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是一份较为重要的早期拓本,价值颇大。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对拓本进行了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并出版了研究成果《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现将此拓本的状况和初步研究情况,以及拓本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兹纪念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  相似文献   

2.
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了,其重新发现的时间却存在着几种说法,如同治末年、光绪初年、光绪六年等。依据王志修当年到过好太王碑前进行调查,并且最早刊印《高句丽永乐太王古碑歌考》中的记载,认定好太王碑发现于光绪三年---1877年。同时指出,是由怀仁县书启关月山发现的。好太王碑发现后的光绪四五年间,火焚除苔,然后才出现完整拓本。叶昌炽《奉天一则》所记“光绪六年,边民斩山刊木始得之”,说的正是好太王碑拓本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院高句丽研究所耿铁华教授的新著———《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的墓碑 ,立于吉林省集安市郊。本书论述了好太王碑建立、保护、捶拓、拍照、石灰涂抹等问题。对碑石文字现状 ,国内外学者的释读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与说明。作者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在充分利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本书作为“东北边陲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项目出版的第一批图书 ,内容丰富 ,资料翔实 ,考论结合 ,是研究高句丽历史与好太王碑的一部优秀学术著作。耿铁华教授新著《…  相似文献   

4.
好太王碑重新发现以后,一百三十多年来出现了许多种释文,其中荣禧、金毓黻、杨伯馨对碑文缺损部分进行了补释。特别是第三面首行的文字补释,有的学者不屑一顾,有的学者则认为是“自作聪明的”、“使人受骗的”释文。根据学者们的记录及相关资料考证,我认为这三位学者的补释文字应该是有所本的,那就是亓丹山的拓本和王志修的诗文。  相似文献   

5.
《好太王碑新考》是耿铁华先生十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它完成于1990年8月,1994年6月出版。耿铁华先生对好太王碑的研究,在诸多方面有新的看法和见解,在国内外这一领域有很大影响。该书的出版,在好太王碑研究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章。  相似文献   

6.
好太王碑证史与补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好太王碑是现存最长的高句丽文字资料,记载了高句丽起源、建国的传说,前三王的传承,好太王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好太王对外军事活动及其战争经过、结局,好太王守墓烟户的来源与摊派情况及相关守墓制度。碑文中涉及了许多文献不载或记载不够准确的史事,其对历史文献地证实作用和补充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好太王碑对于高句丽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冉牟墓志与好太王碑的书体、风格及与中原文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冉牟墓志属行楷书体;冉牟墓志与好太王碑相比照,“好碑”在前,“冉志”在后,从好太王碑到冉牟墓志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高句丽与中原在文化上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座落在当今吉林省集安市区内的高句丽王纪功碑即好太王碑,曾在清代被埋没以致于遗忘达数百年。本文认为好太王碑长期被遗忘的原因是清初政府的封禁使此碑埋没于山林荒草中造成的。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为该碑的重新发现提供了契机。清末东边外地区的丈放、设治则为该碑的发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依据史料考证认为该碑发现时间为清代光绪三年。并用史实叙述了该碑发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9):F0002-F0002
2014年是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申遗成功10周年,也是高句丽好太王碑建立1600周年重要纪念年份。6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和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高句丽申遗10年暨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学术研讨会”在通化师范学院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10.
好太王碑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太王碑文研究》引用了大量资料 (正、反论据都有 )以论证“好”碑正面第八至九行之文字拓印有误。“而倭”应为“亦叛” ;3个□□□应补为“十”“城”“新”。  相似文献   

11.
对岱庙博物馆所藏东汉《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就其历史价值、书法特点等作了翔实的考证,认为是碑不论从其碑体、形制、书体以及现存拓本,均堪称我国仅存的东汉碑刻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2.
《元次山碑》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代表作之一。现在拓本质量较差,是为憾事。河南焦作新发现之明拓本,为研究颜氏书法提供了宝贵的书法资料。  相似文献   

13.
《保山碑刻》汇集了保山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劳动的心血和汗水,以实证展示了保山的历史文化。该书与以往的碑刻类书稿相比,更重视了碑刻面貌、历史面貌、文体格式的全面性和述评、编排的精警性。无论在内容选择或形式编排上,都有较大的突破、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对史学研究还是碑刻书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文化界大力推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撰文及立碑年代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罗振玉所藏《宋拓柳州罗池庙碑》对历代诸说加以考辨,得出全新结论: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作于长庆三年(823);而柳州《罗池神碑》当立于长庆元年(821)正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汉代隶书《张迁碑》的笔画、结构和用笔特点,提出用笔和字体造型之妙,让我们对《张迁碑》能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天主实义》是利玛窦著述的宣传天主教教理的著作,同时也是首次被介绍到朝鲜的汉译西书。该书传入朝鲜后,书中关于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灵魂不灭、众生平等观、知与行理论,以及西方的风俗、哲学原理等吸引了一批进步儒生,并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渐渐地脱离了传统性理学,进而影响了朝鲜实学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碑刻文献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果丰硕。出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应该清理,研究的成果值得检讨,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需要总结。《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系统清理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为学界整理、研究碑刻文献以及利用碑刻文献进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线索、丰富的学术信息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必将有效拓展碑刻文献研究的领域,把碑刻文献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释“冓”     
“冓”的本义是什么?各家众说纷纭。从“冓”的甲骨文演变及其作为偏旁构成合体字中,考证其本义——“相遇和会合”,并且还探求出了冓的其他用法。最后从语音语义上探求出“冓”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