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喜剧性语言的研究通常作为文学或者戏剧美学的一个附庸和补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很少。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在喜剧创作中进行了丰富的喜剧性语言实践,其喜剧性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整体语言做了研究,如"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1]等,但是都没有对莎士比亚的某一剧本进行详尽的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没有对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无事自扰》是莎士比亚四部喜剧中十分成熟的作品,它的喜剧氛围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为之捧腹。从双关语、夸张、反语、反复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段对剧本中的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构建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讽刺幽默的语言、反讽手法的运用、悲喜剧因素的融合三个方面对《天堂消息》喜剧特征进行探讨,从理论来源和创作实践两方面阐述了戴维·洛奇喜剧小说风格的形成,从而认识作者对喜剧性本质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3.
先知书是《圣经》中重要的神学经卷,其中以《约拿书》最具特色。其文本虽被赋予了庄严神圣的主题,却披上了喜剧性色彩的外衣,这与其它先知书的写作风格迥然不同。本文即从喜剧性人物,喜剧性情节和喜剧性语言三个方面对其喜剧特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电影《滴水之恩》(A Little Help)讲诉了女主人公Laura几经挫折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从介绍标记性理论入手,通过对影片主要情节的追溯,分析《滴水之恩》中语言的标记性及其内涵,并从这些标记性语言来揭示影片中几对人物关系的冲突,从而突出影片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标记理论是语言学中分析语言系统的一条重要原则,标记可以分为形式标记、分部标记和语义标记。本文从标记理论的角度来审视《水浒传》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通过标记理论来探讨《水浒传》中描写两性语言的差异及言语使用中的差异,从而体现一些女性用语中隐藏着的消极含义,显然这是性别歧视在语言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对含弓戏传统剧目《刘二姑吵嫁》的喜剧性的构建进行分析,认为含弓戏《刘二姑吵嫁》使用喜剧表现手法中的"计谋"来表现戏剧冲突,塑造了富有鲜明喜剧性格的人物形象,以及大量运用通俗口语化的喜剧语言,展现出了强烈的喜剧性.因此《,刘二姑吵嫁》成了含弓戏的经典作品之一,拥有着十足的艺术审美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标记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核心是标记概念。经过发展和完善,标记理论现已应用至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本文从句法标记性、语用标记性和语域标记性三个方面,以高级英语教材上的一篇课文《Love Is a Fallacy》为例,着重探讨标记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造成喜剧性的重要因素。在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喜剧性。这些语言既源于生活.又经过了作者曹雪芹的精心提炼,密切配合了小说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节发展,增添了小说的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别对这三个恶作剧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阐释《第十二夜》的喜剧性,以及莎士比亚轻凇浪漫的喜剧精神。《第十二夜》被莎评学者认为是最能体现莎士比亚喜剧才能和精神的典范之作。它的情节主要是由三个幽默风趣的恶作剧构成,通过错综复杂的框架结构,生动诙谐的人物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一个狂欢化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以语言标记性理论为切入点,将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通过个案研究揭示出语言的标记性与语言磨蚀之间关系:语言成分的标记性越高越容易磨蚀掉,语言成分的标记性越低越容易保持.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陆和香港两地的喜剧片在题材类型与风格基调上有异有同。类型之异主要表现为:战争喜剧和民工喜剧是体现内地特色的题材类型,警匪喜剧和合家欢式市井喜剧是港式传统喜剧类型的延续;风格之异主要体现在:大陆一批喜剧片染有“黑色幽默”“冷幽默”色调,香港喜剧片擅长无厘头恶搞。两者的差异与各自的历史政治背景、地域位置、文化观念等因素有关。同时两地均拍摄有轻喜剧与爆笑两种风格的都市爱情喜剧;都创作有喜中含悲的小人物“悲喜剧”;奇幻喜剧、穿越喜剧与“黑色”喜剧片等片种均传达出某种荒诞性审美特征。两者的相似处说明处于同一时代的港陆电影在创作者的交流合作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2.
Shakespeare and Ben Jonson have frequently been paired up for comparison in studies of early modern English drama.Conventional views about Shakespeare’s and Jonson’s comedies evolved and crystallized in the seventeenth,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People believed or were led to believe that Shakespeare’s and Jonson’s comedies were in clear opposition:Shakespeare’s comedies were sweet,romantic,amiable,popular and entertaining,whereas Jonson’s were based on an abstract theory of humors,cold,satiric,pedantic,and moralizing.Only in the last century did these oppositions begin to change,but too slowly.This paper calls those binary oppositions into question.It tries to present a more truthful picture of these two playwrights and their comedie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some of their works.It argues that some of those oppositions are stereotypes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seriously by contemporary Shakespearean and Jonsonian scholars.  相似文献   

13.
国内王尔德喜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15年我国就开始了对王尔德喜剧的翻译,迄今为止,王尔德的所有喜剧皆有一个或几个中译本。对王尔德喜剧的研究则始于上世纪20年代。80年代至今,是王尔德喜剧研究的繁荣期。此期王尔德喜剧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对王尔德喜剧作品进行具体、客观地分析,以此探讨王尔德喜剧的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第二,从唯美主义角度研究王尔德的喜剧;第三,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国内王尔德唯美主义研究相比较,对王尔德喜剧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关王尔德喜剧的诸多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因此,王尔德喜剧研究是一个有待深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按照黑格尔说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审美心理疗法将审美活动中绘画、喜剧形式的审美活动引入到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中来,使受治者产生一种审美心理反应,从而矫正受治者的病态心理与扭曲人格,提高心理治疗的可接受性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22年,徐卓呆在《游戏世界》杂志上相继发表了《虚饰家》《人财两得》《卖卜者》《王子何在》四篇喜剧。这些剧作在内容上侧重于表现都市生活,在艺术上具有夸张、巧合、陡转等喜剧技巧运用娴熟,戏剧情境构设巧妙等特征。它们既是研究五四前后新剧滑稽戏审美特征的重要样本,也是研究现代喜剧发展历程的有效样本。因此,挖掘整理徐卓呆的喜剧创作,对于丰富中国现代喜剧史研究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喜剧中出现了许多聪明智慧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于为争取自由、人权及社会尊重而斗争,具有反叛性。但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局限性,莎翁在喜剧结尾处将女性塑造成了与社会传统习俗更为相符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英国著名文学家王尔德创作的四部社会风俗喜剧均以上流社会为题材,以花花公子为主人公,以反义的剧名,借以讽刺、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具有反叛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喜剧汲取了古希腊神话的养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因子通过故事类型、主题类型、人物类型在剧中显现。莎翁喜剧与古希腊神话一样,是人性与神性的合璧,表达了世俗与神圣并置、狂欢与理性并置的人神观念。  相似文献   

19.
陈白尘喜剧的加冕、脱冕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的加冕、脱冕不仅在方式上而且在本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蕴涵着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陈白尘喜剧对巴赫金的狂欢式的加冕、脱冕的创造性改造与利用,对塑造反面喜剧形象具有重要的审美作用,同时,使狂欢式的加冕、脱冕突破了民间文化的思想立场,上升到革命民主主义的意识高度。  相似文献   

20.
相思成灾     
故事梗概 Jack是名生活惬意的英国《时尚》杂志的编辑助理,她平常的爱好就是乐此不疲地给自己的同性恋朋友Peter当媒人。当富有魅力的杂志摄影师助理Paolo第一次走入她的视线时,她就展开了行动,决定要将Peter和Paolo撮合到一起。不过,她太专注于为他人撮合婚事却忽略了自己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