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在组织、采写稿件过程中,需要基层通讯员的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讯员是记者与基层沟通的"桥梁""纽带",是记者的"耳朵""眼睛""助手".一个身边聚拢着通讯员的记者深入基层,如鱼得水,不仅工作开展得轻松顺利,还交了一些很"铁"的朋友,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听一位基层通讯员讲,他平时采写的新闻稿件,都是寄给某报的一位记者。这位记者见到稿件后稍加修改或索性原封不动,便共同署名发表。更有甚者,有几次他的稿件发表时,署名的记者他并不认识。他对笔者说,这是一些新闻记者为完成新闻采访和发稿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偷懒办法。据了解,这种“挂名”发稿的现象,在其它一些新闻单位也有不少。记者与通讯员合作写稿本是正常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了解基层的详细情况,提高采写质量,又能加强和密切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联系。但上述那种变味的“合作”和无端的“挂名”,弊病很多:一是容易在…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园地     
敢和记者“抢”新闻 近年来,随着新闻单位体制的改革和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新闻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处于基层的通讯员愈来愈感到“新闻稿件难写,更难发”。 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时固然没有新闻记者的优势多,但也大可不必为此而灰心,应注重发挥通讯员的自身优势。根据多年的经历.笔者简要地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树立敢于与新闻记者抢新闻的竞争意识。同一个新闻,记者与通讯员采写的角度不同,撰写出的稿件质量也不同。只要通讯员写作立意新、角度新,就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稿件,编辑在选择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时,自然会对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的报纸有个奇怪现象,凡是记者采写的批评稿,署名一律是“本报记者”而不署真名,而他们采写的表扬性稿件,却卷是署上真姓大名。其实,这点“猫匿”,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还不是记者怕得罪人,怕报复?!如果说基层通讯员为避免打击报复,用笔名或本报通讯员署名还可以谅解,那么作为一名记者,尤其是作为党的机  相似文献   

5.
正基层通讯员是报社最主要的生力军,记者再多,毕竟没有时间每天接触一线和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基层通讯员正好有这个优势,他们接触的行业、部门、群众更多,搜集资料、采写、拍摄更方便一些。不过总体而言,基层通讯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的闻业务培训,很多人有米有炊,却不是妇。那么,基层通讯员如何把握好新闻素,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出彩呢?通讯员写稿常犯的四点错误  相似文献   

6.
云南电力集团公司主办的《云南电力报》重视基层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每年都依托新闻中心驻各地、州、市的记者站对通讯员进行新闻采写知识的业务培训,并聘请省内新闻单位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基层通讯员受生活和工作范围的局限,虽然不能像省市媒体的记者那样到处跑,但他有着身在基层的优势,接触基层多,能及时发现鲜活的新闻、捕到第一手新闻.通讯员在基层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写好新闻呢?这就要不断地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地锻炼写作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还要在"勤"上下工夫,才能采写出鲜活精彩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8.
综合新闻版是一版要闻版的延续,是地方新闻的园地。一般认为,一版是领导的,是记者的,二版是县区的,是通讯员的。也就是说,一版是中央、省、市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是由上级媒体记者或本报记者采写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舆论导向的作用;二版就有所不同,往往是各县区及基层通讯员采写的。  相似文献   

9.
付越鹏 《青年记者》2007,(14):166-166
相对于报刊社的记者、编辑来说,通讯员由于受视野局限、自身新闻采写专业方面的素养、实际采访经验和技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勤奋努力,积极写稿,但很多时候仍然难以上稿,以致浪费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但是,基层通讯员又有许多写稿优势和便利条件,只要准确把握和运用得当,就会写出连记者也难以采写到的稿件。  相似文献   

10.
通讯员给谁投稿?理当向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编辑部投稿——相信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倘若由经常投稿的基层作者回答这一问题,估计不少人会做出如此回答:给记者投稿。记者一般专事采写稿件,无直接处理通讯员来稿的职能,怎么在某些媒体他们却成为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湖南日报》2002年12月14日上的消息《检察机关挺身而出当原告》,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由通讯员和报社记者合作采写出的新闻佳作。这又一次说明,身居社会基层的通讯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占有得天独厚的先知优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仍然是办好报纸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何谓通讯员?据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载:“通讯员是指为新闻机构采写新闻、反映情况的编外新闻工作人员,有时也称通讯员或通讯记者、通信记者。通讯员一般是…  相似文献   

