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爱学生就是希望见到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教师巧用积极心理暗示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以便创建卓越课堂。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的影响,还会让学生进行转化,让学生自己养成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让"我"来帮助我,总是充满阳光,快乐地进行学习生活,能够为促进学生成才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不知不觉,高三第一学期已经进入尾声,莘莘学子面对纷至沓来的学习任务和不久之后的高考,压力不言而喻,能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高三学习压力是每个学生内心都深深渴望的状态。面对压力,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不可忽视且简单易行。有人问我,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将自己的状态向积极的方向引导呢?我给了他肯定的回答——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在心理上朝着暗示的方向转变。如果懂得利用言语、环境、动作等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学习中、考场上就能发挥出正常水平甚而可以超常发挥,给自己带来事半功倍的收效。  相似文献   

3.
易斌 《成人教育》2004,(10):63-64
暗示教学法是暗示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暗示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暗示教学的功能,以开发学生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使学生学习英语由"苦学"变"乐学"。  相似文献   

4.
王梅霞 《家教世界》2013,(8X):28-29
积极地暗示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本文主要从课前暗示、课中暗示、课后暗示三个方面简要的论述了在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潜能如何在暗示中实现升华。  相似文献   

5.
人的思维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层面上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有意识的活动为主,但同样离不开无意识活动的参与.本实验研究就是通过运用暗示教学技术,帮助大学生建立无意识心理倾向,开发其学习潜能,进而使其能够加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尤其是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如何有效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课题。语言暗示、镜子技巧、放松训练三种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  相似文献   

7.
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是教学中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对激发学习兴趣、克服情感障碍、挖掘学生潜能具有特殊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积极暗示,实施间接暗示,引导学生自我暗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鹰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239-239
心理暗示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立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探讨教师如何应用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
心理暗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本人从事高中体育教学工作多年,在此就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小英 《教师》2014,(22):40-41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及其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每一位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心理暗示呢?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暗示来影响、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成绩。暗示教学法在国际上虽已形成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认为,心理暗示就是在没有对抗的条件下,使用间接的形式改变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快速接受某种观点或者按照特定的形式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暗示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采用带有赞美、鼓励、欣赏的言语、动作、表情、环境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语文学习的灵感之火。一、运用心理暗示,引发对语文学习的向往"罗森塔尔效应"提醒我们: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  相似文献   

14.
梁辉 《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52-153
高职生的年龄特点、心态特征和社会情境决定其尚未形成完善的自我,比较容易接受暗示。受暗示期间,一方面,学生的批评能力降低,容易不加辨别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暗示时获得的观念具有超常优势兴奋性,更易于牢固地内化在学生的潜意识中,长期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暗示的积极作用,消除暗示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真诚的接纳和肯定,树立教师的权威,全员参与积极暗示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初中,正是学生接触文言文,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的初步阶段,正是形成个人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样一种"初中语文不重要"的心理暗示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陋习越来越多,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下面,笔者就以《出师表》这一篇文言文的讲解过程为例,分析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所不断积压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暗示教育呢?暗示教育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向个体或群体发出某种信息,以产生心理影响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几种心理暗示:情绪暗示情绪具有感染性和漫延性。若教师情绪低落,则会使大多数学生情绪低迷,不愿与老师交流互动,进而封闭自己;若教师情绪急躁,则会使学生更加躁动,甚至对抗。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优化自己的情绪,时而充满激情、时而亲和委婉,总之是情绪饱满,学生便会愉快地理解讲授的内容。教师应时刻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智力活动状态。“乐思方能思泉涌”,良好的情绪能制造…  相似文献   

17.
正暗示教学法是通过心理暗示或者教师的行为等来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对其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暗示"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作用。一、"暗示"教学法简析所谓"暗示"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暗示来改变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等的态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  相似文献   

18.
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它是保加利亚暗示学专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在60年代中期创造的,被称为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根据它的这些定义,本文谈谈在教学中的策略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周井花 《考试周刊》2015,(1):149-150
暗示教学法能创造较强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在学习交流中,可以把各种无意识的暗示因素组织起来。常用的有语言暗示、体态暗示、"旁逸"暗示、故事暗示、板书暗示等。巧用这些暗示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本文提出一种特殊的心理意识——暗示对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影响,并从学生、课堂情境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英语课堂教学如何达到“人”与“环境”间的共振,论述了暗示教学法渗透下的英语研究性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