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师心声     
回避隐私里齐玛克国王问菲力彼代斯:“我的财产里,你要我给你什么?”菲力彼代斯明智地回答:“随便你给什么,只要不是你的秘密。”我知道,假如人家用我们而又不告诉我们事情的底细,或向我们隐瞒事情的内在意义,我们每个人都会愤愤不平。至于我呢,我倒高兴人家不告诉我,不要我插手他的事。我不愿我知道的事超越和限制我的言谈。如果我必须被人当作欺骗的工具,那么至少不要危及我的良心。我不愿当那种热心、忠诚得可以为主人出卖别人的奴才。谁要是对自己不忠实.谁就可以对主人不忠实。  相似文献   

2.
常常觉得射击这个运动挺有意思。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杀伤力的举动,在运动场上却是很平和的。你可以根本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不知道他打了多少环。你只是和你自己做斗争,你要最大范畴地调动你自己的能力,打出你的好成绩。 近年结识了一个警察朋友,好枪法。不单单在射击场上百发百中,更在解救人质的现场,次次百步穿杨。当然了,这个“杨”不是杨树的杨,而是匪徒的代称。我问他从哪里来的这份神功,他答非所问说,我从来不参加我学生的葬礼。我以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采访     
自从成为一名小记者之后,我从来还没有进行过采访。因为,很早就听人对我说过:“即使你侥幸成为一名小记者,也不会有人接受你的采访。毕竟,你还是一名小学生,没有人会像对待一名记者那样对待你。”前些日子,《梨园春》来我市演出。早已闻讯的我兴奋不已,打算进行第一次采访。但又想起那些话,我内心矛盾极了。去吧,害怕失败;不去吧,就失去这次锻炼的机会,我犹犹豫豫的。对,只有试才会成功,不试怎么会成功呢?最后,为了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自己的勇气,我决定去采访。无论成功或失败,至少我知道,我努力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0,(31):54-55
时尚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广为流传:“当你不知道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时髦态度时,可以选择LV,但当你不再需要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时髦态度时,可以选择BV。Bottega Veneta向来以其“低调的高贵”备受赞誉。没有标签的Bottega Veneta在一众同类的商品中依然耀眼到灼目,凭借的是其货真价实的奢华品质。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位朋友拿着一份报纸高兴地对我说;“嗬!你的稿子又见报了,路子真广!”勿用讳言,这里所说的“路子”,无非是说我的稿子之所以能用出来,是靠熟人的结果。其实我写稿的苦衷有谁知道呢!当时我只好强作笑脸,诚挚地告诉他:“我的路子硬是用稿子铺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安徽巢湖人民广播电台《青春旋律》节目开办“我写我说”栏目,一改过去“我说你听”、“你打我通”,缺少听众参与的局面,既有城市电台“电话交流”、直抒胸臆、表现自我的效果,又满足了农村及部分城市听众无电话交流但又急欲交流的渴望,是广播改革的良好尝试。“我写”即由听众自己去自由写作,内容只要是健康的,可以无所不包,以反映当代青年人理想  相似文献   

7.
新疆新源。新疆伊宁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在北京的七年间,我的又一次惊心而又刻骨的采访,就发生在这里……“我马上关你这个小记者!”2006年6月7日,为了解一宗有关单位数名女职工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我从北京来到新疆新源。“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跑到我们这儿来找碴!你知道后果吗?快把你的身份证拿出来,我得先查一下你的身份!告诉你,我们这是监狱,是国家的特殊单位,你以为你想来就来?”当日下午3时刚过,我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市新源县监狱农场办公大楼二层办公室里。在这  相似文献   

