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以及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表现更是十分突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以及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表现更是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是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去处理学生的逆反现象,是一门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孙雁群 《师道》2006,(10):12-13
引起注意,发泄不满,标新立异甚至哗众取宠,是中学生逆反心理和行为的普遍表现。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对抗态度。是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常态教育要求的心理倾向。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在心理上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这,应该是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标志。事实上。这些逆反情绪和行为表现于外的外显逆反者,往往受到教育者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学生生理发育开始加速,认知和情感也开始加速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也开始萌芽。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表现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新焦点。由于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只关心身体的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轻生现象,攻击行为,心理素质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和生理发展较快,心理发展缓慢等问题,尤其职业学校的学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潘洪富 《教师》2013,(19):39-39
逆反心理,若不引起全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重视,极易引起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逆反心理的形成与疏导尤为重要。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⒈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原因中学生正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急剧变化的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断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二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三是独立意识和自主的需要;四是好奇心引起的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日益成熟,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喜欢标新立异,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也不再一味地认同。因此,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消极逆反心理表现为其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有悖于教师、家长等权威者的正面意愿和期待,严重者体现为行为上的另类乖张。中小学学生群体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定的逆反心理,教育管理者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学生消极逆反心理对健康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和学生自身成长的负面影响,并建立起健全治防结合的逆反心理疏导机制,注意预防和消除青少年心理隐患,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心理表现,逆反心理引导不当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消极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青春期生理和身心发展迅速有关,也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不当有关。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而论,应加以分类,只有针对不同形式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突出一些。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学阶段是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许多家长和教师也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不听管教,老师也觉得学生在管理上有很大困难。教师对于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不可轻视,更不能与之较劲,否则,容易产生不可挽救的后果。那么,该如何对待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探讨逆反心理的成因、类型和矫治,对于做好教育工作、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逆反心理的成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种主客观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心理受挫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老师、同学重视和欣赏。如果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就会产生受挫感,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转而用“非常方式”寻求关注。好奇心驱使青少年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总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来探个究竟、看…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或事件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逆反心理现象.具体表现在:他们对老师或长辈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要遵守公共道德.爱护公物.他偏要不遵守社会公德,破坏公物,甚至公开顶撞等。当然,青少年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受家庭影响.有的受社会上各种不良行为的影响.有的是因自身心理素质、知识程度、爱好、兴趣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初二学生十五六岁的青少年,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心理变化特别明显,不再像初一时那么乖顺、听话,而是变得易躁、易冲动、易感情用事,因此初二的学生常常表现为认为自己长大了,什么事都应独立,自己拿主意,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强,极其厌烦老师、家长对他们的长篇大论的说教,更厌恶对他们的指责。那么,如何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教育?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这也许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识别是非、善恶、美丑,掌握道德规范,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如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为广大学生所欢迎和乐于接受,必须认真研究“逆反心理”的疏导和克服,以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你希望他向东,他却偏偏产生向西的念头”。为什么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会产生这种社会心理呢?原因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说,“逆反心理”得以产生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是思维定势作用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对社会上有的人搞腐败和不正之风不满,对这种人和事见多了,就逐渐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定势,一…  相似文献   

19.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更是指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心理学知识的贫乏,关于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人们对青少年的发展及健康的评价,往往只注意生理上的健康,而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只重视生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而极少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其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使生理健康得不到保证。只有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得到重视,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随着生理成长,在心理上产生对自己的认知需求,对外界产生一种维护自尊的需求并采取逆向态度或对抗言行来体现内在心理动向。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正常心理发育以及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有不利影响。因此,老师或家长需要掌握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细微反映,努力寻找逆反心理的诱发点、把握教育的着力点、挖掘学生言行的闪光点,采取鼓励和唤发以上三点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这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学业上取得好成绩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