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乔红 《生物学教学》2012,37(6):62-63
血型是人类血液型别的一种标志,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和血小板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血型。在红细胞血型的众多血型系统中,人们熟知的ABO血型系统是最先发现,也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与输血关系最大。ABO血型有两种抗原,分别称为A凝集原和B凝集原。红细胞膜上含A凝集原者为A型血,含B凝集原者为B型,含A、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不含A、B凝集原者为0型。血浆中还有能与上述红细胞膜上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即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  相似文献   

2.
人类血型,是指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膜表面分子结构的型别。现在已经发现的人类红细胞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Rh型等几十个血型系统。但血型并不是人和动物的专利,植物也具有一定的血型。据科学家统计,目前已发现的500多种蔬菜、果实等植物中就有1130多种植物具有一定的血型。如萝卜叶、苹果、草莓、南天竹、甘蓝、南瓜、梨、辣椒、山茶、辛夷等60多种植物是O型;葡萄、李子、荞麦皮、咖喱粉、花椒粉、单叶枫等40多种植物是AB  相似文献   

3.
血型及其多态特征在许多遗传问题中的运用已趋广泛,如在医院产房或育婴室中发生的婴儿错换、有争议的父权问题,痕检中的涉嫌者等常需通过血型做出签定.由于血液成分易于分类为不同的表现型,它们的遗传方式相对的较为简单,以及在不同的群体中有不同的频率,而使这些多态性对于群体研究、家族研究以及连锁分析等都是极有用的遗传标记.虽然所有血液成分的遗传都有多态性,包括HLA系统也可称为血型.但“血型”这一术语,习惯上只限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人类的血型抗原均系由特异性抗血清检出,所用最主要的血清学方法是红细胞凝集试验.血型抗体有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之分,完全抗体可使具有对应抗原的红细胞在盐水悬液中即可发生凝集;不完全抗体只能使具有对应抗原的红细胞在蛋白质胶体悬液中发生凝集,或在抗人体球蛋白试验中发生凝集.血型抗体又可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天然抗体为完全抗体,大多为IgM,但它有的抗体虽属天然抗体,却为不完全抗体;免疫抗体为不完全抗体,限于IgG.对某一血型抗原来说,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特异性是一致的.一、主要血型抗原所谓主要血型抗原,是指目前已经确认的20个血型系统中各自的主要抗原(表1),它们均已被检出,位点和基因也已确定.  相似文献   

4.
依据检测的血液成分的不同,人类的血型可以分为红细胞型、白细胞型、血小板型、唾液型、血清蛋白型或血细胞酶型等。本文就红细胞血型的主要种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1900年,兰德斯坦纳根据红细胞上抗原结构的差异,发现了3种血型;1902年他的学生发现了第4种血型。这就是说人类血型主要可分为A、B、AB、O4种。1902年,鲍维里和萨通从细胞成熟时的现象发现了与遗传有关的因子(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从而为遗传的...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人的容貌、身高、体重等特征,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甚至面目全非,使人难以辨认,但至少有7种特征却基本稳定,成为每个人的特殊标志。1、血型自1901年生物学家兰德斯特发现第一个ABO血型系统以来,到今为止,仅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而确定的血型系统(简称红细胞型),被世界公认的已达15个之多。如ABO、Rh。MN血型系统等。血型不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存在个体差异,而且基本稳定,终身不变。因此,利用血型可以进行个人识别、亲子鉴定等。2、指纹据称,世界上无指纹的人仅有ZO名左右,除此之外的50多亿人口每…  相似文献   

7.
华盛顿阿尔巴尼医疗中心的马克·斯科特博士说,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已开发出一种用称之为聚乙二醇的无害聚合物包裹红细胞的技术,从而使任何血型的鲜血能被输给任何血型的病人。人类血型分类依据的是在  相似文献   

8.
从ABO血型分布探苏州人群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型是遗传的,人体的血型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对研究人类起源、进化和种族间的差异有一定意义。ABO血型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一个血型系统,鉴定比较方便。笔者根据近几年学生“ABO血型鉴定”实验中积累的资料,分析了苏州人群 ABO血型分布,得出苏州人群归属于北方组,这与历史上苏地曾融合大批北方人群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
血型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词,人们经常谈论着你是什么血型,他是什么血型,在医院输血时人们自然又考虑到血型问题。近来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气质,性情与血型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是血型呢?它的实质又是什么呢?现代生物学,医学认为:血型指的是以红细胞膜上同族抗原或凝集原为表现形式的遗传学性状,而一系列相关的血型则组成了血型系统。在1909年,Landsteiner应用不同人的红细胞和血清交叉混合的方法,并根据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中生对红细胞相关知识点的疑惑,联系实际生活归纳高中生物学中与红细胞相关的疑难知识点,分析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阐述人体内O2的来源、去路与红细胞的关联,讨论人类血型与红细胞的关系,剖析镰状细胞贫血产生的原因,结合科学研究现状说明红细胞作为“陷阱细胞”在治疗艾滋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血型的运用非常广泛,它是现代临床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以及法医学的纽带和重要组成部分。对血型的微观研究,早已进入分子学领域,若从宏观的角度看,现已被确定的血型系统(简称血系)已达20个之多。一个血系中有多种血型。人的红细胞膜上,绝非仅有一个血系的抗原,而是同时具有若干个血系的抗原。不同的血系抗原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  相似文献   

