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业内外     
176名院士动手撰写科普书 据《人民日报》报道,由176名两院院士亲自参与的跨世纪科普出版工程:《院士科普书系》已于最近启动,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院士们的选题关注世界科学前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也加入到科普创作行列。  相似文献   

2.
《院士科普书系》第一辑共 25本已经在今年 6月 4日的两院院士大会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暨南大学出版社合作正式出版发行。江泽民总书记为《院士科普书系》出版撰写了序言“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序《院士科普书系》”。在序言中,江泽民总书记把科普工作、特别是编辑出版高质量的科普图书,提高到科教兴国战略任务中基本建设工作的高度,并且指出,全社会都要参与,科学家和教育家更应奋勇当先。江泽民总书记在 6月 5日两院院士大会上还再次谈到此书,指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首辑 25本院士科普书所覆盖的学科范围非常广…  相似文献   

3.
《院士科普书系》科普出版工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合作完成,从1998年6月启动到2004年12月完成,107位院士参与,历时6年半,出书100种。该书之成功,精心策划起了决定性作用。出版策划,不仅是提出某个点子、题材,更包括对书名、特色、作者、序言、宣传等各个环节的精心构思和安排。策划应该是全方位、具可操作性的,应能调配作者、编辑、发行、舆论等各个环节的人才和资源;策划应该缜密细致到每个环节,不留任何疏漏;策划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看得到、学不到——这才可能是成功的策划。《院士科普书系》…  相似文献   

4.
日前在《中国科学报》上看到报道,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决定合作组织编写一套面向21世纪的科普书籍。这项名为《院士科普书系》的出版工程,由路甬祥任编委会主任,约请100名院士,选定100个21世纪初的科技热点,编写100本科普书。第一批书稿拟于国庆50周年前夕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暨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是继96年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后,两院又一次大型的科普活动。在上一次的活动中,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共有  相似文献   

5.
“院士科普书系”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联合投资、策划,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组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担任主编,两院176名院士亲自撰写书稿的大型科普图书出版工程。由两院院士编写的这套高质量的科普读物,向广大读者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对于激发创新思维,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套科普读物的选题原则是:1贴近经济建设,贴近国民生活,介绍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2突出现代科技成就,重视科技热点,兼顾各大类学科,关注交叉学科和新兴…  相似文献   

6.
截至今年10月份《院士科普书系》三辑已经出齐,共86本,创下了国内院士科普书籍出版最多的新纪录。有这么多院士第一次参加到科普创作中,对于科普出版事业,是一件很有影响的事情。江泽民总书记在为《院士科普书系》撰写的序言中,把编辑出版高质量的科普图书提高到科教兴国战略任务的基本建设的高度。所以,分析总结《院士科普书系》各方面的经验,对于今后科学家参与科普创作,对于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书的成功基础在于书的文字创作而不是别的其他东西。从读者的角度而言,成功的科普书要做到内容讲解适度,语言…  相似文献   

