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主人公康妮,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是追求人性解放的典型形象.但如果把康妮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中,她表现出来的则是一副不守妇道、人皆可夫、极端自私和无情无义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命意识的现代作家,他写作视野开阔,作品触及现代人类的精神困境,对生命投入了应有的关注和思索,体现出现代人类意识和生命意识。论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为例阐释劳伦斯作品在生活现实层面、人性精神层面和社会发展层面上对生命的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被列为"禁书"的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却在当时被译介到中国.文章从原作的创作背景、文本本身因素、译者因素及中国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四个方面分析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之所以能在那个时代译介到中国的原因,从而窥探出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4.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赫·劳伦斯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同时也是劳伦斯最倍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以康妮与梅勒斯的偷情为主线,以自然的树林为依托,极力的鞭笞了工业文明下的生态破坏,赞扬了自然中人类灵与肉的结合。同时,劳伦斯通过塑造代表工业文明之子的查泰来爵士、代表人性的查泰莱夫人:康妮和代表自然之子的守园人梅勒斯,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呼吁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理论的启发下,探讨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所体现的对劳动阶级所持有的偏见态度;然而,劳伦斯这种偏见态度是无意识的,成为他被压抑的意识形态在文本中的体现。本文以小说呈现的身体叙述为切入点,劳伦斯对工人的身体的叙述可分为三类:身体的阶级化;身体的异化;身体的未开化。通过区分上层阶级与工人阶级身体叙述的不同,来诠释他对工人阶级的偏见态度。  相似文献   

6.
黄庆欢 《现代语文》2009,(9):123-124
劳伦斯在其名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主人公之一的克利福(查泰莱爵士)肉体、精神和人性的摧残、扭曲和异化,使他变成了一个走向死亡的现代人,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之一:死亡。  相似文献   

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因为大量的情爱描写,被长期禁止发行。该小说自1985年解禁以来,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一直吸引着文学评论家的注意。通过以加拿大学者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分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圣经原型,从而揭示《圣经》对劳伦斯宗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伦理学的视域下,《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控诉了人类至上的理性文明对生命万物的生物权利的侵犯和剥夺,伸张了自然性那不可违背的内在力量。小说中生物权利的丧失和获得深刻体现了劳伦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坚持自然性,即顺应自然法则。在失与得之间,劳伦斯揭示敬畏生命,尊重一切生命的生物权利才能保障这种自然性,这也是人类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出路与希望。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是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明中,男女之间由于感情问题而引出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体现了劳伦斯的世界观:只有心灵与肉体相结合的爱情,才能消除工业明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压抑和摧残。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D·H·劳伦斯在其经典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成功地塑造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守林人麦勒斯的形象。麦勒斯受过良好教育,聪明能干、自尊自信、温柔多情,却厌恶物欲横流的现代文明。在其直接言语中,时常可见方言和正统英语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他对这两种形式的选择不是随意为之,而是精心设计的:其方言体现着力量与柔情,而其标准英语则透射着尊严。  相似文献   

11.
D.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十分复杂。本文依据这部小说在中国的流行程度和研究状况,将其接受过程分为四个时期,考察了它近百年来在中国的曲折遭遇。  相似文献   

12.
D.H.劳伦斯认为所有的艺术实质上都是象征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反复出现的“森林”意象,体现了劳伦斯写作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本文将以“森林”意象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包括古老阴郁的森林形象、绿色的森林象征、伊甸园的隐喻,以及森林作为人体本身的喻体。  相似文献   

1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圣经典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后期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因为对性赤裸裸的描写而一直被视为诲淫之书,并被禁止出版。然而,该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独具匠心的寓意,使其问世至今一直为各个层次的读者和评论家注目。现在国内研究此作品多是从社会角度、精神分析、生态自然和女性主义着手,却忽视了小说中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圣经典故。文章拟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圣经》之间的联系入手,对劳伦斯在小说中运用的圣经典故和其对圣经典故的重构加以分析,从一个全新角度重新审视劳伦斯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在以往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娴熟的艺术手法把家庭对他的影响,他与弗丽达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他对当时社会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展示在<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可以说是劳伦斯一生创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张抗抗的<情爱画廊>明显受到英国作家劳伦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影响.在两部作品中,情爱作为生命的肯定形式,也成为对扼杀生命的虚无价值进行批判与反抗的一种武器.因此两书均肯定情爱自身的价值,也包含着对现代社会的某种思考和反思.作家只能属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必然具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视角,因此两部作品在实质上相距甚远.<情爱画廊>在价值取向上存在深刻的悖论.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中描写了大自然被现代工业文明所破坏、人性异化、生命枯竭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自然本色的推崇。在劳伦斯的笔下,大自然给人以生命活力,性使人的生命得以复苏。大自然与性,成为人类生命活力的源泉。生命活力之美就是自然之美和性之美,因而对于大自然与性这一自然本色的推崇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精华所在。劳伦斯对自然本色的推崇与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性的独特的认知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抗抗的<情爱画廊>明显受到英国作家劳伦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影响.在两部作品中,情爱作为生命的肯定形式,也成为对扼杀生命的虚无价值进行批判与反抗的一种武器.因此两书均肯定情爱自身的价值,也包含着对现代社会的某种思考和反思.作家只能属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必然具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视角,因此两部作品在实质上相距甚远.<情爱画廊>在价值取向上存在深刻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浅析D.H.劳伦斯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劳伦斯自然观的内容,分析其形成原因并着重就劳伦斯的三部小说《白孔雀》,《虹》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分析,展示劳伦斯自然观,从而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劳伦斯相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活生生的联系,提倡两者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提到英国文学家D.H劳伦斯,最有影响力、被大家广泛认知的是他的小说作品,如其代表作《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虹》(TheRainbow),《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等。虽然他的作品中曾经因为对情爱的深入描写引发极大的轰动,招致批评和抵制,劳伦斯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历史上最特别及最具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最具争议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一场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爱情为线索,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谬;同时,也以小说中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选择告诉人们,在那荒谬的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由的选择。而这些正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