12.
就多数稿件而论,报社编辑、记者采写的新闻比通讯员来稿,问题抓得准,稿件质量也高。但不可否认,两者之间,长稿往往也是出自编辑、记者手中的多。通讯员写来的稿件,可任由编辑删改,红笔一挥,长文便缩成短文,消息改成简讯。而编辑、记者采写的稿件,删改起来,常不如前者容易。因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的报纸有个奇怪现象,凡是记者采写的批评稿,署名一律是“本报记者”而不署真名,而他们采写的表扬性稿件,却总是署上真姓大名。其实,这点“猫匿”,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还不是记者怕得罪人,怕报复?!如果说基层通讯员为避免打击报复,用笔名或本报通讯员署名还可以谅解,那么作为一名记者,尤其是作为党的机关报的记者,这样羞羞答答地抨击不正之风,惧怕报复到不敢署真名,则是懦弱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严重损害了记者的形象。署名是严肃的事情,意味着作者对作品负责。历史上一切真正的记者,没有一个不敢署真名的。记者职业特点要求记者有超乎常人的不怕打击报复的勇气,如果怕打击报复,而不敢署真名,那干脆就别当记者。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报刊上记者与通讯员合署姓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前不久宁夏日报社出台了有关新闻改革方案,其中一条就明确规定,今后该报不再刊载记者与通讯员合署姓名的文章。笔者认为此举值得提倡。一方面,不可否认,记者与通讯员合作,确实起到了报纸与基层沟通和联系的作用,培养了通讯员的采访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通讯员的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让人另眼相看,不再是以前的“土把式”、“田秀才”,自己完全可以独自采写各种题材的新闻。另一方面,有些记者作风不正,存有懒惰思想,自己下基层采访,…  相似文献   

15.
“土记者”采写“大人物”旺苍县委报道组何学元基层通讯员除了采写“本土”新闻之外,能否采写“大人物”?回答是肯定的。我从事新闻报道十多年来,凡是有这样的机会都不轻易放过,先后来写过外国专家、大学教授、特型演员、省长、省委书记和老将军,发表过20多篇报道...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在阅读《失实新闻百例》(华中工学院新闻系申凡等编)一书时,对五十例失实新闻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五十例失实新闻中:记者采写的有七篇;记者和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有四篇;通讯员采写的有三十九篇,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八。通讯员采写的三十九篇失实新闻中,纯属编造和虚构的,有十五篇;“合理想象”导致情  相似文献   

17.
作为基层单位一名普通的通讯员,站在基层通讯员特有的角度,感觉到《中国记者》比较注重专业记者编辑的工作与生活,而对基层通讯员(业余记者)特别是初学者有所忽略。在《中国记者》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鼓舞下,我向《中国记者》提点建议: 一、最好多刊登一些从基层干起,对新闻事业执着追求的优秀名记者。这样对其他记者特别是广大基  相似文献   

18.
☆本报记者王士彬同志常年奔波在边防第一线,他写的《把目光聚焦在基层一线》,既是一篇采写体会,也是一篇有分量的经验总结,值得年轻的记者和通讯员们认真一读,并学习这种亲历基层不怕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新闻单位所采用的稿件,大多出自于通讯员之手。这些土记者、业余记者为党的新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有相当一些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不经意地走进了误区。 跳出小圈圈 一些通讯员认为,“游击队”不能与“正规军”相比。其实,作为通讯员来讲,自身也有记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对身边的事特别熟悉,时效性占有先机。要说劣势,那就是通讯员采写的一些稿件,有狭隘的地方观念,片面地从局部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南阳日报是一份地方党报。近年来该报每年都要举办全市通讯员培训班,仅今年上半年报名参加培训的通讯员就有600余名。他们请资深记者、编辑讲课,传授新闻知识,讲解采写技巧,提供习作园地。同时他们还经常和企事业单位联办专题新闻,反映基层和部门的两大文明建设成绩和社会新风尚、新气象。最近又推出每月第二周星期二基层新闻专版,刊发基层通讯员采写的报道,鼓励通讯员深入基层,捕捉“鲜活”的大鱼,采写更多、更新的新闻。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南阳市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新闻爱好者,数以千计的通讯员正在成长起来。简讯@柳金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