7.
许多科技图书编辑都在规划出版"院士书系"。笔者近年来坚持打造科普式专著,主持编辑的《地下空间科学开发与利用》和《太阳能科学开发与利用》分别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文章以中观的视角,着重就选题立意、读者定位、表现形式三个方面与同行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俄罗斯的科普传统与科普出版概况,回顾了中苏、中俄科普出版交流与合作情况,分析了不同时期两国版权贸易特点,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对促进中俄科普出版深入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尤其是原创的科普图书出版工作可以说举步维艰.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版的科普图书有80%以上是亏本的,虽然有志于科普出版的人们怀着崇高的理想苦苦耕耘,屡败屡战,但收效甚微.就连国家花大力气组织推出的"院士科普书系"也淹没在茫茫书海中,没有掀起什么大的浪潮."科普图书叫好不叫座"甚至成为了出版界的共识.随着出版社的转制,在强大的经济压力之下,出版社和编辑们还有多大的勇气和精力能投入到科普这项两个效益都很难立竿见影的事业中,便成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普图书的创作理念与选题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科普图书受到了党和国家的空前重视 ,科普图书的出版也一浪高过一浪 ,现在全国许多类型的出版社都涉足科普图书的出版 ,而且出版了一系列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图书 ,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推动丛书》、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系列图书 ,清华大学和暨南大学联合出版的《院士科普书系》、河北科技技术出版社的《看不见的科学世界》等。然而 ,仔细分析发现 ,引进版科普图书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形势并不乐观。就目前科普图书的出版而言 ,我国缺乏的不是出科普书的出版社 ,而是缺乏像斯蒂芬·霍金、卡…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科普出版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图书品种比较丰富,图书选题多样化,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可以说科普图书正逐渐成为出版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一批比较受读者欢迎的科普图书相继出版,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借助具有传奇人生经历的作者霍金来华访问的契机,将其2002年出版的《时间简史》插图本和《果壳中的宇宙》这两本科普图书做成了难得的雄踞榜酋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我国国民科学素质的状况以及科普创作的现状,分析了困扰科普创作的几大因素;以《高新技术科普丛书》的创作出版实践为例,探讨了科普创作团队建设、创作平台的搭建等机制,并从选题切入、读者定位、内容把关、架构设计、文字表达、呈现形式等多个方面总结了科普创作的创新性体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出版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图书的数量和品种激增。编辑要想让自己策划出版的科普图书脱颖而出,产生预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首先要在选题策划上下一番功夫。本文结合《地震小博士》《地震与地球内部的奥秘》的成功出版实例,阐述了科普图书选题策划的四个关键方面:树立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进行细致的前期调研、精选富有创意的内容、实现良好的沟通。只有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落到实处,才能策划出读者喜爱的科普图书。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是推动我国科普图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聚焦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研究梳理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科学家创作的科普图书作品在获评奖项、市场反馈、原创与引进以及内容主题分布等方面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分析优秀科普图书创作的经验模式,并从科学家科普创作良好环境营造、科学家科普创作能力水平提升、科学家科普图书创作出版新模式构建3个角度出发,为后续科学家群体更好地从事科普图书创作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科普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买卖书号:协作出版的异化暨南大学出版社严奉强1989年7月,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在全国出版社整顿协作出版、代印代发的通知》;1991年4月,新闻出版署再次发出《关于缩小协作出版范围的通知》;1993年10月,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关于禁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初步统计,目前出版科普图书的出版社有300余家,每年出版的科普图书约有8000余种。无论是国外引进还是国内原创,出版观念还是选题范围都有了极大变化,内容涵盖了科学人文、科普知识、科学家传记、科普随笔、少儿科普、环保科普、IT文化等。其中许多科普图书在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表达形式、版式设计、印装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少翻译作品对推动我国科普出版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既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又有较深刻的文化思考的有成就有作为的科普出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2月13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民族文版普法书系》、《托起明天的太阳·青少年素质教育译丛》"五种民族文字500种图书进千村千校"赠书仪式在京举行。在赠书仪式上,民族出版社禹宾熙社长谈到《民族文版普法书系》、《青少年素质教育译丛》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两个民文翻译出版项目,是蒙古、藏、  相似文献   

18.
如今,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在评估出版社业绩时,除了着眼于出版单位豪华的大部书、时髦的精品书外,也应顾及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性读物的出版。 1999年 11月 7日《北京晨报》上有一条新闻,题目是:《科普创作,重赏之下无勇夫》。文中说到北京市向社会首次推出科学技术普及读物创作与出版专项资金以来,尽管已投入 160万元资金,却没有征集到一部科幻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长期以来,科普作品很少有评介和参加评奖的机会,更不能作为论文有助于其作者晋升职称。甚至,写科普作品的作者在高等学府或者医院、研究所被认为是不务正…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科普出版虽然还远不能与那些更市场化的畅销书相比,但也至少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突出的热点.尽管科普出版目前在策划、组稿、编辑、发行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却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有越来越多品种的科普图书问世.在这样一种出版热潮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科普图书数量的增长,而是更多地出版科普图书精品,并且在更高的要求水准上,向着出版经典科普图书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20.
黄萍 《出版广角》2012,(7):49-50
自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套完整的科普类图书《十万个为什么》以来,中国原创科普图书已经走过50多年的历史.据开卷信息技术研究公司的研究报告统计,我国2011年共出版科普新书750种,比2010年的614种增加136种(少儿科普未统计在内).然而与全年20万种新书相比,品种数仅占0.4%,这说明科普出版非常弱小.由于市场弱小,每年推出的精品科普图书更是屈指可数,例如霍金的《大设计》、科学松鼠会《冷浪漫》、科学出版社的《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等就是近些年仅有的亮点科普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