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多年来在学术界众说纷纭,一直未能取得共识。本文就亚细亚生产方式同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他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由于马克思在这里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之一,并且将它置于古代的即奴隶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若干问题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①就在这一序列中,马克思第一次表述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由于马克思从未给亚细亚生产方式下过明确的定义,因此这一概念和理论也就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聚讼的焦点。仅在我国,二十世纪以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讨论,便出现了四次高潮。②由于这一理论所具有的社会现实性,才多次引起理论界、学术界讨论的高潮,迄今,其理论魅力仍显无穷。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  相似文献   

3.
五种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对历史学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五种生产方式学说,是逐步发展而来的。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里既然只是“大体说来”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可以划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过一段涉及生产方式发展历史的著名的话,现在通行的中文译文如下: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段话经常被人们所引用,但对这段话  相似文献   

5.
学习和研究历史,除了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外,还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专业理论。基本原理和专业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是我们进行理论思维时不可缺一的武器,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的宝库中,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尤其引人注目。马克思于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13卷第9页) 这是马克思所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但他在《序言》中对它未作任何解释,以后也没有使用这个概念。那么,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怎样?它包含那些内容?对此,国内外学术界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论争,迄今未有定论。论争大致分三个阶段: 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为论争的第一个阶段。关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社会经济形态”范畴的理解颇多分歧。有的认为它仅指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仅指社会的经济结构;有的认为它既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又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为了弄清其含义,我们还是仔细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著。“社会经济形态”范畴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提出的:大体来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统一体,但它们并非处于同一等高线上,其中,社会经济形态处于基础的决定性地位,是社会形态的核心。马克思最初对社会形态演进的论述,实际上也是从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称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进而言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3页,人民出版社,1995)正因为如此,可以把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作为同义语来使用。循着这一思路,我们可从论证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世界历史性极限来说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就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来说,它最初是被马克思用来表述社会形态演进的起点,尔后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发现而放弃了这一概念;就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而言,马克思并未放弃这一概念,而是借助于它的特定内涵,得出了东方社会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结论,使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东方的专制制度,还是经济的停滞不前,都是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地分析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社会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这是打开认识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开启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揭示人类社会进程的共同规律即五种社会形态的同时,还提出了古代东方社会形态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如何认识“规律”与“特征”关系的长期争议,我国学术界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进行的社会史大论战,实际也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在解放前后的几次相关的学术讨论中,吴泽教授就此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论著,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一家之言;新近出版的《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就是吴先生积半个世纪以来心血研究这一问题的构思  相似文献   

11.
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三者呈层级包容关系 ,亚细亚生产方式从属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 ;逻辑上独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在历史存在上附着于其他主宰性生产方式 ;源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当今社会实践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⑴与段、奚二教授把马克思在《手稿》中讲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及其解体这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作法进行商榷;⑵与段、奚二教授把马克思在《序言》中讲的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三种生产方式与《手稿》中讲的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三种土地所有制的原始形式相混同的观点进行商榷;⑶与奚文对马克思的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之间的关系的不正确理解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3.
亚细亚生产方式若干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三呈层级包容关系,亚细亚生产方式从属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逻辑上独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在历史存在上附着于其他主宰性生产方式;源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当今社会实践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一个长期聚讼纷纭的理论问题。近来,围绕这个理论问题,又出现了新的论争高潮。深入研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对于全面地、精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是有所裨益的。本文仅就讨论中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析,请史学界的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15.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史学家们讨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关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规律和定式时,不时涉及定式中之“亚细亚的”和“古代的”(即“古典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来,学者们给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亚细亚生产方式学术讨论会纪要》中把它归纳为“六大说”,即原始社会说、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混合阶段说、东方特有的阶级社会说和经济形式说。而持同一说的学者们的意见也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各派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原始社会说、奴隶制说、封建制说等。而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涉及农村公社、国有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溉、阶级压迫等内容,这些因素所具有的内涵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来表述都不尽适合。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内涵涉及很宽,且内部参数不完整,要给它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是困难的。模糊理论打破了“是”与“非”的二维逻辑界限,这一理论对我们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会有所启发。把亚细亚生产方式说成是对古代这一地区生产方式的概括或许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斯大林在奴隶制问题上的观点是不同的:斯大林认为,“五阶段“中的奴隶制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用它来推断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古代历史进程;恩格斯则没有把“三大时期”中的奴隶制时期当成现成的公式来作上述推断。对于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没有采用“亚细亚“这个名称,但并没有否认这种“生产方式”的存在,事实上,在他的一些论述中是提到了这种“生产方式”和这个历史阶段的。  相似文献   

19.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或其几个基本模式之一。因为它有侧重于古代东方社会的倾向,所以也就被现在的东方史学理论界所特别重视。由于马克思对这一重大概念的阐述十分概括、简略,因此,我国理论界便形成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不断产生争论,至今难有一个为各家所认同的结论。本文首先将马克思的原说列出,然后再将国内学界诸种不同的理解与阐发及笔者个人的认识分列于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对于我国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社会经济形态不是一个“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的机体马克思不是抽象地一般地考察社会经济形态,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作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考察,同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从作为资产阶级科学的古典学派,到当代垄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偏见,总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形式。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这种非历史主义的唯心史观,强调指出,他既不用玫瑰色来描绘资本家,也不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看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