8.
“怎样才能当好记者?”我喜欢如下的回答:“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记者的生命在于超越。十几年来,我不断地向旧的自我告别。到辽宁日报当记者时,发现自己当通讯员期间写的新闻作品幼稚可笑;进北京念研究生后,把在省报发表的文章付之一炬,初进人民日报记者部时,虽有6年新闻实践和3年理论反思,却茫然不知所措;今天,面对60万字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9.
坦诚     
俟名  阿蔡 《出版参考》2005,(10):3-3
小时候,和好朋友闹别扭了,一句“我不和你玩了”就足以让对方不知所措,然而很快又会和好如初,因为做错事的一方会说“对不起”。那时真的单纯,让人怀念。长大了,没有人再说“我不跟你玩了”,更没有人会说“对小起”了。长大了,就很少有小孩子那样的争吵,那么干脆利落,不留下任何不良的痕迹。长大了,只是长期地把小小的矛盾不断累积,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对“皮皮”和你的创作很感兴趣,你能谈谈吗? ●皮皮,起这样的一个笔名就是为了代替真实的姓名,所以不该在这里再把真名写出来。皮皮是瑞典一本书中的一个小女孩儿,我因为喜欢这个女孩儿的性格而选择了她的名字,现在看来有些不妥了。她可以永远是那个小女孩儿,而我不能。已经进入中年的我开始为这个名字苦恼。想把这个名字改动一下,可能性又不是很大。最可能的就是改成“老皮”,你们觉得妥吗?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党报的“老总”们 ,一介书生 ,“又做买卖又当兵” ,万般无奈中 ,临时抱佛脚 ,“拿来主义”实为快捷之道。国外的、国内的许多成功经验在我们这里立竿见影 ,使我们切切实实尝到了“拿来”的甜头。然而 ,有些东西可以“拿来” ,有些东西则无法“拿来”。即使可以“拿来”的 ,如果不顾时空差异“照抄照转” ,也难免“东施效颦” ,至于无法“拿来”的 ,就只有硬着头皮 ,老老实实地摸索脚下的路了———自己的梦自己圆 ,谁让你是当“老总”的呢 ?进入世纪之交 ,报业市场的竞争局面只会更加激烈。越是复杂的局面越是要保持…  相似文献   

12.
最具活力的硅谷,总是以“随时吞食自己的幼崽“来加速自我否定,以求生存。微软公司每3分钟出一个“视窗“新品,诺基亚公司则挖空心思地运用改变、替代、颠倒、转换等手段,使企业每天都有新品种问世。他们都谨记着一条定律:一成不变的企业必定要消亡。 当我从报纸上阅读着上述信息时,我本能地联想到提供这些信息的我的新闻同行们:你敢吞食自己的“幼崽“吗﹖ 报纸是整个社会市场中的一种产品,稿子又是一张报纸中的一种产品。以稿谋生的人,固然需要打出自己的个性风格,经营好自己的“拳头产品“,以自己的特长和特色开辟通途,站稳脚跟。但在当今形势下,我以为也要学一学“随时吞食自己的幼崽“的硅谷精神,敢于和善于让自己既有相对稳定的个性风格,又有不断变化的创新追求;既能保住“老字号“,又能常有“新名堂“。 我知道这是一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但“无情“胜有情:假如你是一个写通讯的高手,同时消息也出手不凡;假如你是写训练报道的大师,同时也能够在政工报道的领域纵横驰骋;假如你已经形成了“小桥流水“的风格,又已初显“大河奔腾“的气势……你的产品不仅能够更有市场,你还将成为众人争抢的“厂家“。别人我不好说,我这个小小编辑组长就常常陷入这样的痛苦中:看中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日渐强大的网络正将其中一些人生吞活剥。本专题列举了“铜须门”事件中的郑辰(化名),虐猫事件中的王某,“卖身救母”的陈易,他们仅仅凭借一个网名,一个ID,一张照片,即被网民从中国13亿人中挖了出来,将自己的电话、住址、朋友,甚至前夫、老师统统暴露。“上网捉妖”正成为一种风气。随着搜索技术的进步,哪怕不是黑客,你也可以过一把捕头瘾;如果你有黑客的技术或者“深喉”的猛料,便可以化身“御猫”展昭,成为“大内第一捕快”。其他愤怒的人呢,有些是正人君子,有些则是鲁迅笔下的看客,他们坐着“沙发”等待“罪犯”过堂。有人起哄叫骂着“骗子”“败类”,有人布道“仁义道德”,他们隐藏在“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外衣下,充当了主持公审的法官。当然,网络审判团也看证据,但是,这来自于虚拟世界的证据,有太多的“马甲”,令人真假难辨;网络审判团也依据律条,但这存在于每个人心里的道德准则,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杂。像康德说的,“令人敬畏的,只有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庭”。今天,这个本该属于内心的道德法庭,在网上,也展现了它的威力。  相似文献   

