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家庭、社会和个人方面的原因,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由此引发其他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成长、成才和自身的发展.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观念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活动层面入手,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困扰,使他们恢复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以往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涉及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人格特质、自卑心理、应对方式、应激生活事件、适应性和自我和谐等多个方面.后续研究应在扩大研究内容、从积极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的视野探讨、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与房树人绘画测验相结合的团体测试方式,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进行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在自卑心理上明显地高于非贫困生,而在“家”的意识、防御心理、渴望与别人沟通的程度、渴望得到支持的程度等方面则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从自卑心理、焦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三方面阐述了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表现,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途径,包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构建全方位的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体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许多贫困大学生在经济压力、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自卑心理、闭锁心理和悲观情绪.高校资助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却未能很好地关注到贫困大学生内心的感情体验,也没有将发展他们的能力素质与拓宽人际交往圈统筹起来.高校可以借鉴历奇教育的理念与活动形式,在心理资助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体验,建立能力素质提升与人际关系拓展有机统一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经济困难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焦虑心理‘虚荣心理,而经济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又与他们就业面试的成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使得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更难。本文从分析经济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入手,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探索如何帮助经济贫困大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培养积极品质,挖掘潜能,提升就业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贫困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自卑心理突出、人际交往困难、心理压力过大、交友恋爱障碍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辅导机制和改善资助体系等措施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对择业的影响及自我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卑在贫困大学生的所有心理障碍中居于核心地位。贫困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准备什么样的能力去迎受各种挑战与冲击。本文通过揭示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于就业的影响,旨在向贫困大学生提出自卑的自我超越的一系列相关策略,进而激励贫困大学生在就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在自卑的沃土上开出成功之花。  相似文献   

9.
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女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相比于一般贫困大学生,她们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等方面更大的压力,故而比其他女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孤僻和悲观的自卑心理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性别教育、健全帮扶体系、加强贫困观教育、开展心理咨询等途径,引导贫困女大学生积极、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余秀华  徐菡 《教育探索》2008,(10):128-129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冲突表现为自强与自卑心理相交替、悲观与焦虑心理相并存、过度自尊与淡漠心理相交织。贫困大学生克服不良心态应做到: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冲突;改变不良认知,坚强意志品质;正确评价自我,提高心理素质。消除贫困大学生心理冲突应采取的对策是:帮助帮困大学生心理脱贫,走出精神困惑,努力把贫困大学生培养成创新型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