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推敲琢磨抓住“新”万县日报李百万新闻贵在以“新”取胜。只有叙述的事实新,选择的角度新、反映的问题新,才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收到好的社会效果。我和王光荣采写的消息《让“巧媳妇”回“娘家”挑大梁》,能够荣获四川省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地市报第六届...  相似文献   

2.
我们办报的人,天天编新闻,自己有没有新闻呢?说真的,我们衢州日报就冒出过一桩大新闻:青年记者严红枫参加“中国青年记者访日代表团”出访日本了。全国300多家地市报,这次只有他一人参加。这新闻一传开,大家都感到严红枫太幸运了。自1987年以来,严红枫的新闻作品年年获奖。其中《两位承包者失败的启示》获第三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通衢道上的丑闻》获第四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王普党”》获第五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郑重“声明”的背后》获1987年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平平淡淡最是真》获1991年浙江省教育好新闻奖……面对  相似文献   

3.
1998年11月13日在《通川日报》刊出的通讯《父子竞选村主任》(见附稿)有幸分别获得199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一等奖。每当与编辑部同仁谈及《父子竞选村主任》时,他们几乎第一句话都是说:“那篇稿子题材确实很好。”不少新闻界同仁在谈论创好新闻作品时,都首先强调要有好的新闻题材。好新闻作品必须有好新闻题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前提。然而,我采写《父子竞选村主任》后的体会是,有了好的新闻题材还必须下功夫采访与写作,才能充分反映题材的新闻价值,从而才有可能出现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1991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选,扬州日报有3件作品获一等奖,还有2件作品分获二、三等奖。这样好的成绩得来是很不容易的。这里,我们试对获奖作品的特色作粗浅的分析。事实“新”,讲求时效,报出了新闻新闻区别于其它文字体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它对变动中的客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一九八五年度好新闻作品评选揭晓,在二十多家新闻单位推荐的近百篇新闻作品中,评选出消息、通讯、评论、来信和版面等五十篇(件)为上海市一九八五年度好新闻作品。其中二十八篇(件)新闻作品被评为一等奖,二十二篇(件)为二等奖。获得一等奖的新闻作品,将作为上海市推荐作品,参加一九八五年度全国好新闻作品评选。这些入选的新闻作品,时间新、内容新、主题思想新、表现手法新,文字简练,具备“真、短、快、活、  相似文献   

6.
获得1991年度“北京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一亩地=9.35亩田》,它所反映的内容其实都不是新事,而是几乎一年前的旧事,可评委们一致认为它是新闻,是好新闻.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奥秘就在于消息的作者善于从旧事中找出了“新闻眼”,即“一亩地=9.35亩田”。笔者这样提出问题,丝毫不包含否定或者怀疑“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新闻定义。笔者所指的“善于从旧事中找出‘新闻眼”,是受严格  相似文献   

7.
1991年度全省好新闻(报纸部分)评选于3月26日在咸阳彩虹宾馆揭晓。145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2篇。另有现场短新闻23篇。这届好新闻题材范围涉及到我省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头一年建设的方方面面,较好地反映了我省改革开放新的面貌。同往年相比,通讯、深度报道、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8.
2000年底,我们采写的消息《阜宁县一副县长“辞官”应聘民企引起反响》一文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不仅《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迅速转载,而且先后获得了《新华日报》年度好新闻一等奖、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二等奖。这篇价值重大的新闻是怎样捕捉到的?回顾新闻的采写经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从边缘性信息入手挖掘鲜活的核心新闻事实 2000年11月下旬,我们去盐城地区采访,当晚  相似文献   

9.
书讯     
由人民日报总编室编印的《人民日报好新闻集锦(1991)》一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获1991年人民日报优秀新闻一等奖的50多篇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文章、标题、版面、专栏、内参稿等),以及人民日报获第一届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0.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  相似文献   

11.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1,(Z1):43-44
我在大学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搞新闻是半路出家、先天不足。但在新闻获奖方面,却一直“运气”不错:在南昌市一家企业报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得江西新闻奖二等奖1次,南昌新闻奖一等奖2次(每年全市只评3篇一等奖新闻)、三等奖3次;在江西日报杜主办的《江南都市报》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获得江西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各2次和好标题奖1次,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年度好新闻评选一等奖2次、三等奖互次,全国“保护明天”好新闻以及江西省政协好新闻、五四新闻奖、五一好新闻5次;在《深圳商报》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每年都有作品获广…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我和同事侯法洁等采写的录音报道《乐亭人的生育观》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好新闻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人口好新闻三等奖、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河北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河北省人口好新闻一等奖等奖项。下面,我就采写这篇报道谈一谈体会。  相似文献   

13.
《农民陈行忠创办华夏现代农业研究所》获2010年度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桐照渔民清退2.6万只养殖网箱修复海洋生态》获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在县市报从事记者工作以来,我有6件作品被评为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有3件作品被评为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回望采访之路,我深深感受到,新闻“活鱼”无处不在,要想抓住“活鱼”,就要沉下去、钻下去、挖下去,  相似文献   

14.
在1995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评委们惊奇地发现杭州市推荐的3O余篇稿件中,竟有3篇署着同一个名字:杭州日报记者卢荫街。其中《满城包子费思量》一文荣获了当年的省好新闻一等奖。 从1990年到1995年,卢荫街已连获两个省好新闻一等奖,七个省有关部门和杭州市好新闻奖。1996年11月,杭州日报专门召开了“卢荫衔新闻作品研讨会”,邀请了有关的专家学者和本报同仁对他近年来发表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以写会议新闻而蜚声新闻界。她在1982年发表的会议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她写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这则会议新闻又在写法上有突破,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她在近三四年中写的其他会议新闻,大部分也很有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新  相似文献   

16.
发表在《大众日报》1992年8月31日第一版的消息《有这喜报,债免了》,先后获得山东省好新闻一等奖、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足以说明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新闻。作者喜欢抓“活鱼”,这则消息就是他到某集团军开会时,跑到营房与战士们促  相似文献   

17.
王振祥 《视听界》2000,(1):50-51
新闻评论《岂能“一卖了之”》先后获’98江苏广播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已有52件用品在全国、省级年度好新闻评比中获奖。作品有的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批示;有的成为报刊专题讨论的“导火索”;有的被20多家报  相似文献   

18.
书讯     
《人民日报好新闻集锦(1991)》由人民日报总编室编印的《人民日报好新闻集锦(1991)》一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获1991年人民日报优秀新闻一等奖的50多篇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文章、标题、版面、专栏、内参稿等),以及人民日报获第一届中国新闻奖,第一、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奖的13篇作品。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为此书写了序言。全书约18万字。  相似文献   

19.
去年被评为“全国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简称“百优”)和“国内多省市专业报刊优秀记者”并获好新闻一等奖的四川内江市交通经济信息报副总编、共产党员肖志轩,从1969年以来在交通新闻战线上拼命耕耘,硕果累累,同行夸他是交通新闻宣传的“拼命三郎”。  相似文献   

20.
赵勋 《军事记者》2013,(7):44-45
人物简介:王茂亮,1960年2月生,湖北广水人。1981年进入湖北《孝感报》工作,1991年担任孝感报社总编辑。1992年调入深圳商报社,1999年任《深圳商报》总编辑,并使《深圳商报》成为深圳“家庭第一报”。2004年任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次年任深圳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2011年转任湖北广播电视台台长。高级编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采编的新闻获全国和全省好新闻奖30余项,其中系列报道《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