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概念模糊例至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伏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1安.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是错解因为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根据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也为零.分析与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任何导体都有电阻.错解的原因是对电阻这个概念模糊.正确解答应由伏安法求得导体的电阻R=U/I=2伏川.回安一刀欧.二、推理无据例2女日图回所示,电阻RI:RZ:R3=1。2:3,则通过几。尺、凡中的电流之比11:人:马为()‘错解儿:人:儿一见:凡:凡一3:…  相似文献   

2.
对某一定值电阻R,两端加电压/U时,电流为I,则有U=IR;若电压变为U’,电流变为I’时,仍有U’=I’R,以上两式相减得:U’一U=(I’一I)R.设已U=U’一U表示R上电压的变化量,△f=I’一I表示通过R的电流的变化量,则△U=△IR,即R=△U/△I.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导出公  相似文献   

3.
1.当照明电路里接入功率较大的用电器时,亮着的白炽电灯明显变暗.既然接入的用电器与原来发光的白炽电灯是并联的,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答照明电路的干线是有电阻的,其电阻可用R来表示,如图1所示.当接入大功率的用电器时,电路并联部分A、B两点之间的电阻RAB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R+RAB)也减小;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在火线与零线之间电压U不变的情况下,干路中的电流I变大,干线上的电阻R两端的电压UR(=IR)升高,因而并联部分A、B两点之间的电压UAB(=U-UR)降低,又根据P=U2/R可知,原来发…  相似文献   

4.
一、基础知识汇总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U/R变形可得U=IR R=U/I. 运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同一个公式中的I、U、R必须是描述同一段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  相似文献   

5.
一、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概念 电阻是中学物理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定义式是R=U/I;即导体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此定义式是由欧姆定律I=U/R转换而来的,其适用条件是纯电阻(金属导体、液体导体)且导体处在一定的温度下.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I-U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题目:根据R=U/I这个关系式可知().A.当U=0时,R=0B.当I=0时,R的大小不能确定C.当I变大时,U/I变小D.当U变大时,U/I不变解析若从纯数学角度来看关系式R=U/I,当U=O时,有R=0/I=0;当I。0时,有R=U/O,其值为无穷大;当八分母)变大时,U/I(分数值)变小.即选项A\B、C好像都有道理.但是,对于物理学的关系式,不能只考虑数学上是否合理,而不顾及它的物理意义.怎样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呢?门)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电阻始终伴随着导体而存在,它的大小自然由…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道题———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a端时,电压表读数为5V,此时电阻R在1min内产生300J的热量;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中点时,电压表读数为3V.求:(1)先后两次通过电阻R的电流之比.(2)电源电压和电阻R的阻值.(3)变阻器R'的阻值.在阅卷时,我发现有些同学思路陷入死胡同,同时又不注意转换角度,寻找新的途径.[思路1]设电源电压为U,当P在a端时,R两端电压U1=U-5V,此时通过R的电流I1=U1R=U-5VR;当P在中点时,R两端电压U2=U-3V,通过R的电流I2=U2R=U-…  相似文献   

8.
欧姆定律     
考点聚焦本考点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阻,会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与计算。范例解析例1在某一导体的两端加3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要使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变为0.8A,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必须是V;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通过它的电流为A,此时它的电阻为Ω。解析该导体的电阻R=UI=3V0.5A=6Ω,要使该导体中的电流变为0.8A,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IR=0.8A×6Ω=4.8V;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通过它的电流为I=UR=0V6Ω=0,此时…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1997年中考物理试卷第8题:一段导体,若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当所加电压增大到2U时,该导体的电阻为──,通过导体的电流为──.此题除考查学生对电阻概念理解外,还考查了文字计算中的单位.实属一道较易的得分题.笔者参加了1997年中考阅卷,发现该题的得分率却不高,不少学生错填答案U/I欧和2I安.现就上述错因谈谈文字计算中的单位问题:一、字母已包含单位例l一电阻阻值为R,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错解U/R安,错因是运算结果多加了单位.分析本题中字母R、U后面并无单位,说…  相似文献   

