习指导】关于拼音汉字[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之、道、卒、施的用法。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寓言故事说理;孟子寄寓其中的思想。【教学方法】迁移法、讨论法、导放法(导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自读《弈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20.
一 汉语拼音 【考试目标】 ①识记《汉语拼音方案》,正确掌握拼写规则。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给词语中的汉字注音、按照注音写出汉字。③能辨识注音的正误,错的能加以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