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36年9月至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陇南成县,在境内休养补给,进行整编。曾在甘肃成县、徽县等地建立苏维埃政府,组织"成徽两康"战役,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游击队等地方武装,为北上抗日、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红军的长征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成县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中共随即开展了同地方实力派杨虎城、东北军张学良等的统战关系,谋求建立红军、西北军和东北军"反蒋抗日"合作格局,推动和领导抗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依据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提出"逼蒋抗日"方针,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二二事变",导致东北军内讧。中共尽力维护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合作关系,共同应对蒋介石国民党政治、军事压力,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实现"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3.
中共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与红军长征的胜利刘国辉北上抗日,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基本方针,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的战略方针。前者属于党在一定历史阶段实行的政治的军事的总方针,后者是为实行前者在当前采取的军事行动方针。一九三五...  相似文献   

4.
说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日本侵略者,组织和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1936年,中共中央领导主力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在当地原有革命力量的基础上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后来成为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同一时期,党在南方也领导红军  相似文献   

5.
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是中共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略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中共制定“逼蒋抗日”方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二是中日民族矛盾经,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要求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日本加紧对华北进攻,危害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开始反击日本。四是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维护自身和英美在华利益,对日政策逐渐改变。五是国民党军政大员和地方实力派中,有些人开始转移到抗日上来。六是国共两党代表有联系和接触。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陇南市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尤其以成县、宕昌哈达铺为中心,红军长征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在陇南市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中,红军长征历史文化资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既表现出明显的休闲特征,也融入了一定的红色文化元素。通过对陇南红军长征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研究,可以发现保护红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为有效的保护路径与举措,更好地发挥红军长征历史文化资源在陇南文化产业中的资源再生产功能,旨在弘扬陇南红色文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政权组织形式。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虽然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在抗日战争中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后来党领导的政权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民民主的政权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启示。 一、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但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芦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中共产党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将苏区的工农民主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把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从敌人手中夺回大片大片的国土,到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除原有的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外,又先后建立了十几个大块的抗日根据地。凡是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地方,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相似文献   

8.
庆阳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享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庆阳五中以此为资源,开发实践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这里是红军长征“第一渡”的渡口,如今矗立在岸边的巨大石刻,昭示人们没有忘记70年前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惊天之举。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实现战略转移,就是从江西瑞金、于都启程,从这里踏上漫漫长征路的!长征留给后人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不要说爱国抗日的大  相似文献   

10.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到了黔西北重镇毕节,周素园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并随红军长征到了延安,之后,周素园一直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贡献。通过对周素园长征事迹的再回顾,以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惜流血牺牲的长征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丁祥 《下一代》2011,(11):30-30
长征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建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向上、发奋图强、坚韧不拔、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苏区后,为贯彻逼蒋抗日的方针,推动全国抗日运动,提出了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其要点之一就是实现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西(安)兰(州)公路的大会师。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趋高潮。12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后,我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这种斗争的一个重大步骤,是在1936年初,我党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组织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于2月17日发布《东征宣言》,宣布红军“为实现抗日,渡河东征”。20日红军突破天险黄河,开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蒋介石抗日的"西安事变"后,为实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国内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竭尽全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联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出一定的社会环境。在这个背景下,1937年4月5日,在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为进一步营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抗日的社会舆论,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打破国民党长期对中共施行的新闻封锁政策,改变红军长征真相难以展现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状况,同时为宣传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适应民众对中共领导的军队成为民族抗战重要力量的心理需求,中共在法国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积极报道、宣传红军长征,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英勇事迹和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情形.这种报道和宣传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的新闻封锁,扩大了红军及其领导人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以民族救亡为己任,有能力成为"抗日的先锋、救国的主力"的积极形象,进一步扩大了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为全民族抗战起了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长征前对中央苏区的三年游击战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长征路上,又发来二月指示,及时地指导了中央苏区的留守部队由正规战转入游击战,抵陕北后,又作出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指示,指导了中央苏区的红军游击队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过渡。毛泽东对坚持和发展中央苏区的三年游击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五人,被尊称为中央苏区“五老”。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北上抗日时,徐特立等四老参加了长征,克服种种艰难险阻,顺利到达陕北;何叔衡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在突围时负伤后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8.
长征的过程也是党逐步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过程。长征开始并实现了从关门主义到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再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因此,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过去有人把毛泽东同志《长征》诗中最后一句“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解释为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这是不妥的。我们知道《长征》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写成的。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即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同志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指引下,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等地出发,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第十五军团会合。1935年11月第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3月攻占贵州盘县,6月到达甘孜地区,同1936年2月南下又退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途经果洛州班玛县,时间虽短,但红军模范遵守群众纪律、宣传抗日主张、播撒革命火种,给班玛牧民群众留下了美好印象.红军长征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军民鱼水情深的血脉关系在这里得到赓续和拓展.挖掘班玛红色资源,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