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族青年作家北雁的小说《骏马》发表于《中国铁路文艺》,后被《作品与争鸣》2022年第1期转载,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小说以"驯马——骑马——赛马——偷马"的故事为主线,借重"骏马"这一表意性象征符号,高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与蓬勃旺盛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神.抒情意蕴浓郁,象征意味深沉.强悍、劲健、迅捷的"骏马"形象寄寓着矫健顽...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提出战国时期天子失权,王纲解纽,诸侯漫无统纪,起而互相兼并,以至战争频仍、民不聊生。《史记·周本纪》概括当时的情形说:"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以说,政治动荡、社会失序、正义荡然正是那场"整体性危机"的真实写照。世事的混乱激发了思想家们的思考,置身乱局的他们"渴望秩序与和谐,由此而形成了一种秩序情结的文化心理现象"。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于这一点看得清楚,说得明白:  相似文献   

3.
取名的艺术     
杨文利 《寻根》2022,(2):122-126
一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举办新年迎春征联活动,其中上联之一为"碧野田间牛得草",下联"金山林里马识途",最终获得了一等奖.其上联由三个人名组成,"碧野"是作家,"田间"是诗人,"牛得草"是豫剧丑角大师.与之相对,下联亦由三个人名组成,"金山"是演员,"林里"和"马识途"是作家,别具新意.  相似文献   

4.
正《左传》昭公二十年有一段"晏婴论祝与诅"的材料:"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左传》传文中关于齐景公的记载一共35条,昭公二十年,"晏婴论祝与诅"是其中之一。本文选择这条传文来做解说,并且对"贤人、小人之言鬼神"的异同加以讨论。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鲁昭公二十年,当齐景公之二十六年,景公在位一共五十八年,则这时正处于壮年。处于壮年的景公同时得了疥(疥疮)与痁(疟疾)  相似文献   

5.
夏王朝是否存在,在民初古史辨時代受到强烈質疑,夏王朝的開國始祖禹更被認爲是具有天神性的神話人物,而不被承認是實際存在的人君。本文討論武丁時代卜辭中"西邑"一辭的出现,是作爲受祭的對象,正與傳世文獻《禮記·緇衣》"西邑夏"相合,而且《尚書·太甲》及《清華簡·尹誥》、《清華簡·尹至》,也有"西邑夏"、"西邑"之辭,可見西邑即是夏,夏是周人對商之前朝的一個稱呼。殷人滅夏三百年之後的武丁時代,仍然以爲"西邑"能作祟害王,所以不時要燎祭。"西邑"最早是夏的王都,但卜辭中已轉化爲代表夏王朝先王之亡靈,由于伊尹曾服事夏王朝,而他與湯結盟滅夏,夏桀之元配"妹喜"在卜辭中和伊尹一起出現,即受殷人祭祀的"蔑",從滅夏故事的人、事、地三方面的記載,顯示卜辭的"西邑"正是夏王朝存在的明證。  相似文献   

6.
伊尹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賢相,不僅杰出於商王朝的成湯時代,而且豐碑於全部中國封建王朝史,其"因賢致聖"之功,不僅受到成湯"聿求元聖,與之戮力"①的高看,而且被儒家的偶像孔子以極高的道德推崇,并獲亞聖孟子給予聖稱的崇高評價②.至於自古及今以伊尹焉修德事功楷模者,無論居官還是為學,堪稱其數不可勝數,其言不可勝舉,故爾司馬遷《史記》卷三《殷本紀》雖旨在羅列契及有商一朝大事,却不惜以渲染的筆調稱其"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③.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但又是为了人类。人类需要歌唱,不能没有音乐。音乐能够补偿人类在其它方面失去的东西。”这就是卡拉扬关于音乐的名言。音乐对他来说是终生的爱好,并以此为业,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皇帝。赫伯特·冯·卡拉扬出身于原籍希腊马格杜尼亚的一个家庭。他的一位祖先名叫卡拉扬尼斯,也就是“黑色约翰”,迁居到德国的希姆尼兹。他得  相似文献   

8.
金鉴 《寻根》2010,(2):52-57
<正>秦汉瓦当是我国金石学的一座丰碑,它与甲骨文、青铜器、彩陶、简牍、玺印、封泥同享盛誉,是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一枝奇葩。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从以上文字来看,秦不但灭六国,一统天下,并统一了度量衡,同  相似文献   

9.
赵明 《华夏文化》2010,(1):34-35
<正>曹植所生活的建安时代处于东汉末期,历史的风云际会使这一时期成为继东周、秦和西汉末期之后又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当时天下大乱,诸侯割据;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独掌朝政;曹操与各路诸侯会师讨伐董卓,时代陷入了大分裂、大动荡的局面,同时把人民带入空前的祸殃之中。据史载: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  相似文献   

10.
一门出三将     
洱源,山清水秀,地灵人杰,从古至今,孕育出许多有名人物,其中民国时期的茈碧大果村的白族马金墀家一门出三将(长子马中将、次子马中将、三子马少将),享誉全滇,被称为"一门三将,三迤一家"。  相似文献   

