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近9000名出国留学人员已有3000多人学成回国,成为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是最近从湖南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的。 目前,湖南省已有留学生创业园4个,留学归国人员有不少已是学科带头人,或列入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湖南农科院留学归国人员万强,开展“稀土复合剂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效果和机理研究”项目取得成功,使湖南的稀土  相似文献   

2.
留学短波     
留学短波中国科大留学回国人员挑重担中国科技大学为留学回国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近几年来每年有30名左右的留学人员回校工作,学校公派的访问学者归国率达80%以上。目前,中国科大已有留学回国人员400多人,并有近百名海外学者被聘为学校的兼职教授或...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10所高校的留学归国人员为调研对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回收数据,共回收有效问卷353份,对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留学归国人员影响因素对其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留学次数、留学时期、留学时段等控制变量对留学归国人员影响因素与其绩效关系起到了影响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及理论研究,为高校提供了一系列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的骄傲牛人读罢这篇文章,我们不得不深深感谢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们。他们之中的带头人,又是我们始终关注的留学归国学者。虽然我们早已知晓留学回国人员群芳吐艳,在许多领域都担当着重要角色,但当我们闻听这一讯息时,依然情不自禁地倍感骄...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青年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政治引导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留学归国人员思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做好高校青年留学归国人员政治引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神州学人》2007,(9):47-49
武汉东湖开发区构建六大体系力助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据《湖北日报))报道,多年来,武汉东湖开发区积极探索,目前已形成服务留学归国创业人员的六大体系。"我们一直在努力从各方面关心留学归国人员,让他们有报效国家的用武之地。"武汉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唐良智如是说。创业服务体系由武汉留学生创业园、东湖开发区招商局和联合办公中心构成。创业园、招商局主要负责联络和安排留学归国人员的考查、咨询、接待、协调等事宜。办公中心则集中了市、区29个部门进驻,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7.
山西大同大学优势学科"脑科学",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神经病学与免疫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术团队:脑科学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8人。留学归国人员1人,山西省普通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  相似文献   

8.
数据     
《留学生》2014,(6):5-5
正41.39万人3月5日,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公布了2013年度留学及归国人员的官方统计数字。据悉,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突破了40万大关,达到41.39万人;留学归国人员则超过35万人,较前一年增长了8万余人。同年,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达到35.6万人,其中来华留学人员最多的五大生源国分别为韩国、美国、泰国、日本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9.
归与不归     
尤伟顺 《留学生》2011,(10):38-38
据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留学后尚未归国的留学人员约占中国赴美留学人员总数的70%。早期赴美留学人员中,则约有80%没有回归。  相似文献   

10.
留学归国人员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将获3年房租补贴。这是记者近日从洛阳市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创新基地揭牌仪式上获得的消息。据介绍,近年来洛阳海外留学人员逐年增加,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社会人脉资源丰富,并且越来越多海外留学人员回到洛阳创业发展。洛阳市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创新基地,旨在以科技园为创业创新载体,打造人才集聚、交流合作、创业创新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共有121万多人出国留学,学或归国近32万人,中科院育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大约2000人左右。中国科学院党组和地方各级党委都非常关心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支持他们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和特长,积极投身科技刨新。  相似文献   

12.
咨询台     
如何补办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编辑先生:我是日本留学归国人员,准备在北京就职,回国时没有到大使馆开《留学人员证明》,请问该怎么办?谢谢!杨志军  相似文献   

13.
湖冰 《神州学人》2006,(4):32-33
2006年2月23日,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在北京长安俱乐部举办“营销中国暨中国民间外交”圆桌论坛。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留学生组织欧美同学会所属机构,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由一批充满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留学归国人员自主发起,旨在为和谐社会建设加油助力,积极为国家进步发展提供战略性、可行性、及时性的意见和建议。此次举办“营销中国暨中国民间外交”圆桌论坛,是期望激发归国留学生群体从事民间外交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国人和组织积极参与到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活动中来。论坛由商会2005委员会理事长王辉耀主持,来自社会各界不同领域的近百名留学归国人员,济济一堂,大家就如何充分发挥留学归国人员优势,通过民间外交手段,向国际社会营销中国等话题,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创业型留学归国人员具有较宽广的视野、文化兼容的优势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已成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交往的重要纽带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调查发现,天津市创业型留学归国人员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不是很高,主要表现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政策环境方面.因此,应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尽快完善制度体系,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服务机制,柘宽融资渠道,合理分配创业资金,调整创业园结构,共享信息平台,优化人才环境,解决其子女教育问题.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增强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吸引力,使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神州学人》2008,(4):47-47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2007年度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助和留学回国人员科技项目择优资助工作日前完成,黑龙江省共有20个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获得10~30万元,15名留学回国人员获得3~8万元不等的资助。  相似文献   

16.
张东 《教育》2012,(35):39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与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相适应,近年来,我国留学归国人数也在不断攀升。2011年度,我国各类留学归国人员总数为18.62万人,比上一年上涨38.08%,大幅高于出国留学人数19.32%的上涨幅度。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改革开放以来,共有81.84万名海外学子选择回国发展,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72.02%。那归国留学生的就业形势究竟如何,他们的就业困惑与预期是什么?求学经历难成高薪就业砝码在日前举行的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上,笔者发现,具有海外硕士或博士学位者的比例超过了80%,  相似文献   

17.
晚清对留英归国学生的奖励和任用,是清政府留学录用政策的一个缩影。晚清归国的官费留英生,甲午战前以同文馆留英生和船政留英生为主,清政府对他们的奖励办法是直接授奖,并给予官职或军职,基本上都得到了任用,体现了清政府在与外洋交涉以及在兴办海军的过程中,对于这些掌握西方专门知识人才的重视与依赖。20世纪初,随着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多,清政府改变直接任用的办法,以考试的方法授予留学生出身或官职;对早年留学归国且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留学生则直接赐予功名,以视优奖,从而表明中国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留学符合了社会的需求,得到了清政府的提倡;在科举制度废除以后,留学成为社会培养精英阶层的途径之一,逐渐为社会接纳。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广州市政府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穗工作的政策,帮助海外留学人才了解广州就业环境和形势,使他们正确面对自己,切实做好回国工作规划,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和工作岗位,发挥和体现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价值。到目前为止,华南(海外)留学人才配置中心已成功举办了四期“海归羊城,新锐广州——其中,留学归国人员就业辅导”培训。“海归羊城,新锐广州—第三期留学归国人员就业辅导”,以面试技巧及礼仪、个人形象指导为主要辅导内容,旨在通过专业讲师的系统讲解,品牌、形象和服装设计师的指导,增强留学生面试技巧,塑造个人职业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军事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柱、社会教育的重要领域.在民国军事教育体系中,留学归国人员担任军事教育行政机关的长官,担任军事院校的领导,担任军事教育的导师,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民国军事教育发展过程中,留学归国人员引进世界军事科学,促进国际化;替代外籍教师,促进本土化;完善教育体系,促进系统化;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2003,(5)
《留学生》杂志系共青团中央主管、欧美同学会主办、中华儿女杂志社承办的国家级权威行业杂志。《留学生》杂志前身系欧美同学会会刊,始创于1913年,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已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该杂志依托欧美同学会和团中央、中华儿女杂志社的强大资源优势,推介、评价、留学途径,解读各种留学、移民和归国创业政策、介绍海内外院校的真实情况,展现归国创业留学人员创业心路,发布国内留学创业人员招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