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表现.结果:腹膜后10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内均可见囊变、坏死,3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7例呈动脉期中度/明显强化,高峰位于动脉期或门脉期,延迟期缓慢下降.膀胱5例,CT/MRI平扫均呈均匀等密度/稍长T1等T2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缓慢下降.所有病例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中老年人腹膜后占位,囊变、坏死明显,呈渐进性延迟强化或快/慢进慢出型,应考虑肾上腺外副节瘤的诊断;膀胱副节瘤多较小,密度/信号较均匀,T2WI呈等信号以及“快进慢出型”、明显强化的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CT与低场MRI影像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优缺点,以便更合理的应用.方法:本文收集了近两年经临床确诊的典型的急性脑出血病例48例,其中行CT检查30例,行MRI检查18例,分析两组检查的影象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出血在低场MRI主要表现为T1等或稍高信号,T2均表现为高信号,病灶周围可伴环行水肿;CT主要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灶,部分病例表现为高等混杂密度灶,周围伴不规则低密度环形水肿带,给诊断带来困难.结论:CT,MRI诊断急性脑出血各有优缺点,CT快捷,方便,基本满足诊断需要;MRI定位定性准确,二者结合起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疑诊PACNS的病例进行常规MR I、MRA扫描,分析常规MR I病变部位、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及MRA情况.[结果]2例均有头痛症状,无语言障碍,表现为肢体轻度无力,体检左肢肌力5级减,轻度中枢性面瘫.MR I显示病灶位于单侧,主要位于白质内,可累及灰质,分布以额叶、顶叶为主,小脑、胼胝体、丘脑亦受累,T1呈略低信号,T2呈略高信号,增强后两例均有多发斑片状或脑回样强化.MRA 2例均正常.1例腰穿CSF-OB(+)、CSF-24 h IgG鞘内合成率增高,1例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增高,未见寡克隆区带,24 h IgG合成率正常.1例免疫全套:抗组蛋白抗体及抗核抗体筛检试验阳性,以上提示病变与自身免疫性相关,但不具有特异性.2例ANCA均正常.[结论]PACNS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MR I、MRA、DSA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对30例体育运动后出现膝关节损伤症状的患者进行1.5T磁共振扫描,部分患者行膝关节镜检查,并对所得的MR图像与关节镜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骨挫伤者18例,MRI表现为股骨髁、胫骨髁、髌骨于T2W1序列上见斑片样高信号影;半月板损伤者25例,其中Ⅰ-Ⅱ度损伤18例,Ⅲ度损伤7例;膝关节韧带损伤者20例;关节软骨面毛糙、变薄者5例;膝关节腔及周围滑膜囊内见积液征象者20例.结论 高场磁共振成像能准确地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脑缺血后出现短T1高信号的认识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3例患者脑梗塞后出现短T1高信号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同时行CT检查和随访。结果:病变位于基底节区15例,皮、髓质区5例,小脑3例;基底节区病变呈斑片状短T1信号,皮、髓质区及小脑病变呈散在斑点状短T1信号改变;23例MRI检查出现短T1信号后,立即行CT检查,22例病变中无高密度影,1例枕叶梗塞部位出现少许点状高密度影与MR图像相似。结论:脑缺血后出现短T1高信号并非出血,而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这对临床正确治疗选择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CD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21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17例行脊柱MRI检查,10例有异常信号,呈条带状等T1长T2异常信号。24例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12肌肉注射,14例治愈(58.3%),6例明显好转(25.0%),4例效果不明显(16.7%)。结论 SCD患者主要表现为脊髓后索、侧索受累,周围神经受累亦较常见。及时应用维生素B12治疗,症状可明显好转。本病为可治性疾病,预后与病程密切相关,应重视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 84例原发性肺癌的超低场MRI( 0 .0 4T)表现。通过对 4 8例中央型肺癌及36例周围型肺癌及其肿瘤转移的影像分析 ,提出超低场MRI对肺癌的定位诊断价值和定性诊断价值。 1 中央型肺癌的表现主要有 :①肺门区不规则肿块影 ;②相关支气管狭窄中断 ;③并发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 ;④纵隔大血管受侵后包绕及压排、狭窄改变 ;⑤肿瘤侵及管腔后显示腔内的肿瘤样信号结节。 2 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 :①肺野内不规则肿块 ;②瘤 -肺界面区的小切迹、小分叶、小毛刺、小空泡、小结节 ;③肿瘤供血血管带影 ;④胸膜凹陷征。 3 超低场MRI的定位诊断价值亦很明确 ,也有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及相邻的血管。 4 超低场MRI的定性诊断价值 ,本组资料表明 :①T2 加权像中绝大多数腺癌 ( 81% )和未分化癌 ( 10 0 % )呈现均匀性高信号 ;②鳞癌则易出现不均匀混杂信号 ( 75 % ) ,且更易发生液化、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胆管疾病患者的低场MRCP表现。结果:低场MRCP能清楚显示胰胆管形态,定位准确率100%(48/48),定性诊断准确率89.58%(43/48)。其中良性梗阻91.43%(32/35)、恶性梗阻84.61%(11/13)与高场强MRCP诊断准确率(64%~98%)一致。结论:低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以无创性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结合常规MRI技术可准确显示梗阻部位,判断梗阻的病因,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患者6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32~79岁,平均52岁,分析终板及邻近骨质信号改变。