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6,(3):21-27
自763年始,摩尼教成为漠北回鹘汗国的国教。840年,回鹘汗国崩溃以后,部众西迁,其中一部分迁至今河西走廊地区,以甘州、沙州为中心建立政权,史称甘州回鹘与沙州回鹘。由于受河西地区长期流行的佛教的影响,回鹘民众大多皈依佛教,但回鹘王室仍以摩尼教为奉,如同漠北回鹘一样,河西回鹘的统治者非常敬重摩尼教,任用摩尼教高僧作为使臣出使中原王朝。对摩尼教在河西的流行情况,汉文史书记载鲜少,但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文献、汉文对此却有不少反映,波斯文史料也有一定记载,可填补汉文史籍的空白。从中可以看出,自9世纪中叶至11世纪中期,摩尼教在河西回鹘中是相当流行的。  相似文献   

2.
龟兹回鹘的主体是西迁回鹘中的庞特勤一支。由于回鹘的汗族居于该部,故而又称为Sar1ьur,意为“中心回鹘”、“中央回鹘”、“高贵的回鹘”或“正统的回鹘”。沙州回鹘与西州回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是龟兹回鹘的一支,是与沙州曹氏归义军政权和睦相处、风雨同舟的回鹘群体。敦煌并不存在一段沙州回鹘(龟兹回鹘)统治的时期。龟兹回鹘是现代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亦是操用罗布方言的雏吾尔人的先民。现代裕固族东、西两部分在语言等文化层面的差异,以及雏吾尔语罗布方言的独特性,正是古代龟兹回鹘集团语言等文化层面构成特点的保留和体现。  相似文献   

3.
龟兹回鹘的主体是西迁回鹘中的庞特勤一支。由于回鹘的汗族居于该部,故而又称为Sarilfur,意为“中心回鹘”、“中央回鹘”、“高贵的回鹘”或“正统的回鹘”。沙州回鹘与西州回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是龟兹回鹘的一支,是与沙州曹氏归义军政权和睦相处、风雨同舟的回鹘群体。敦煌并不存在一段沙州回鹘(龟兹回鹘)统治的时期。龟兹回鹘是现代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亦是操用罗布方言的维吾尔人的先民。现代裕固族东、西两部分在语言等文化层面的差异,以及雏吾尔语罗布方言的独特性,正是古代龟兹回鹘集团语言等文化层面构成特点的保留和体现。  相似文献   

4.
龟兹回鹘的主体是西迁回鹘中的庞特勤一支。由于回鹘的汗族居于该部.故而又称为Sarj Uj ur.意为“中心回鹘”、“中央回鹘”、“高贵的回鹘”或“正统的回鹘”。沙州回鹘与西州回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是龟兹回鹘的一支.是与沙州曹氏归义军政权和睦相处、风雨同舟的回鹘群体。敦煌并不存在一段沙州回鹘(龟兹回鹘)统治的时期。龟兹回鹘是现代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亦是操用罗布方言的维吾尔人的先民。现代裕固族东、西两部分在语言等文化层面的差异,以及维吾尔语罗布方言的独特性,正是古代龟兹回鹘集团语言等文化层面构成特点的保留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850年,沙州归义军驱逐吐蕃,光复伊州,但伊州西附近的纳职却一直为回鹘所占据。856年,张议潮一度出兵纳职,虽击破纳职势力,但未攻克纳职城。同年,唐册封安西回鹘庞特勤的使者王端章在伊州附近被劫掠。劫掠者最有可能的就是东与归义军为敌、西与庞特勤争雄的纳职回鹘。876年,高昌回鹘势力东扩,取伊州,这一行动受到沙州民众的赞扬;而且此后,高昌回鹘与沙州归义军政权保持密切关系,说明高昌回鹘不是从沙州归义军政权而是从其敌对者手中夺取伊州的。该敌对势力最有可能就是纳职回鹘,加上此前纳职回鹘曾多次侵入河西地区,其经行路线需要途次伊州,说明纳职回鹘已从归义军手中夺取了伊州,其时大致应在867—869年之间。  相似文献   

