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一来到这个世上,父母便给他(她)取个名字,以便呼叫。中国人是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但人们见诸于报刊杂志上似乎只有外国人名是一串长长的符号,其实居住在贵州三穗南部的寨头、巴冶、良上等地苗族人民,他们的姓名也有一串长长的文字,在户籍管理簿上随处可见,何以如此呢?还是从这个地区的人名去看其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吧!  相似文献   

2.
汤建容 《华夏文化》2012,(4):23-24,36
在苗族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中,医药文化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我们从大量的史书记载、文物考古及民间传唱中发现,苗族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苗医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独特、形式多样,苗民对苗药的加工方式特别、种类繁多。苗族医药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世世代代的苗族  相似文献   

3.
居住在贵州省三穗县南部的苗族人民 ,约有 5 0 0 0户 ,近 2 0 0 0 0人口 ,因其居住的环境条件、生活习俗以及语言等基本相同 ,故而当地人习惯把南部苗族并称为“寨头、巴冶、良上、稿桥”。这个支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 ,有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靛染工艺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三穗南部苗族人 ,家家妇女都会织布 ,户户妇女都会靛染 ,此地妇女何以人人都会靛染这一工艺 ?这里不去考究 ,只知此工艺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这个支系的古代苗族先民们 ,为了获取靛染技术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艰辛探索与试验 ,最后才掌握这套完整的靛染工艺技术 ,为当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保存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70年代末,贵州省民间文学组整理、田兵编选、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是著名的创世史诗。全诗约八千行,全都琅琅上口,苗族人民把它看作历史,因而又称为“古史歌”。这古歌史诗分...  相似文献   

5.
解析西南地区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苗族服饰有着人类生理的,安全的,情感的,社会礼仪的审美价值取向,印证了人类服装美的产生,也让人们看到了西南苗族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和编织的苗族服饰,承载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物化了苗族人民精神和情感,意义深远。本文从西南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取向与形成的角度,解读了苗族服饰审美的密码,传递出有关苗族服饰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正> 芦笙是苗族人民的乐器之一,浓郁的民族风情,总是离不开它,而且为先导。在欢度每个佳节时,人们就吹笙跳舞来喜庆。用吹笙跳舞欢度节日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做法,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故而形成"芦笙舞",所以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共有56个民族,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服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贵州、重庆、湖北、湖南、云南、广西和广东几个省(市),苗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绚丽斑斓的服饰文化。湘西苗族服饰被湖南省收录进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服饰还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白竹村风情     
在漾濞县境内的深山中,有几个苗族村寨,主要聚居于南部龙潭乡白竹村和中部苍山西镇花椒园村的小水塘社以及白羊村的石打牛社,有"孟普"、"孟构"、"孟撒""、孟载"四个称谓(支系),人口近千人。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朋友的带领下,走进了藏匿在漾濞深山中的苗寨白竹村。白竹村坐落在漾濞南部白竹山北麓,与我的老家密古村比邻。那里土地肥沃,植被良好,有两条山溪从山上流下,其中一条穿过寨子,另一条是密古村与  相似文献   

9.
民族服饰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能够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贵州羌族服饰是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羌族人民的集体智慧,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不断地发展变化。从文化角度看,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文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全市城乡文化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实现。纵观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脉络,经历了普及发展、重点建设、转型  相似文献   

11.
周丽 《滇中文化》2007,(1):12-14
广场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一种,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时期涌现的一种城市文化现象。广场文化活动具有三个要素”,即广场、群众、自娱自乐。其特征是参与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的持久性。广场文化活动强烈地吸引和凝聚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广大群众,是一项健康向上、有利于社会和谐文明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2.
“跳月”中的风情贵州苗族风俗一瞥□张旗贵州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而苗族也是贵州省内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苗族人民的节日很多,“跳月”是其中一个比较重大的传统节日。“跳月”又称跳场、跳花、跳年、跳厂、跳芦笙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都不...  相似文献   

13.
杜倩萍 《寻根》2010,(1):53-60
<正>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斗争中,创造了各自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地面上残留的各类遗迹,都是这些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4.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十五大都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做了明确阐述。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扩大内需,拉动区域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奇异的苗族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在贵州黔东南州东北部的三穗寨头,素有“千里苗疆门户千户苗寨”之称,《咸同军事史》中记叙“寨头者,苗疆之门户也”。寨头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特别是那婚姻习俗,颇具特色,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巾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上海文化建设坚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功能性重大项目,统筹规划建设一批满足市民需要的公益性基础项目,小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由于历代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今天,要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要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母体一一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从整个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考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处。这些优势和强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苏美尔人是于公元前5千纪下半叶迁徙到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居住的一支古老民族。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000年代率先进入了文明时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古文明,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卓越的美国苏美尔学家克腊默尔在其著作《历史开始于苏美尔》一书中列举了苏美尔人所创造的39项人类第一。在苏美尔人所创造的辉煌文化成果中,对世界文化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无疑是其在文字、学校教育以及法律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种文化的载体就是苏美尔人泥板。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的早期发展是夏商周三代。夏文化的详貌目前尚难确定,真正奠定中国文化之基的是殷商西周。那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政策,则是所谓“学在官府”,教育文化完全为官府垄断,平民百姓不敢问津。那时候,执掌文化大权的是“巫”、“史”、“祝”、“卜”等官员,他们是一批世袭的职业文化匠师,大凡卜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医药、音乐歌舞、婚庆葬丧等诸般文化活动,均由他们操纵。  相似文献   

20.
严奇岩 《寻根》2014,(6):78-81
<正>贵州省台江县是全国苗族最集中的县,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历史上台江县是苗疆腹地,因地处偏僻,至今仍保留许多原生态的民族文化。2014年7月12日,我们课题组在方召乡党委副书记杨阳的带领下,来到了交汪苗寨考察。这里地处高寒山区,海拔1000多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距离台江县城21公里,全寨645户,2887人,全是苗族,是台江县境内最大的苗寨。现居住有邰、张、唐、赵等姓氏,其中邰姓608户,占全寨总户数的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