14.
你,我,他,这三种人称在抒情散文中均有运用,而运用最多的便是第一人称“我”了。我,是作者在写自己(有的散文也不独是写自己,所谓“大我”,本文不涉及这个问题),既在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对自我形象作一些描绘。所以说是自觉的,即是在构思一篇散文之时,将自己的形象揉进去了,这个我,也许是愉快的,也许是抑郁的,也许是聪颖的,也许是愚拙的,反正是我在写我的思想和行动。所以说是不自觉的,写的是他人,或者是风光,然而有时又避免不了要把自我作一些描绘,或者是感怀,或者是踪迹。也可能作者不曾想写自我,却是自然而然地流泄于笔端。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谈谈自我形象的描绘。有的散文中作者是在展示自我的心境。鲁迅在《藤野先生》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  相似文献   

15.
杨润 《新闻界》2002,(1):42
妻子下班回来,忙不迭地从小拎兜里拿出一张在本地颇有影响的报纸,严肃地对我说:“你看,报上说妻子讨厌的丈夫有五种,我对照了一下,你至少占其中四种,真不得了!”我拿过报纸,见上面《生活参谋》栏里,赫然印着一个标题:《妻子最讨厌哪几种类型的丈夫》。下面列着五条,仿佛一些法规条文。我很小心地像镜子一样逐一拿来给自己照了照,果然发现,除了“动辄骂甚至打妻子”一条外,其余如“争强好胜”、“不善揣摩爱人心理”等等,我均不折不扣地可以对号入座!我知道这“参谋”荒唐透顶,但又怕跟妻子解释不清,于是半晌后才怯怯地问…  相似文献   

16.
李静 《青年记者》2005,(3):41-42
有一首歌,《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唱的时候又拍手又跺脚,很适合大家一起唱。其中一句歌词我最喜欢,“假如幸福就应该让大家知道”。而我在唱的时候一直很犹豫,幸福真的应该让大家都知道吗?我理解的幸福应该是夜深人静时,自己躺在温馨的床上,在回味中偷乐,却怕被别人冠以“你太幸福了”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李鸿谷 《青年记者》2006,(15):49-51
“亮出你的额头来!”进入北京羊坊店西路,那个被央视新闻评论部称为南院的三楼《新闻调查》办公室,在这里呆了有些年头的“老人”庄永志望着柴静,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变变你的发型?这是柴静《新闻调查》生涯的第一天。“非典”来了柴静进入《新闻调查》的第一天,制片人张洁在权  相似文献   

18.
1、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别把不幸怪罪于你的配偶。 2.对自己的愿望负责。你要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愿望,但别要求配偶非得满足你的所有愿望不可。请用“我”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我希望……因为我……”对方才可决定,他能满足你的什么愿望。就一种成功的夫妻关系而言,重要的是你的配偶知道在你身上正发生着什么。  相似文献   

19.
那天,妈妈买了芋头,芋头是一种吃起来又香又软的食物,我特别喜欢吃。可妈妈在洗芋头时遇到了困难,我听到妈妈抱怨说:“用手洗芋头痒得很,好难受,用水冲洗也没用,真是没办法。”这时正在一旁玩耍的我大声喊起来:“我有办法。”妈妈疑惑地说:“你能有什么办法?”我得意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先把芋头倒进桶内,加水后用木棍使劲搅动,这样不就行了。”妈妈用了我的方法后,果然把芋头洗干净了,而且手也不痒了。妈妈夸我是个知识丰富的孩子,忽然妈妈又问我:“如果不知道,已经用手洗了,那怎么办呢?”我考虑了一下,又接着说:“把手放在火上烤一…  相似文献   

20.
“你实在不喜欢新闻,为什么读了四年本科;还要再读三年硕士?”每当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只有一脸的苦笑:都是英语惹的祸。 六年前对新闻这个专业的选择,不是我的错,也和英语没有太大的关系。其时17岁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要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追求。于是乎,我的父母便根据他们关于“有前途”的理解,帮我填写了新闻系。在长江岸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