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永华 《重庆档案》2006,(5):15-16,8
把档案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建设放在一起研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目前学界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但深入对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建设的研究是离不开档案的.换句话说,档案在人文精神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随着档案社会化程度的逐渐提高,档案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等作出的贡献已经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之间的竞争开始围绕“人文精神”这种软实力展开,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也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进行。  相似文献   

2.
周青 《重庆档案》2006,(5):12-14
一、人文精神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什么是人文精神?搞清这个概念是建设重庆人文精神的基础,但这个概念也许就如什么是文化一样,有太多的理解和解释。笔者认为人文精神就是:“普遍表现的社会生活中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按照这样的理解,人们对重庆人文精神的表述有很多种,有人认为是“包容与开放,刚毅与豪爽,美丽与时尚(苟欣文教授语)”,有人认为是“忠实诚信,吃苦奋进,不甘落后”(王重举教授语),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表述有一个起点就是人,是围绕人的活动而言的,它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人文精神和企业文化的辨析 人文精神和企业文化都是有着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的命题。结合“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活动”.我们将人文精神和企业文化主要放在精神及思想层面.而非物质和行为层面.希望能够在两个概念的融合和碰撞中找到思考的线索和启迪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重庆地方文献是巴渝文化的有力见证和主要载体。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庆地方文献不但真实、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了有史以来巴渝文化彰显的人文状况及人文精神,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方式,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创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宏扬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内涵、实践途径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实现图书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图书馆的整个运行过程中。人文精神无处不在。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作为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内核,在图书馆步入信息时代后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用人文精神指引图书馆人的思想和工作,使人文精神焕发出新光彩,让人文精神为图书馆事业增添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怎样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博物馆是知识的殿堂。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教育工作中首先是普及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是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都是人类长期探索的结果,都孕育着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由于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以科学家为代表的科学文化以及与人文知识份子为代表的人文文化的鸿沟,因此在博物馆的陈列或其它教育活动中很少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为了提高博物馆观众的科学、文化和道德素质,我们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我国已故的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体现在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建设、文化等方方面面。加强人文精神建设不仅是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在自身体现人文精神的同时还肩负着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在电视包装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记者摇篮》2010,(3):66-67
在电视包装进步、发展的道路上,人文精神成为不可忽视的助推元素。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电视传媒作为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理应为愉悦人类的精神服务,因此电视传播无论何时,在何种包装下,都不应该推动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诗性品格。  相似文献   

10.
试论以人文精神构建图书馆和谐文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图书馆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子系统,人文精神是图书馆文化的精髓,针对图书馆文化之人文精神缺失现象,论述了以人文精神构建图书馆和谐文化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静  孙飞  张太华 《大观周刊》2011,(25):37-37,39
近代以来科学的极大成功以及现代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亟待对科学的历史发展给以人文阐释。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可以发现科学史可增进对科学的社会影响的认识;科学史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理解和解释科学提供人文维度与历史理性,促成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出版视野》2008,(1):16-16
重庆直辖后.重庆报刊业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繁荣发展。2007年,是重庆直辖10周年.重庆报刊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何松 《图书馆》2012,(2):60-63
文章以我国图书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基础,从图书馆精神价值追求、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发展、图书馆学科精神、图书馆管理文化及服务价值等方面,归纳和梳理了目前我国图书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研究的主要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4.
重庆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重庆读本》彰显了巴渝文化基因和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重庆“登高望远、负重自强”的城市精神的典范文本!  相似文献   

15.
韩奇 《青年记者》2017,(32):75-76
电视凭借自身优势快速发展,电视文化相伴而生.电视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但在发展过程中,电视产业化、技术化带来的冲击逐渐变大,电视文化的建设受到挑战.在我国,当代电视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人文精神,本文对电视纪录片中人文精神的传播进行分析. 电视文化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东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理解.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兴起于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其主要的思想内涵即尊重人、尊重人精神存在的价值.在中国,目前可以考究的“人文精神”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东西方人文精神在自身的文化土壤中具有了各自的特色,“西方人文主义是针对神权社会而提出的,其核心是从天国走向人间,从神权走向人权,世俗化是最核心的诉求;而中国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人文精神’则把矛头指向世俗化,其核心是从人间走向天国,排斥世俗性诉求,用道德理想主义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主义来拒斥文艺的市场化、实用化与商品化”.  相似文献   

16.
张艳  张春霞 《新闻世界》2012,(1):168-169
红色文化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世纪之交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发展热潮。作为红色城市之一的重庆,以红岩精神为主要内容,也掀起了以“唱读讲传”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文化发展热。本文在分析红色文化的概念、历史表现形态、社会价值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全国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认为地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历史积淀以及民间自发与官方主导相结合的双重传播模式等是影响重庆红色文化发展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电视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编辑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杨晓鸣 《编辑学报》2000,12(4):191-192
不同的文化活动体现不同的文化精神,编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代表社会的利益,实现特定的社会要求和期望,从事的是一种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活动,由此,定义了编辑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编辑活动的规律决定编辑必须高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面旗帜。  相似文献   

19.
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总揽趋势,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论述了图书馆在推动各项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将二种精神有机结合,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柯泽  倪霞 《新闻导刊》2009,(4):46-48
近期重庆卫视全新改版,在“故事中国,人文天下”的总体定位下,抽象出重庆人民和重庆城市历史积淀的文化精神特质,在全国独树一帜地主打承载主流价值观的“英雄品牌”。谈及英雄。我们会联想到金戈铁马、战火纷飞,而巍巍山城重庆,可谓英雄辈出,从民主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邹容、张培爵、胡真、江竹筠……。一个民族需要英雄崇拜,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座城市也需要英雄,重庆,正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