10.
韦汉訸 《广西教育》2004,(7B):28-29
一、实验原理的改进。伏安法测量电阻是以欧姆定律为根据: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I=U/R。这样某个导体电阻定义为导体两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R=U/I。  相似文献   

11.
刘俊立 《考试周刊》2011,(9):154-154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9页有这样一道题:某同学认为:I=U/R变形可得R=U/I。而R=U/I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我认为这是物理概念和数学概念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和区别这两个概念,对学生以后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欧姆定律1.实验按图1所示电路.(l)保持导体电阻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观察通过电阻的电流情况,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更换阻值不同的导体,观察电流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UJ.’Hrtl=7M._.———、-R”注意(l)欧姆定律是实验规律,有着普遍适用…  相似文献   

13.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从初中电学教材的前后联系来看,本章处于中心地位,对初中学生来说,学好欧姆定律是学习电学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而“欧姆定律”一节又是本章的核心,教师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启发、指导学生学好它,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教学中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欧姆定律I=u/R的物理意义大部分理解正确,而为什么总有一部分学生对R=U/I的物理意义理解错误呢?例如:“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I,其导体的电阻为R,当电压增为原来的两倍时,该导体的电阻为(?)。”初学时,填2R的学生不是少数,需经多次强调后方才有所认识;再如对欧姆定律的变形式U—IR,许多学生会有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等错误说法,总之, 对欧姆定律的总体概念模湖不清,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4.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I=RU表示.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的是指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I、U、R三者的关系.其变形式为U=IR及R=UI.再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I1=I2=I、U1+U2=U、R串=R1+R2;并联电路:I1+I2=I、U1=U2=U、R1并=R11+R12),可以去求解电学中的计算类问题.由于同学们在解题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对题设条件的认识不透彻,导致错解.现结合具体例题解析,以供同学们解题时借鉴.例1如图1所示,有R1、R2两个阻值分别为2Ω、4Ω的电阻串联…  相似文献   

15.
电功率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三大重点和难点之一.电功率的计算题是中考考点,本文就一道串联电功率中考试题的七种解法介绍如下.题目如图1,一个小灯泡与一个5欧的电阻串联后,接在10伏的电源上,恰能正常发光,这时小灯泡的功率为5瓦.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和它的额定电压.(93年河北省中考题)解法1—比例法1R1与R2串联,I1=I2,由U=IR可知,U与R成正比,解法2—比例法2R1与R2串联,I1=I2,由P=I2R可知,P与R成正比,解法3—电流规律法解法4——电压现邦法’.’R;与R:串联,.’.U—UI+UPI’一L十人凡,解得11—…  相似文献   

16.
一、疑点的提出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电流与电压之间定量关系的一条规律.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即I∝U.通常把这个关系写成I=U/R等,或者R=U/I.其中R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学生在学习欧姆定律新课时,由于之前的初中《科学》课上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初步知识,因此对高中深化和提高的内容作了较好的同化和顺应.然而在做了“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后,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实验基础、适用条件,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的界定等知识点产生了很多困惑,对教科书上相关内容的表述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由欧姆定律I=U/R得R=U/I,此式说明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因电压可用电压表测量,电流可用电流表测量,即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间接地得知导体的电阻.  相似文献   

18.
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R=U/I.只要测量出待测电阻R,两段的电压U及流过它的电流J.求出U/I的比值.即待测电阻的阻值(测量值).  相似文献   

19.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电阻成反比,也就是说,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即I=U/R。如何灵活应用,使题目化难为易,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根据欧姆定律I=U/R变形得R=U/I可知,U必须是R两端的实际电压,I必须是通过R的实际电流,但实验中不论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或电流表内接法,由于电压表(一般见千欧)和电流表(一般十分之见欧)都有内阻,都不可避免地改变了电路的结论,都会给测量带来误差.究竟选哪种电路测电阻可减小误差,这主要是由持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决定的.一、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可视为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将它并联于待测电阻地两端,如图(1),由于电压表的分流,电流表测出的电流强度比实际通过电阻见的电流强度大些,即电流表的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