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中学教育界都在学习魏书生,应该说这是个可喜的现象.但从人们学习魏书生的情况看又喜中有忧.忧从何来?有人把魏书生神化,认为不可学,或曰“学不来”,果真如此吗?非也.现在看来魏书生是有些“神”,语文课可以不讲,作文可以不批,调皮的学生在他那里服服贴贴;魏书生身兼二十多职,经常外出参加会议或讲学,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语文自学却走向了民主化、教学化、自动化.但决不能因此将其神  相似文献   

2.
赵鹰 《中学教育》2007,(3):13-14
当辽宁省实验中学鲁燕城老师听着魏书生的课,凝视着他那闪闪发亮的眼睛时,不由自主地想:在这双眼睛后面,有着怎样的灵魂?她甚至想对魏书生说:“你真是一个‘神’!”也许在所有了解魏书生的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感叹。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要是年轻一半,我一定要拜他(魏书生)为师,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3.
魏书生是我国著名的青年教育改革家。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掀起学习魏书生教育改革经验的热潮,并将魏书生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认真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学术论著,多次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学术报告,深受启发。我们认为,魏书生老师的经验虽然植根于语文教学,但他所揭示的观念与理论却具有普遍意义,代表了我国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方向,具有学习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魏书生的名字,像一颗恒星,闪耀在校园的天空,闪烁在学生的心灵。正如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吕叔湘所说:"魏书生同志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想着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也不安。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目的是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地教育成才。这是一种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时代需要更多的魏书生,祖国需要更多的魏书生,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多的魏书生。从本期起,本刊将与漓江出版社联合推出"魏书生的故事"专栏,向全国广大读者介绍魏书生的故事。这些故事,读后让人有一种感动,一种激情,一种力量。但愿本专栏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魏书生,学习魏书生;有助于读者收获更多的真善美,收获更多的自我超越和出类拔萃;有助于读者在平常、平淡和平凡的生活中,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从从容容,快快乐乐。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魏书生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魏书生以往著作不同,本书采用对话的方式,由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从人生经历、教学、管理、心灵修炼等多方面与魏书生进行对话,深入挖掘魏老师的成功之道与心灵修炼之道。  相似文献   

6.
1985年,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母校——沈阳市三十二中的石健校长,让当年魏书生的班主任何老师出面,请魏书生回母校一趟。从小就尊敬老师的魏书生,立即遵命回到沈阳。自1968年下乡,他已有16年没有回母校了。踏进校门,他百感交  相似文献   

7.
侯器 《教学与管理》2000,(11):54-56
提到魏书生“教书” ,就不能不提到他的“育人”。有许多老师曾问魏书生 :“看您教语文多轻松啊 !您是靠什么方法 ,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学习的 ?”魏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 ,只有两个字 :“育人”。是啊 ,我们都感觉魏书生语文教学轻松、省时、高效 ,然究其诀窍 ,魏书生却只用了两个字作了概括 ,还说是“育人” ,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疑惑。然而在我们认真分析了魏书生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后 ,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的确与他成功的思想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他的语文教学里 ,“教书”和“育人”已经水乳交…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认识唐云增老师,是在2004年3月。当时,我应邀参加全国班集体研究中心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举办的“全国班集体建设实验班理论研讨会”。那次会议特邀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作专题报告。魏老师做报告的那天,由唐老师主持大会,他讲话的内容我已记不起了,但他充满激情的神情和话语,却激起了全场听众对魏书生老师的崇敬之情。廖...  相似文献   