6.
回鹘为我国汉文史籍对唐代游牧于漠北高原一带的古代维吾尔族的族称。公元744年,回鹘人曾在漠北高原建立了回鹘汗国。这时回鹘人长期过着“居无恒所,随水草流徙”的游牧生活,使用古代突厥文(又称古代突厥——如尼文或鄂尔浑——叶尼塞文)。公元840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内乱以及黠戛斯人的入侵,回鹘汗国灭亡。回鹘各部除一小部分留居原地外,大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迁到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史称西州回鹘。这一支回鹘人在与当地土著居民接触、融合后形成了今日新疆的维吾尔族。另一支迁到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史称甘州回鹘。他们是现今裕固族的祖先。还有一部分迁到了长城附近,后逐渐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161页:“蒙古政权建立以后,先后征服和攻灭畏兀儿、吐蕃、西夏和金朝。”在第163页又写道:“西夏、吐蕃、畏兀儿先后臣服和归附蒙古。……1234年,蒙古军队灭金。”对以上几个民族政权被征服的先后问题,前后表述不一致,不由让人产生疑问。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1畏兀儿最先于1209年归附蒙古。畏兀儿原为唐代回鹘的一支。北宋时回鹘分为河西回鹘、西州回鹘、葱岭回鹘三支。后来河西回鹘亡于西夏,葱岭回鹘亡于西辽。西州回鹘以高昌(今吐鲁番)为中心发展,建立了政权,疆域广阔,不仅传统畜牧业发达,而且接受中原先进文明,农业也得到发展。但是…  相似文献   

8.
裕固族的直系祖先来自河西回鹘而非学界常说的西州回鹘,裕固族东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指的是沙州瓜州而非吐鲁番。元代蒙古豳王家族入居河西西端,与当地回鹘融合而形成裕固族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宋代以后见诸史册的黄头回纥,其实就是沙州回鹘之另称。对裕固族形成史的研究,应特别关注河西回鹘,同样地,对裕固族文化的认识,也需要与河西回鹘相联系。只有把裕固族历史文化置于河西回鹘大背景中来认识,将河西回鹘之源与蒙古豳王家族之流做通盘考虑,才能真正解决裕固学研究中的诸多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9.
高昌回鹘史是古代西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由于一些基本概念模糊不清,从而影响了学科的深入发展.故有待于作进一步探讨.文章分名称、研究范围和意义、主要史料概述和研究史等专题,比较系统地简要介绍了高昌回鹘史研究的主要文献和成果,并阐述了本人对高昌回鹘史相关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高昌回鹘历史进行一番理论架构.以使人们对高昌回鹘在西域的活动以及重要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回鹘西迁目的地问题,“葱岭西回鹘”问题以及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问题等,是史学界长期讨论而至今仍未能解开的历史之谜,本文从探讨其西部疆域问题入手,进而展开对上述诸问题的讨论,认为东部天山地区(包括天山北麓伊塞克湖以东地区)为回鹘统治集团亦即九姓乌古斯的世居之地,因而亦 回鹘西迁的目的地和最终落脚点;漠北回鹘汗田破灭前,原徙居于葱岭西(包括于阗至喀仁噶尔、阿图什一带)的九姓古斯的一支-克尼柯(Qiniq)部落便已脱离了回鹘集团,且不再以回鹘自称,故而也就不宜再用“葱岭西回鹘”相指称了,喀喇汗王朝正是由克尼柯(Qiniq)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11.
回鹘西迁目的地问题,“葱岭西回鹘”问题以及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问题等,是史学界长斯讨论而至今仍未能解开的历史之谜。本文从探讨其西部疆域问题入手,进行展开对上述诸问题的讨论。认为东部天山地区(包括天山北麓伊塞克湖以东地区)为回鹘统治集团亦退九姓乌古斯的世居之地,因而亦是回鹘西迁的目的地和最终落脚点;漠化回鹘汗国破灭前,原徙居于葱岭西(包括于阗至喀什噶尔,阿图什一带)的九姓古斯的一支-克尼柯部落便已脱离了回鹘集团,且不再以回鹘自称,故而也就不宜再用“葱岭西回鹘”相指称了。喀喇汗王朝正是由克尼柯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12.
安西回鹘王朝,是公元九世纪中叶至十二世纪初,建立在我国甘肃河西地区、新疆天山南北和中亚一带的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它在我国新疆历史上以及维吾尔族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由于我们对回鹘西迁首领庞特勒的去向问题判断失误,因而把九世纪中叶以后回鹘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混在了一起。我国有关新疆和维吾尔族的历史专著中,关于安西回鹘王朝也未被提到。本文根据中外有关的历史资料,在专家们研究的基础上①,谈谈自己对该王朝发展史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西州回鹘前期历史考索玛丽亚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漠北的回鹘汗国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中崩溃,其中有十五个部落的回鹘民众在首领庞特勤的率领下西迁,在焉耆建立了安西回鹘国,后经分化、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西州回鹘国。因其国都设在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高...  相似文献   

