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健美操拓展了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善和活跃了体育课堂气氛,能充分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功能发展;它可全面提高学生协调性、柔韧性、力量性及耐力等身体素质,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身体姿态、形体美和动作美.还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可活跃校园化生活,为学校体育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身体性认知是身体的具身化认知,指通过身体将动作技能表现出来的认知活动,是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以身体性认知为理论基础,归纳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感知体验——互动生成——身心统一”以及发生机制,并提出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身体性认知,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吴慧 《文学教育(上)》2008,(19):146-147
操作学习又称动作性学习,“此类学习活动以对实际事物的操作或身体器官的动作为对象,如实验、实习、制作、游戏、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活动等”^[1]。它对于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动手操作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素质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发展价值,也占据着其它学习方式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形体礼仪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美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优美身体形态的一门课程。它是以人体科学为基础的形体动作训练,是以改变学生形体动作的原始状态,提高灵活性,增强可塑性为目的的形体素质基本训练,又是以提高学生形体表现力为目的的形体礼仪训练,是培养良好身体姿态(站姿、坐姿、走姿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旨在培养动作技能的操作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组织以培养操作技能为目的的操作学习包括制作类、实验类、身体运动类、写字、绘画(画图)、弹奏乐器等要求准确的肌肉动作的操作活动。动作技  相似文献   

6.
身体不只是物质的“肉体”,它是个体的精神“本源”,是自我的“体现”,是教育组织活动的“纽结”。在教育场域中,通过身体的卷入、控制与培养,教育影响得以实现,并从中可以折射出学生的生存状态,显示出控制人与控制身体、解放人与解放身体、培养人与培养身体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史小红 《考试周刊》2010,(31):136-137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身体动作,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学生们通过学习健美操,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可以激发体育兴趣和审美情趣,对启发智力、净化心灵起到积极作用。动作学习指人通过练习对技能性动作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潘洁 《早期教育》2001,(5):29-30
通过三个克服不适感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力量和协调性,促进幼儿对身体位置、动作幅度和障碍宽窄的感知觉,帮助幼儿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9.
练习法是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重复做练习的方法。体操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等,都需要通过对动作的反复练习来达  相似文献   

10.
小班幼儿正处在身体动作快速发展时期,他们是在“撒欢”中锻炼,获得身体动作协调发展。然而,在幼儿园中,老师们为了避免孩子摔跤,在组织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方式,往往都是带着孩子一起活动,而很少放开手脚和孩子一起活动。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了各种体育活动,充分给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使身体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将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身体是体育教育的核心,体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身体活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身体社会学对身体提出了独特的理解,身体是文化象征、被社会建构、被权力规训,是实践者,是躯干肉体。基于身体社会学视角,体育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身体的社会化者、解放者、形塑者,是身体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3.
在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方面,小学生身体协调性能否得到提高十分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小学极富趣味性的跳绳活动展开了分析,探究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的方法,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从詹姆斯兰格提出了情绪外周理论后,情绪是否受身体外周活动的影响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情绪受到表情、头和躯体动作的影响,并且在部分内脏器官中也发现其活动的改变对中枢神经活动有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身体,绝不是纯粹之肉体,它是人之生命的全部实在:是自我之本体、文化之机体和实践之主体;然现代教育无视身体尊严和价值,严重伤害着学生身体,表现为窄化身体活动内容、固化身体活动方式和僵化身体活动姿态。这种状况亟待回归:通过卸载为身体减压,通过转型让身体在场,通过助力给身体增能,通过解禁还身体自由。  相似文献   

16.
身体,绝不是纯粹之肉体,它是人之生命的全部实在:是自我之本体、文化之机体和实践之主体;然现代教育无视身体尊严和价值,严重伤害着学生身体,表现为窄化身体活动内容、固化身体活动方式和僵化身体活动姿态。这种状况亟待回归:通过卸载为身体减压,通过转型让身体在场,通过助力给身体增能,通过解禁还身体自由。  相似文献   

17.
鲍碧栩 《时代教育》2010,(9):246-247
健美操是一项具有实际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它能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情操,提高人体协调性和节奏感。本文采用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PSPP)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存在于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四个维度;身体运动量与身体自尊呈正比,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运动量的加大,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李巧云 《考试周刊》2010,(12):149-150
艺术体操是以艺术和健美为主要特征,以节奏为中心,以人体自然优美的动作和自我表现为基础的运动。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艺术体操美的表现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培养自然优美的身体动作和丰富贴切的表现力为提高艺术体操美的表现力之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据新加坡教育部网站2013年7月31日消息,新加坡教育部近日公布了新的体育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有以下六点。第一,更强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在小学阶段,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比如通过田径、跳舞、游泳、体育游戏等将基本动作技能所包含的身体意识、空间意识等教授给学生。第二,熟练运用体育技能参加体育活动。在中学和大学预科阶段,学生有机会在一些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隐藏人类情感和文化特性,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作是思维的基础,动作逻辑是思维逻辑的前身,由此可见身体动作是艺术表现的基础。在幼师班教学中必须有舞蹈教育。幼儿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而游戏就得靠身体动作来完成,根据社会对幼师专业学生的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体系势在必行。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无论从形式上或内容上看,都同时具有艺术、教育两种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