9.
徐宗禹 《学周刊C版》2013,(20):110-111
1996年,魏书生先生曾来我区讲学,在甘州七一剧场笔者聆听了他的报告,并在书店购得《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和《班主任工作漫谈》,以虔诚的态度认真阅读了这两本书,并将其中的一些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书育人,这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但魏书生做得尤为好!他的教育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重读魏书生,仍有其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10.
1978年,魏书生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当中学语文教师,做班主任。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2年他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班主任”,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做校长后,他一直兼做班主任;做局长时,他提倡校长兼任班主任。他的“民主和科学”“八个好习惯”“七个一分钟”等思想和方法在成就了盘锦教育的同时,也成为全国教育界同仁学习、研究、关注的焦点,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教师的成长。为让读者更多地了解魏书生,给全国班主任学习魏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提供一些启示,本刊编辑部对魏书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思维有什么特点?他的思维模式、思维兴趣点是怎样的?他有哪些好的思维品质?这些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研究现有的资料,魏书生的思维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创造性魏书生思维的创造倾向非常强烈。他认为,模式化束缚人的手脚,也束缚人的头脑。一种东西一旦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模式,也就说明它到了寿终正寝的日子,石刀石斧不能改了,不也就死了吗。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总是老师给学生批改作文。魏书生从实践中感到,这种办法对老师负担很重,而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促进作用不大。老师写批语一般总是那几句套话。魏书生认为,对  相似文献   

12.
魏书生究竟是如何走向成功之路?对于普通老师,他的成长经验是否有启迪意义?魏书生的自述为我们打开了窗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35):7-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六十五:魏书生的第一节公开课 1978年,校领导通知从教不久的魏书生上一节大型公开课。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节公开课.他决定在慢班上。  相似文献   

14.
重读魏书生     
陈秀芳 《班主任》2005,(5):21-22
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我就向往有一天能成为魏书生那样的班主任.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进步着,但总觉离魏老师的境界还甚远.假期里,重读魏书生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论述,对他的成功又有了较深入的感悟.我觉得要做一个好班主任,魏老师有十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5.
魏书生,一个当代了不起的教育改革家。 1978年,吕叔湘先生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他呼吁要认真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 魏书生,就是在这一年当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第二年便开始了他的语文教改实验。 17年过去了,魏书生的教改实验获得了成功,他所创造的经验令人惊叹: 魏书生教一本教材顶多只用30个课时。 魏书生从来不改一本作文。 魏书生从来不搞什么平时测验和考试。 魏书生每年外出开会四个月以上,课程全靠学生自学。 然而,魏书生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却一直在该市遥遥领先。他的第一  相似文献   

16.
从魏书生“惩罚”学生谈起临泉县老集一中邢秀,徐长兰魏书生是我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他管理班级的方法独特、新颖、适用,收到的教育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不久前,我们读了一篇短文;魏书生对班级里犯错误学生的“惩罚”。读后,使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魏书生老师对...  相似文献   

17.
魏书生民主科学教改体系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生民主科学教改体系的理论价值●曹志田全国不少省市相继成立魏书生教育研究组织,从自发到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推广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从热衷于一招一式的具体做法到侧重于理论思想的研究,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是非常有益的。本文拟从魏书生民主科学教...  相似文献   

18.
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研讨徐美英在魏书生的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教法观以及阅读观、写作规…整个教学观念的体系中,无处不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芒.魏老师教育思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学生观.魏老师改变老师按成绩划分的习惯,也没采用简单以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来衡量的...  相似文献   

19.
司下坡先生在《评魏书生的巧谋》(《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1期)一文中这样说:“目前人们对魏书生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以之为‘怪’,魏书生是‘鬼才’,他的语文教学是‘怪味豆’,有很多破绽和漏洞,不值得普遍学习。二是以之为‘神’,魏书生有‘神功’,语文教学有‘神效’,想学而难以学到。不管是贬也好,褒也罢,有一条是值得肯定的,即魏书生这个人和他的语文教学都离我们比较远。”是啊,看看魏书生教语文,不留作业,不批作业,不批改作  相似文献   

20.
从魏老师、魏主任到魏校长、魏局长,魏书生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留下令人惊叹的奇迹:担任语文老师的魏书生创出了在全国被普遍推广的“六步教学法”;担任班主任的魏书生,将班级管理到了无需管理的境地;担任校长的魏书生,在实践中形成了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备受推崇;担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魏书生,在他担任局长兼书记的12年里,老百姓的孩子上学享受到了同样的公平优质教育.没有择校费.高中教育质量在辽宁省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