14.
谢静  谢生保 《家教指南》2007,(4):80-85,插6-插7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大多数服饰论著和论文中都把沙州回鹘供养人服饰当作西夏供养人服饰研究.本文通过探讨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沙州回鹘政权建立、沙州回鹘与高昌回鹘供养人服饰的对比、西夏服饰与回鹘服饰的对比等问题,进一步阐明了沙州回鹘和西夏供养人服饰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九至十世纪敦煌回鹘文写本》研究结论[法]J.Hamilton编者按:《九至十世纪敦煌回鹘文写本》是法国学者J.Hamilton1986年出版的一部研究回鹘文文献的专著,共收现藏于伦敦和巴黎的回鹘文文书36种。书前有一“前言”,主要阐述文书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6.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其历史活动上通隋唐,下贯宋元,一直延续到明代中期裕固族的东迁,不仅以瓜沙为中心建立了沙州回鹘政权,而且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沙州回鹘洞窟,为裕固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回鹘与敦煌》一书系统地论述了敦煌回鹘的来龙去脉与历史文化情况,堪称回鹘学、裕固学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7.
《突厥语词典》与回鹘的农业经济邓浩0.公元840年,回鹘举族西迁。这是回鹘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自此,回鹘由游动的畜牧业向定居的农业过渡,开始"除去其游牧生活,而成所谓城郭之民"。 ̄①那么,西迁后回鹘是怎样发展农业经济的呢?其农业经济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8.
论文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来自于回鹘文世俗文书的两种版本著作。文章穷尽式地罗列两种版本中的汉语借问,并探究同一个汉语借词在不同版本中呈现状况。采取比较回鹘文-汉语语音的对音方法。归纳汉语-回鹘语的对音规律。该研究不仅可帮助建立回鹘语和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回鹘语从汉语借词的途径和规律,而且还能看出回鹘语言受到汉民族语言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藏圣彼得堡,编号为SI 2 Kr 17号和SI KrⅣ256号的回鹘文文书所本之原件撰写于1053年,是高昌回鹘王国统治者下发给驻守在西部边境指挥官的命令。其中的记述,反映了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王国间战争的某些重要史事,意味着当时高昌回鹘王国的西部边界已由伊塞克湖东南地区回缩至今尤尔都斯盆地,正可补史料之缺。另据文书中没有签章花押、SI 2 Kr 17号文书的语句多有重复且与SI KrⅣ256号文书内容相同的情况判断,这两件文书均非命令原件,而当是以原件为范本用于学习的抄件。  相似文献   

20.
一回鹘的部落联盟与回鹘政权的建立回鹘(音hú)原来称回纥(音hé).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四年),回纥首领蔼道曷里禄设弭施合昆迦可汗遣使诸求唐朝允许改为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鹘是铁勒族的一支,是南北朝时期敕勒(即随唐时之铁勒)六氏之一的韦纥氏的后裔.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即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回鹘(回纥)即其中之一.回鹘部落联盟由九个部落组成,即药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