11.
正"君子"一词在华夏文化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地位,直至今日,它仍代表国人所普遍向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说文·口部》:"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段玉裁注:"尹,治也。"因此,"君子"原本表示身份地位,指在位者或贵族阶层,如《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毛传:"君子谓诸侯也。"《国语·周语下》"恺悌君子",韦昭注:"君子,谓君长也。"《周易·乾卦·象传》"君子以自强不息",孔颖达疏:"言‘君子’者,谓君临上位,子爱下民,通天子诸侯,兼公卿大夫有地者。"从出土器物中也可以找到例证,如春秋早期的《晋姜鼎》,铭文云"用康夒(扰)妥怀远执君子",意谓使远近各国的统治者都来归附晋国。又如《敬事天王钟》"敬事天王,至于父兄,以乐君子"、《黑敢钟》"歌乐自喜,凡及君子父兄"的"君子"当指异姓贵族。作为贵族阶层,君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而到了春秋战国,原有的贵族分封和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世袭制和世卿世禄为选士任官和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学术文化上,继王官之学而起的是诸子之学。在这种背景下,"君子"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周代以礼治国的主要思想内涵,《诗经·大雅·卷阿》道破其中奥秘:"有孝有德。"即周礼是从祖孝先王,发展出礼制亲亲尊尊的等级建构,天子、诸侯、大夫等各个阶层等级分明;又从敬天有德保民,为这种等级建构提供了一种正当性的根据,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这样的理论构建,其目的正是为当时的西周统治服务。然而,周人"有孝有德"礼治思想指导下的政治实践,到春秋时期却面临着两重困境:第一,  相似文献   

13.
正时间过得真快,马帝·马柯能离开人世就要一年了。他留着稀疏的金色头发、戴着方形镜片、笑起来喜欢抿着嘴唇的模样仍然定格在大家的心中,唤起人们美好的回忆。2015年6月26日,这位"短信之父"因病辞世,享年63岁。他在社交网站上只发过两条信息,一条是"给我发条短信吧",另一条为"看看你的手机,你刚才收到的短信,正是我发明的"。对于这位工程师和发明家的逝世,芬兰电信公司常务董事贾米奥-马特兰恩不无惋惜地说:"马柯能是当今移动领域的伟人,不幸去世真的令人感到非常悲伤。他马上就要退休,应该还有许多空余的时光去享受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原始时代的马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因为年代久远,考察起来极为不便.但人类既然很早就与马发生了关系,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中国各地广为存在的原始岩画,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考察古代马文化的重要线索.原始岩画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初民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翻开原始岩画这一人类最初的艺术画卷,可探寻到丰富多彩的马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质子制度是两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从外交层面看,可以将其理解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质外交。人质外交古已有之,春秋时期各国为了昭示信义,多交换王子以为质。不光诸侯之间,连周王室也发生过"周郑交质"的事件,人质外交到战国时仍很盛行。说到底,外交是为政治、军事服务的,因此,"人质外交可以说是奉使外交的特例,是为完成某种特殊使命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贾继东:《楚国人质外交小议》,《中华  相似文献   

16.
《湯處於湯丘》是清華簡中五篇與伊尹相關文獻中的一篇。這五篇是一個整體,都和伊尹幫助商湯滅夏有關,反映出戰國早中期知識界關於伊尹思想的系統認識。《湯處於湯丘》借助"食烹之和"來闡述"和民"思想,認爲只有"和利萬民"才能强大商邦、順從天意、征伐夏桀。其"和"的觀念和表達方式與《國語》《左傳》《吕氏春秋》等文獻所載烹調之道及其治國理念屬於同一系列。通過與儒道兩家"和"思想的比較,可以發現《湯處於湯丘》更傾向於道家一些。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20,(4)
正在《宁邑宁氏族谱》中,保存了一份完整的《守河南郡伯宁公德政实绩》(以下简称《德政录》)。"守河南郡伯宁公"为宁氏先祖、曾任河南知府的宁之凤(1610-1680)。因清代流行以古代同级官名称呼现任官员,故《德政录》及所附诗文均称其为"郡伯"或"太守"。在中国传统社会,官员在一地任职期满离任时,当地士民为表敬重和挽留之情,赠"万民伞"、立"德政碑"  相似文献   

18.
汪瑾 《大理文化》2009,(3):57-59
一、两千多年前大理就是云南中心   马曜先生在<大理丛书·序>中写道:"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周围是云南文明的发祥地","在云南,古代文明是从洱海周围向滇池地区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圣学宗传》是阳明后学周汝登(1547-1629,字继元,别号海门)为传扬心学所著的学案体的学术思想史书。此书共计十八卷,大体可分为四部分:其一,传说时代的人物,主要包括三皇五帝、伊尹、傅说、文王、武王、周公等;其二,宋以前的儒者,主要人物有孔子及其部分弟子、孟子、荀子,还有汉朝的董仲舒、扬雄,隋朝的王通,唐朝的韩愈;其三,宋元诸儒,包括"北宋五子"、朱熹、吕祖谦、杨简、陆九渊等;其四,明心学儒者,主要有王守仁、王畿、  相似文献   

20.
祥云故事     
黎虹 《大理文化》2022,(4):54-60
一 初到祥云,是2007年3月,一个略带寒意的春天.最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祥云的马车.在宽阔又干净的祥云街头,憨厚的马车夫、清脆的马车铃声、哒哒的马蹄声使我想起一句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