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语感     
语感是复杂的感性复合体,它的形成需要先天素质、理论知识及言语实践等条件。语感是习得能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具有“监察”作用。语感的形成是语言学习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复杂的感性复合体,它的形成需要先天素质、理论知识及言语实践等条件。语感是习得能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具有“监察”作用。语感的形成是语言学习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正>语感是言语主体与言语材料之间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是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心理联结。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针对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感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命题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语感的研究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本文对语感的性质、地位、语感的培养分别作了论述,指出语感作为感性直觉层面的言语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积累语料、诵读、言语训练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言语素质。  相似文献   

5.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人的思维,说到底是运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学生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想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交际技能等诸因素都是通过语感能力表现出来的。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依据语境感知、理解和评价印入性言语的能力,它是言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按接受言语信息的途径划分有两类:一是视觉语感,它与言语视觉分析器相联系;二是听觉语感,它与言语听觉分析器相联系。语感按言语信息的表达途径划分则可分为相互对应的几类:有声语感,与有声言语相联系;形体语感,与形体言语相联系;副语感,与副言语(表情)相联系;书面语感,与书面言语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直觉的语言能力。语感培养中既要重视语感形成,又要注重语感提高。建立语言环境,提供实践机会,提高综合素质,注意情感教育,这样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语感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文能力即言语能力,个性化是语文能力的根本特征.语感是连接语言和言语的纽带,是言语能力培养的直接"参照物".语文能力的形成正是以语感为基础核心的,借助共性化的初级语感的积累,形成了一般性言语技能,在此基础上,借助个性化高级语感的积累,一般性言语技能得以向创造性言语能力过渡发展.其中创造性言语能力才是真正成熟完备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感论》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衡量语感的品位素质有四个基本标准,即广度、深度、美度、敏度。  相似文献   

10.
《语感论》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衡量语感的品位素质有四个基本标准.即广度、深度、美度、敏度。  相似文献   

11.
语感培养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生活是源,实践是本,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生活体验、言语实践.语感就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就是作为感受主体的人,对感受的对象--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产生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就是语感素质、语感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的语文素养,就必然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加以培养,并且是一种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有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2.
陈俊清 《学周刊C版》2011,(3):101-101
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是课堂,培养语感的主渠道是阅读教学.语感教学的主体是在课堂上经历言语实践的学生,即从事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者.引发主体语感的对象是言语,它既指言语行为,也指言语成品.语感的过程是对言语的感受和理解,感受和理解的结果是积淀各种类型的语感.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语感三段论     
语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学理之一.研究语感有功于廓清语文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实效.语感是言语操作者对言语的介乎于思维与言语形式之间的直觉感知能力,它包含先天自悟和后天习得两方面因素俱融的感知敏感度和感知规范度.语感按言语活动的过程分为初始语感、认知语感和表述语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学生言语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提升学生言语能力的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对话教学策略、语感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谈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是复杂的感性复合体,它的形成需要先天素质,理论知识及言语实践等条件,语言是习得能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了具有“监察”作用,语感的形成是语言学习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感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命题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语感的研究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语感作为感性直觉层面的言语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积累语料、练中求熟等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言语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语感中心说”之浅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今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感中心说”,虽然强调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是属于感性直觉层面上的语感能力,其言语认知功能是很有限的。语文课程目的、人的言语素养和言语能力,不是语感所能涵盖的。以语感为“中心”,势必削弱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情意性、学养性和综合性。“语感中心说”存在三大误区:抽象语感论、语感图式目的论、阅读语感论。  相似文献   

18.
蒋蓉 《湖南教育》2007,(9):38-40
语感是人对言语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人的语感能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地提高。真正高层次的语感能力,特别是书面语感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有意识的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语感能力则是长期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按照言语信息被激活的过程,它可以分解为:直接感知言语的能力和整体把握言语的能力。直接感知言语的能力,是指对言语词、句、语法正误、文章是否畅达、说话是否得体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言语形式感",领悟、内化言语形式的过程就是吸收语感、发展语感能力的过程,也是实现语感迁移、使其充满创造性的前提和关颊庖舱枪湃讼暗糜锔械幕就揪逗头椒?语感教学所凭语识亦皆蕴含于言语形式之中.所以,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务必立足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