结果:68例病例中共累及终板186个,MRI表现为沿终板及其邻近椎体内带状或斑片状异常信号灶,按Modic分型其中Ⅰ型57个,占30.6%,Ⅱ型109个,占58.6%,Ⅲ型20个,占10.8%。好发于下腰段。所有病例均伴有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骨质增生54例,Schmorl结节30例,脊柱不稳16例。结论:低场强MRI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各期的信号特点,对病灶显示清晰,能准确分型,有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影像表现,评价X线、CT、MRI检查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典型LPMN X线、CT、MRI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种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特征上的差异。结果:LPMN在X线、CT、MRI上都具有特征性表现。LPMN在腰椎侧位片显示为椎体后上或后下角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区,后缘可见形态不一的游离骨块。X线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仅为54.2%。LPMN的CT表现更具特征性,即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同,周围多有不规则硬化,骨质缺损后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突入椎管,CT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100%。LPMN的MRI表现为病变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终板局限性浅弧形骨质缺损,缺损区内充满椎间盘组织,椎间盘后纤维环明显后突,GRE×T2WI在显示其特征上优于其它序列。MRI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89.7%。结论:CT检查对LPMN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优于X线和MR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囊性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对5例起源于C1-2神经最初误诊为脑干肿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外科治疗做了详细的描述.结果:这5例囊性神经鞘瘤的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全切病变,MR检查T1,T2像:均呈现长T1,长T2信号.结论:颅颈交界区囊性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及其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早期诊断要点与减少心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确诊KD的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对定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特点中肛周红与卡瘢红发生率分别为53.4%、40.7%;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张28例,冠状动脉瘤5例;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33.3%,仅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64.2%,7d内使用IVIG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9.6%(P<0.01).结论:对非典型KD应及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足量使用IVIG可减少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胸部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 5 1例经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一系列胸部X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最早发病症状 ,10 0 %患者在发病后 1周内X线胸片出现局灶性斑片状模糊阴影 ,2周内达到高峰 ,15 .6 %患者为双肺多肺炎性病变 ,5 2 .9%患者为左肺 ,右肺为 31.4 % ,大部分肺野受累 ,病情重 ,98%患者在 4周内肺部阴影逐渐消散。结论 :肺部病变越早 ,范围越广 ,发展越迅速 ,临床症状越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牙源性角化囊肿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78例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症状,x线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78例患经过2~5年随访,复发率为11.54%,手术加冷冻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 通过临床和x线特征可正确诊断和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骨旁脂肪瘤的命名、病因、临床病理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将国内文献的15例一起列入临床资料分析,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以四肢长管状骨为好发,右侧多于左侧,其次发生于扁平骨(骨盆、肩岬骨、肋骨)、不规则骨(腰椎、骶尾椎)、短管状骨和跗骨;本文2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本病临床误诊率为40.91%,X线误诊率27.27%,CT及MRI诊断率100%;22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脂肪瘤,有2例低度恶变;随访2年5例,3年2例(包括恶变1例),4年2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骨旁脂肪瘤是最佳的命名,病因未明,但与遗传、先天因素、创伤和炎症因素有关;病理表现为带骨蒂的脂肪瘤,细胞学形态为脂肪组织;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包膜外边缘切除加基底部骨突切除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