12.
植物没有红色的血液,没有红细胞,但却有类似人体内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血型糖。不同的血型糖便决定了不同的血型。植物的血型物质不仅决定着植物的血型,而且对植物本身还有其他作用。科学家认为,植物的血型物质具有储藏能量的作用。最近,又有科学家发现,玉米、油菜、烟草等植物中含有类似人体的血红蛋白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加入铁原子,就可以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由于血红蛋白是血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易与氧气结合或分离,所以它具有输氧能力。因此,一旦这项试验成功,将会出现植物为人输血的医学奇迹。植物也…  相似文献   

13.
改进血型定性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试制血型诊断抗体和诊断红细胞悬液,满足中学生血型实验试剂需求。自正常A、B型血样分离血清或红细胞,玻片法定性倍比稀释定量检测抗A、抗B,滤菌后冷藏;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离心沉淀,冷藏。用自制诊断抗体和诊断红细胞悬液与标准试剂对比检测样本60例。自制诊断抗体与诊断红细胞悬液的诊断结果与标准试剂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自制诊断抗体与诊断红细胞悬液基本达到生物制品诊断试剂的标准,大大降低学校用血型试剂成本,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14.
第六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试卷中有一道题目:在一个平衡的人类群体中,频率IA=02,IB=0.4,i=0.4。血型A、B、AB和O的表型频率是多少?人类ABO血型系统有A、B、AB和O四种血型。在群体中受到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IA、IB、i三个复...  相似文献   

15.
血型是20世纪初才发现的,并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血型可以分成不同的系统,仅仅针对红细胞的分类系统就达26个,其中ABO系统和RH系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系统,输血时二者都必须检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ABO、Rh、MNSs血型系统的遗传学调查分析,了解河北省回族的血型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河北北方学院2004-2008级河北省籍回族学生158人进行ABO、Rh、MNSs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调查、统计,并将调查结果与汉族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族学生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IA:0.339 2,IB:0.241 1,i:0.421 0。Rh血型系统单倍型CDE=0.082 2,CDe=0.797 5,cDE=0.107 6,cDe=0.012 7,基因频率C=0.879 7,c=0.120 3,D=1.000 0,d=0,E=0.189 9,e=0.810 1。MNSs血型系统单倍型MS=0.031 6,Ms=0.506 3,NS=0.012 7,Ns=0.449 4 基因频率M=0.537 9,N=0.442 1,S=0.044 3,s=0.955 7。结论:河北省回族红细胞ABO血型基因频率既不同于居住地的汉、满民族,也有别于其它居住区的同一民族。Rh血型系统单倍型基因频率CDe0.797 5最高 未发现Rh阴性。MNSs血型单倍型Ms〉Ns〉MS〉NS 基因频率M〉N s〉S。与国内文献报道吻合。  相似文献   

17.
山本茂是日本警察科学研究所的一位知名法医,他研究植物血型纯属偶然一日本妇女夜间死于床头,经化验血型为O型,而枕头上的血型是AB型,于是被疑为他杀。但除此之外,并无凶手作案的任何依据。这时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莫非枕头的荞麦皮属AB型?这个提示给一筹莫展的山本茂以极大的启迪,他决定对荞麦皮进行化验,最后发现荞麦皮竟然显示出AB血型的特征。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后来,人们对100多种蔬菜、水果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十几种都有血型的反应。这表明,植物也有血型。植物没有红色的血液,没有红细胞,但却有类似人体内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否有MHC分子、线粒体及细胞凋亡的问题.成熟红细胞表面有血型抗原,没有MHC分子,故输血时无需考虑MHC识别问题.成熟红血细胞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常成年人外周血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新生儿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有较多有核红细胞,这些红细胞有线粒体.成熟红细胞虽然没有核,...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如果人体失血超过30%,必须进行输血抢救.但是,在早期的临床上输血往往失败.这又是什么原因呢?1900年,奥地利33岁的生物学家兰特斯坦纳将同一个人的红细胞分别注入几个人的血清中,结果有的血清中发生了凝集反应,有的却没有反应.由此发现人血存在着3种基本组合,即A、B、O三种血型.以后进一步发现,人类的血型为A.B、O、AB四型,并发现一些亚型.血型的发现,奠定了血液分类学的基础,也揭开了输血之所以会失败的奥秘.从此临床上严格规定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但是,由于血型的限制,血源的匮乏,以及输血前准备工作的繁琐,使科学家们对血液的研究转向研制人造血液.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血型有很多种类,根据它们在遗传学上的关系,可把这很多种血型分别归类成若干血型系统,其中,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则是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的遗传是由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这三个复等位基因是:I~A,I~B;i,它们组成六种基因型。但因I~A和I~B间表示并显性,而I~A和I~B对i都是显性,所以六种基因型只显现四种表现型。I~AI~A和I~Ai在表现型上相同,都是A型;I~BI~B和I~Bi在表现型上相同,都是B型,I~AI~B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