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从小就喜欢对联。那时家里穷,特别盼着过年。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对联。对联一贴,年味儿就浓了。我跑到大街上看对联,读读这家的,瞧瞧那家的,心里甜滋滋的。大年初一拜完年,我又跑到大街上看,遇到好对联,一遍又一遍地读,对那些字写得好的,还摇头晃脑一笔一画地模仿。  相似文献   

2.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  相似文献   

3.
李良旭 《少年月刊》2014,(11):32-33
祖父读过几年私塾,在村子里,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他特别喜欢写对联,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就会请祖父写上几副对联。那大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红红火火的,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祖父每写好一副对联,总是对着对联,轻轻吟咏着。听着从祖父口中吐出来的那朗朗上口、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对联,我感到祖父很了不起。我抬头看着祖父,心想,如果我也会像祖父那样写对联就好了。  相似文献   

4.
假期里的一天,我看到姥爷在红纸上写着许多优美的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缠着姥爷教我写对联。姥爷拗不过我,便对我说:“学对联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啊!对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不仅要对仗工整,而且平仄都有一定的规律。你有信心学吗?”“有!”我响亮地回答。  相似文献   

5.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种文学样式。为帮助学生既获得一些对联知识,又温习了课文,我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举办了一次活动,名日:“对联与课文”大观园。我采用了分组抢答形式,学生反应热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内容稍加整理,以献给读者。一、写出下面对联的作者:  相似文献   

7.
对联 ,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对对联有许多讲究 ,写谜题对联难度更大 ,要十一、二岁的从未接触过对联的现代小学生写出对仗工整的对联 ,行吗 ?出乎意料的 ,我班学生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而且还啃得津津有味呢 !一、什么是对联 ?“什么是对联 ?”学生用好奇的目光问我。我不慌不忙地边写边念 :“问生意如何 ?打得开 ,收得拢 ;看行情怎样 ?醒的少 ,迷的多。”告诉他们这便是一副对联 ,继而神秘地说 :“上联和下联要我们各猜一样商品 ,能猜出来吗 ?”孩子们说 :“是伞和酒。”还回答了理由 ,在回答中 ,学生明白对联要抓住所述事物的特征。“比较上…  相似文献   

8.
一、趣识对联 1.趣引对联。 师:魏老师是个男生,请一位女生跟我站在一起,这就有了一副对联。谁来加个横批?  相似文献   

9.
对联,在语文课堂闪光彭阳县罗洼中学王凤刚对联──我国艺苑一颗璀璨的明珠。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不仅别具一格,而且更能显示其特殊的作用。几年来,我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用对联导人新课。用对联导入新课,会使学生耳目一新,产生一种新奇感...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对联以它强大的生命力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新时代新生活中令人注目的亮点。一、对联融入人民群众的褒贬爱憎。山东省临沂市九曲乡农民顾延泽曾三贴春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辛酸地写过一副春联:“吃一斤  相似文献   

11.
王国信 《老年教育》2006,(12):54-54
安徽霍邱县老年大学学员蔡耀暄自撰了一副对联:养生奇方学中乐;益寿秘诀闲里忙。这副对联是他养生保健的心得体会,也是他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学《春联》一课,为了拓展练习,我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相似文献   

13.
一、趣识对联 1.趣引对联. 师:魏老师是个男生,请一位女生跟我站在一起,这就有了一副对联.谁来加个横批?  相似文献   

14.
谈读书的对联 邓拓以知识广博著称,在他的《燕山夜话》中,就有许多提倡读书的文章,其中一篇《有书赶快读》,提到清代的一位著名学者包世臣,说“他曾经写过许多对联,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有一副对联,我忘了他写的上联,只记得下联是‘补读平生未见书’,这一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是清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安徽泾县人。这副对联的上联我也记不起了,只记得他写的另一副对联,也是关于读书的,联云:  相似文献   

15.
爸爸妈妈总爱在一起品对联,作对联。耳濡目染,我也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作对联其乐无穷。去年腊月二十八,吃了团年饭,我们一家三口开始讨论今年春联该怎么写最妙。爸爸是作家,他有意考我让我来作。毕竟我喝的“墨水”少,害怕作不好。  相似文献   

16.
一、对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依据 两语相对,应用性极广的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的文学样式。虽然目前语文教学大纲对对联知识并未作学习规定,教材也未把对联知识作一种文体知识进行介绍,参考资料中也不重视对联,中学语文老师也较少提及对联,但这并不表示对联不重要。我认为中学生学习对联知识很重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对联用对联、教学生写对联更为重要。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学《春联》一课,拓展练习,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相似文献   

18.
近来读了2005年第三期《小学语文教学》杨祖志老师的《课下一番新天地——我这样教“对联”》一文.我赞同如下几副对联:  相似文献   

19.
今天是大年三十,一吃过午饭,爸爸就忙着贴对联,我一边在旁边打下手儿,一边给我饲养的小兔添草,摸摸它的绒毛,和它逗着玩。大约过了两个钟头,我家的对联都贴好了。看着崭新的对联,我心里美滋滋的。  相似文献   

20.
爸爸妈妈总爱在一起品对联 ,作对联。耳濡目染 ,我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觉得作对联其乐无穷。去年腊月二十八 ,吃了团年饭 ,我们一家三口开始讨论今年春联该怎么写最妙。爸爸是作家 ,有意考我让我来作。毕竟我喝的“墨水”少 ,害怕作不好。爸爸鼓励我说 :“儿子 ,别害怕 ,试试总行的。只要你根据我的提示去思考 ,一定能作出不凡的对联来。”我欣然应允了 ,因为我也爱作对联 ,趁此机会看看我的实力。“春联要能体现时代精神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辞旧迎新是春联的主题。今年属什么 ?明年属什么 ?”“今年是蛇年 ,明年是马年 ,龙对马是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