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占扬 《寻根》2010,(5):4-11
我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潘伟斌副研究员任领队的考古发掘项目——曹操墓的发现与确认,近来成为国内的重头新闻,半年多来,虽然入选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有关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消弭。事实上,这个墓的寻找、发现、清理与确认,都遵循着考古工作的正常程序,和其他墓地没有任何不同。换言之,它和全国每年发掘的几百个考古项目一样,都是按照固有程序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鹿邑“长子口”墓的青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昱午 《寻根》2013,(4):56-58
1977年冬,河南考古工作者在鹿邑县太清宫镇清理了一座商末周初时期的大型墓葬,发掘者依据铜器铭文,称之为"长子口"墓。该墓出土各类文物共计千余件,其中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有礼器68件、乐器6件、兵器及工具20余件。这批数量较多的青铜器,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豫东地区所仅见,在全国也不多见,无疑是上世纪末我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3.
1972年至1974年初,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发掘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考古发掘证明,马王堆是西汉早期长沙国丞相、 侯利苍家族的墓地。2号墓是利苍本人的墓(公元前186年),1号墓是利苍妻子的墓(公元前168年以后数年),这在学术界已得到一致认同。但是对于马王堆3号墓(公元前168年)的墓主是谁,存在很大分歧。一说是第二代 侯利 的墓,另一说是利 兄弟的墓,已争论十余年。最初《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中提出马王堆3号墓的坟“是利 的兄弟”①;《马王堆汉墓》的作者也认为:“三号墓…  相似文献   

4.
浩翰的中国南海海底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和大量的文物资源。为了了解掌握这批文物资源的线索和分布情况,国家文物局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南海海岛考古项目)规划,并首先于1996年实施了“‘96西沙群岛考古调查”工作。1996年4月27日至S月24日,由国家文物局、海南省文体厅、中国历史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一行16人,乘海南琼海县“琼—00838号”渔轮,行程1500多公里,圆满完成了对西沙群岛内22个岛礁、沙洲、礁盘的陆地、水下考古的调查;共采集、发现自唐家至明清…  相似文献   

5.
李占扬 《寻根》2008,(4):70-73
头骨化石的新发现 2007年12月17日,灵井遗址发现了距今8~10万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8年3~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灵井考古队,对上年度曾出土古人类头骨的9号探方东隔梁进行发掘清理,发掘面积约10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杨盛龙 《寻根》2005,(2):25-29
新世纪之初,湘鄂渝黔接壤的湘西龙山县里耶一项重大考古发现轰动中国乃至世界。酉水河畔里耶发掘出一座战国古城,出土36000枚秦简及许多重要文物。国务院将里耶古城遗址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发现是继发现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蕴含巨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虢国墓地有重大考古发现不久前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在上村岭西周晚期虢国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四座墓地和一座车马坑中出土青铜器2400余件、玉器150余组共871件,对研究两周时期的宗法、族葬制度以及虢国历史、文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价值。虢国是西周初期的封国,曾建都于上阳(今三门峡市区)。虢国墓地位于上阳北4.5公里的上村岭一带,面积约58万平方米。1956年冬至1957年春,为配合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等曾带领考古工作者在此地作过调查和发掘,发现了以“虢太子”墓为主的大批墓葬。这些发掘以M2001号墓最为重要,专家确认为虢国国君墓。该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在内蒙古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鄂尔多斯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在乌兰木伦河流域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晚期的古人类遗址,并及时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旧石器考古专家,在此开展深入的考古调查。乌兰木伦为蒙古语(汉语意为红色的河)。乌兰木伦河,是内蒙  相似文献   

9.
苏惠萍 《寻根》2011,(3):84-85
为配合敦煌机场扩建工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5年7~11月,在敦煌市东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爷庙湾—新店台汉唐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一唐代模印砖墓M121出土了33块集龙、麒麟、猴、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的模制花砖。因为它有龙、麒麟、犬的形象和特点,所以初始有人叫它麒麟,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8日至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市委宣传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市文化局、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承办的《鄂尔多  相似文献   

11.
2013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乐平市文物部门对位于江西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的南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结果发现龙窑遗迹两座及其他窑业遗迹,总计1013.5平方米,出土多达数十吨的窑具和瓷片标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南窑村窑山东南部发掘出一条78.8米长的龙窑遗迹,为迄今发现的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也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这成为该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20,(3)
正2002年以来,四川泸县境内陆续发现了一批南宋石室墓,出土了丰富的、精美的石刻艺术品,这些宋墓石刻从种类、数量、雕刻艺术水准等各个方面,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视觉文献,泸县宋墓石刻也因之蜚声海内外。泸县宋墓石刻被列入200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无独有偶,川东及重庆市辖区内的宋墓石刻,也在泸县宋墓石刻发现之际逐渐浮出水面。从2005年开始至今,重庆市合川境内的宋代石室墓因施工偶然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青藏高原东麓史前考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西部考古协作会",于2005年4月9日至10日在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夏秋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组织考古人员,对赤峰市敖汉旗境内的一批距今1000年的辽代(公元907-1125)古墓进行抢救发掘时,在一座大型古墓中,发现并揭取了州余平方米的大幅壁画。这幅壁画共绘有44人,在墓主人享实的图画中,令人惊喜地发现了我国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西瓜图。在这幅绘制精美的壁画上,墓主人倚坐在半浮雕的木椅上,在他面前摆有供案,并有侍从恭敬侍候。在供案上,陈放着两大盘水果,一盘里是三个西瓜,瓜皮碧绿,其状呈长圆形,另一盘里摆放有石榴、桃子、杏等五种水果。考古学家和园艺史研究者对这幅壁画予以…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前蜀王建墓维修保护中,有很多考古新发现:一、在王建墓周围发现大量墓葬,出土文物多件;二、发现规模宏大的王建墓外部建筑遗址及大量建墓材料;三、通过航拍,对王建墓周边环境及历史演变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发现,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了一座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葬,出土了26枚圆形龙纹币和6枚椭圆形龟纹币,伴随发现的还有铜镜、五铢钱、陶壶、陶鼎等汉代遗物。这里的龙纹币与龟纹币就是闻名学界的“白金三品”之龙币与龟币,这为我们深入研究汉代货币经济与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8日至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市委宣传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市文化局、鄂尔多  相似文献   

18.
鹦鹉纹提梁银罐与盛唐气象●谭前学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了一批唐代窖藏文物,共计一千多件,其中有金银器270多件。这批金银器的数量之大、种类之全、作工之精、级别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因而被誉为本世纪唐代金银器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19.
当公元10至11世纪时,在中国的北方,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并以其丰富的物质文化和深邃的精神文化,闪耀於世界文化丛林之中。这并非虚言,科学的考古发掘所获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先不谈历年来全国多处辽物的发现,单说近年来两处辽物的新发现已足以令人咋舌。1986—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对辽宁朝阳北塔维修时,先後在塔基部发现了辽代地宫,在塔顶第13层发现了辽代天官,清理出金舍利塔、金盖玛瑙舍利罐,金银经塔、餐金银塔、七宝华盖等大批稀世珍品。这批珍品,各自绚丽夺目,引起了世人瞩目。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处发现。第二处辽物的新…  相似文献   

20.
<正>距今3500年的武汉商代盘龙城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现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青铜时代早期城址,是长江、黄河同属华夏文明发祥地的重要见证,被专家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入选武汉市“十大城市文化名片”,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盘龙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城自1954年发现以来,经过国家、湖北省市数代文物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