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存在主义哲学,以人的存在价值、意义、目的为本体,探讨人的生存本质,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以钱钟书的《围城》为例,探讨这部经典文本的存在主义主题:人生的荒诞与存在的虚无,以及面对这种荒诞与虚无中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存在主义对喜欢探索“人生奥秘”的我国青年中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极不好的影响。有些人把存在主义宣扬的那一套“他人就是地狱”、“人生是一场悲剧”等等荒唐言论当成“至理名言”,甚至崇拜自我、追求自我价值、自己设计自己,主张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以及绝对自由和极端个人主义。因此,认识存在主义哲学的本质,肃清其流毒和影响,也  相似文献   

3.
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苦难、荒诞与积极的自我承担精神是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真切概括。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文章将阎连科的小说与萨特、加缪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阐释阎连科小说的存在主义特征,亦即本真的苦难精神和西西弗式的人生困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基本内容和存在主义文学基本特征的了解,分析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探讨了米兰·昆德拉作品中对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继承,揭示出萨特的存在主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及昆德拉作品中对于生存和人生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统哲学探讨超验的对象,崇尚理性主义,而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主张哲学研究应回到现实的经验世界,以关注人的存在为前提,提出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是在人生的过程中形成,由人的存在方式决定,而非抽象、绝对的理念。本文立足于对《喧哗与骚动》中两位主人公昆丁与杰生人生的存在主义解读,剖析了在一个经历着巨大社会变革的时代,两位主人公在面对荒诞的世界和人生时,如何选择了两种全然不同的存在方式,从而在他们的人生过程中展现截然不同的善恶本质。  相似文献   

6.
桑丹 《海外英语》2015,(3):185-186,189
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的二十年代,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的哲学,而基于此又产生了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延续了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描绘了世界的荒谬及人生的痛苦。而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更是对存在主义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他的存在主义观点为解读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分别从自我、他人和责任三个方面来构建别格的黑人身份,可以展现出一个不同的新黑人形象,深化对《土生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的二十年代,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的哲学,而基于此又产生了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延续了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描绘了世界的荒谬及人生的痛苦。而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更是对存在主义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他的存在主义观点为解读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分别从自我、他人和责任三个方面来构建别格的黑人身份,可以展现出一个不同的新黑人形象,深化对《土生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东西小说创作体现出一种边缘化的叙事姿态,故事荒诞化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人类生存困境和存在本质的关注。小说穿越表象直抵人类生存本质,在世俗的生存之痛中向往超越世俗的诗性理想,体现出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观。  相似文献   

9.
鲁迅曾经深入接触过克尔凯郭尔、尼采等存在主义先行者的理论和思想,他个人独特、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又和存在主义有着非常明显的相同或类似。因此,在《野草》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存在主义特质,它主要表现为荒诞的生存世界、人生是痛苦的、生与死的纠葛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故事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小镇一户没落的贵族家庭小姐格里尔生·艾米丽的生活窘况:一方面她渴望通过人生的自由选择来追寻自己的幸福,另一方面却又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吞噬。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小说女主人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无论是"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还是"自由选择"思想,都向读者诠释了存在主义的内涵,也为现世的人提供了生存指导。  相似文献   

11.
叙事的戏剧化是指在叙事活动中借用戏剧的元素、形式与力量来达到叙事目的。张爱玲的叙事戏剧化表现在运用戏剧元素强化叙事效果,通过戏剧与人生的关联性揭示人生本质,从而将作品象征化,创造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叙事效果,在揭示人的存在的被动性时,具有存在主义的某些思想色彩。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人的生命展现及发展的过程。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生活的本质和最终之意。教育作为人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从属于生活的,而在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生活较之教育则更具有原生性的意义。生活本身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世界是教育的背景视域,是人最根本的生长家园;生活对生命的新起航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重视生活的教育意义能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联系生活,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人、发展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平民生活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视剧题材类型,立足于现实主义,贴近百姓生活,是对电视剧本质的回归。它对现实生活本质的哲理思索,以追寻人间温情,弘扬真、善、美为基本价值取向,艺术风格真实质朴、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4.
叙事的戏剧化是指在叙事活动中借用戏剧的元素、形式与力量来达到叙事目的。张爱玲的叙事戏剧化表现在运用戏剧元素强化叙事效果,通过戏剧与人生的关联性揭示人生本质,从而将作品象征化,创造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叙事效果,在揭示人的存在的被动性时,具有存在主义的某些思想色彩。  相似文献   

15.
生命关怀:课程实践中的必要关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本质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理念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理论上回应了教育的本质,但压抑个性、轻视生命的时然教育境遇却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因此,从课程实践层面关注个性关怀生命已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对荀子的礼学立论角度进行了分析。荀子的礼学立论本于两个维度即:实用维度和情感维度。实用维度是对原始礼学外在实用性的继承,其实质是爱己;情感维度是对生活本身情感的发掘,其实质为爱人。两个维度本身都导源于生活情感本身。  相似文献   

17.
存在主义人生哲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社会、哲学本身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对形而上学问题的研究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存在主义人生哲擘出现的原因,其次对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人生哲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他们哲学独特的特点以及对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阎连科的"耙耧系列"小说中对生死、荒诞、自由的全方位书写,明显地体现了西方存在主义的一些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一直生长在中国故土上并始终把农民的生存状态作为其终极关怀的阎连科,把东方人所具有的生死观念、泛神论思想及儒家智慧纳入其小说创作中,使得他的小说在具有着两方存在主义因子的同时又打上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烙印,形成了阎连科式的存在主义或曰中国式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从理念到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它既体现了教育哲学由传统的知识论、认识论转向存在论、生活论,也体现了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对其的理论支持。生命教育实施可以从生与死、身与心、生存与发展的维度来建构。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讨论及触及的根本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注和思考的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结合陶渊明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经历,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对陶渊明诗文及其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探索诗人的存在方式、诗歌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对人生不断筹划与超越的特性,以期呈现一个更加全面、丰富并具有动态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