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认为,情态动词“肯”属于单义的动力情态,客观陈述句子主语的意愿.虽然有学者认为动力情态也带有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但是没有具体阐述.考察实际语言运用,根据范畴理论,将“肯”的情态意义分为典型用法和非典型用法.其典型用法即表示动力情态,而非典型用法也可以表达认识情态,有时也含有道义情态的意味,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里,“So+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语”和“So+主语+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是两个常用但又易混淆的句型结构,这里的so虽然均用作代词,代替上文中出现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意为“如此”“这样”,但具体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3.
张黎 《考试周刊》2010,(17):239-240
情态动词具有主观性的特点,本文选取法律语篇“刑事诉讼法”为语言材料,以情态动词“可以”为角度,分析刑事诉讼法中“可以”的情态意义.并探讨了“可以”的主观性在司法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情态的角度考察“大不了”的语义内容,可以对“大不了”的四种用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不了”在语言使用中可以表达认识情态、道义情态、评价情态三种不同的情态语义,但在语用功能上却表现出一致性,都反映出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严重程度进行主观小化,持有不以为然的主观态度。本文最后对“大不了”的主观性特征进行了考察,认为不同语义内容的“大不了”包含的主观性强弱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5.
当汉语情态动词“要”分别表现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义时,“s要VP”构式呈现出不同的语义和认知特点。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理论视角,对这一构式的研究表明:“要”表现为不同情态义时,“s要VP”的概念结构各异;在从动力情态向认识情态发展过程中,构式“S要VP”的主观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句式中,有两种与so有关的倒装结构,分别称为“全倒装句式”和“半倒装句式”,下面归纳如下,以便于记忆:一、结构区别全倒装结构为:so+助动词/be动词/情态动词+主语。例如:They eata lotofpotatoes.So do w e.半倒装结构为:so+主语+助动词/be动词/情态动词。例如:Itm ay be in yourinside pocket.So itis.二、意义区别全倒装结构表示对前面所述情况的肯定。半倒装结构则表示对前面事实的肯定,有“确实如此”之意。三、主语区别全倒装结构前后主语不是同一个“人”或“物”,而半倒装结构主语是同一个“人”或“物”。例如:Iw ached T…  相似文献   

7.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的二者情态功能互补。三者主观性程度依次渐高,这与情态类别及其比例、施动者被动性强弱、叙说者强迫性强弱有关。“禁不住”句法独立性较强,可单独做谓语。“由不得”25%用于对话,表强烈的劝阻;“不由得”“禁不住”则几乎不用于对话。  相似文献   

10.
汉语史上“好、喜、爱”均经历过从“喜爱”义能愿动词到“容易(发生)”义情态副词或“经常(发生)”义频率副词的语义演变和语法化、主观化过程.其共同的语法化条件是带谓词性短语作宾语、主语对宾语控制的衰减以及主宾语语义范围的扩展,语义基础是主语对于宾语具有积极意愿,语义演变机制主要是转喻和推理.  相似文献   

11.
一、“so +助动词 (be/情态动词 /do/have等 ) +主语”1、这个倒装句结构 (so副词排列第一 ,助动词排列第二 ,主语排列第三 )表示前文所述的肯定情况也适合于后者 ,即“甲如何 ,乙也一样”。如 :⑴HeisgoodatChinese .Soishisfriend .⑵Icanswim .Socanyou .⑶SheknowsJapanese .Sodoesherbrother.⑷Wehavelistenedtotheradio .Sohashe .2、注意这一结构中的主语可以是名词或人称代词 ,但它和前句的主语不是同一人物 ,即前后两句各有自己的主语 ,但所述情况却不相同。又如 :Iboughtsomebeef .Sodidhe .3、这一结构的否定形式是“Neith…  相似文献   

12.
吴辉 《考试周刊》2007,(4):49-50
语言的主观性指话语中体现的说话者的“自我表现成分,在语言中无所不在,只是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在含有情态动词“会”的句子中,除表示实义动词的“会”和客观描述“某人具有某种能力”的“会”外,说话人还可能把自己对“能力”的体验和认识投射到有关的事物上去,形成了主观性表达方式。本文运用“主观化”理论对情态动词“会”的各义项及其之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情态动词“能、会、应该、可以、可能、要”的不同情态意义在“比”字句中的分布比较复杂,“比”字句中情态动词主要有“比”字前和结论项中两个句法位置。情态动词出现在哪个位置、出现频率都与其情态意义类型密切相关。此外,还论述了差比句中不同情态动词以及相同情态动词不同情态意义连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赣语都昌方言中,“是”字句主要存在着三种形式类型,分别为“x是y”“是y”“x是y个”。日常交际中,“是”字句能够表达出诸如判断、强调、反驳、厌恶等语气情态。除表判断的“是”字句之外,其他“是”字句通常表现出说话者“驳斥”的感情色彩。“是”字句体现出的语气情态,从说话者方面讲,是主观性程度加深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是”字的逐渐主观化。  相似文献   

15.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16.
情态动词“能”具有“以言行事”的施为功能,人际语用效果很强.但普通话中的“能”在粤语中却缺失.本文探讨言域的“能”的疑问式和否定式所表达的各类言语行为和语用施为功能在粤语中的相应替代形式,以主观客观、内力外力等语义构件和语境因素对普通话和粤语中对应的情态表达进行从言域角度的语用分析,提炼出粤语中常用的情态固定表达式,促进跨语言日常交流或跨文化商务沟通,达到情态表达“以言行事”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标志六:so/neither/nor开头的句子或从句中,表示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与前面提到的相同,此时主谓应倒装。句型是so/neither/nor+be(have/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而当问答两句指同一人时,则主谓不倒装,简略附和语应采用“so+主语+he(have/助动词,情态动词)”形式,以  相似文献   

18.
Hello,everyone!知道英语王国中有一位神通广大的情态动词can吗?它“能”说“会”道,可是位了不起的“能人”呦!下面我们就去看看这位“能”说“会”道的can的自述吧!【我的个性】我是can。是一个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或情态,我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紧挨着我的动词原形一起构成复合谓语。我的基本意思是“能;会”。【我的才艺展示】*表示能力(如体力和脑力方面),意为“能;会”等。例如:Can you speak English?你会讲英语吗?Can you play the piano?你会弹钢琴吗?*表示请求或允许,多用在口语中,意为“可…  相似文献   

19.
疑问情态词“莫非”可表示反诘和揣测情态,而且表示这两种情态意义使用同一疑问形式,只是语境条件有所不同。“莫非”习得的难点在于如何依据语境条件判断其何时表示反诘,何时表示揣测。文章基于大量真实语料,考察分析“莫非”表示反诘或揣测情态的使用环境,归纳出表达这两类情态的语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儒宁波话文献中助动词“用”肯定用法常见,表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它并非晚清西儒由其否定用法类推“自创”而来,而是沿自明北部吴语。这一用法虽未见于北方通语文献,但见于南方宋儒语录、文言志怪小说以及明南方白话小说和今闽、赣、湘南土话等方言中,它很可能为南宋时期形成的南系官话用法。其肯定用法由同义助动词“须”的用法类推而来,并由道义情态义衍生出主语指向情态和认识情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