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匡萍 《兰台内外》2013,(4):15-16
岳麓山上静卧着的民国元勋、近代军事家蔡锷,是1916年中华民国颁布《国葬法》后,以国葬之礼下葬的第一人。年仅34岁就去世的蔡锷,以一人之身公开讨伐袁世凯,首倡维护共和,被赞誉为"护国将军"、"共和将军",他一直被公认是中国职业军人的典范。但他的形象在很多人心中并不非常清晰,那么,他用34年的时间演绎了怎样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2.
邵阳松坡图书馆,曾是湖南省三大民办图书馆(中山、船山、松坡)之一,是为纪念蔡锷将军而建立的. 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亲睦乡人.蔡锷将军是我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辛亥革命先驱.1915年,松坡首举义旗,奋起反抗洪宪帝制.1916年,病故于日本福冈医科大学医院.1917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万寿寺后山.为了纪念蔡松坡将军,1920年在北京北海快雪堂及石虎胡同创立了民办松坡图书馆.因蔡锷将军是邵阳人,  相似文献   

3.
蔡锷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又注重实干的政治家,他认为政党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积极参与政党实践,组建共和统一党,试图从理清政党政治的方式入手,以矫正民国初年权力体制的反常局面。  相似文献   

4.
蔡智堪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反对封建制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激起他民族仇恨,坚决反对日入侵中国,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里,他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拥护蔡锷将军入滇;秘密获取《田中奏折》,揭露公布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调查万宝山事件和张作霖皇姑屯被炸事件,为东北地方政府提供情报,损失家财,不怕牺牲,不愧为是一位爱国奇才.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与松坡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英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6(2):123-124,139
梁启超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和藏书家,戊戌维新运动的中坚分子。先生是最早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教育,并提出改革我国文化教育的实践者之一,也是近代中国图书馆界一代先导,先生为纪念蔡锷将军所创办松坡图书馆的义举至今仍被后人缅怀和称赞。本文重点论述了梁先生与蔡锷将军的友谊、创办松坡图书馆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爆发103周年前夕,我与几位热心人,组成一个考察小组,共同去四川南部泸州地区,实地考察护国战争川南战场的情景。这次考察虽然只有几天,却深深地震撼了我们。1915年底,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倒行逆施,竟然复辟封建帝制,当起"皇帝"来了。受共和观念熏陶的云南各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坚决反对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后首任云南都督的青年将军蔡锷,不顾自己患病的身躯,历经艰险,从北京辗转来到云南昆明,与云南将军  相似文献   

7.
1916年1月至5月间,蔡锷将军在护国战争中的川南前线先后写给家在昆明的夫人潘蕙英的九封战地家书,彰显铁血柔情和家国情怀。把一个血肉丰满、感情丰富的护国大将军生动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九封家书体现出蔡将军运筹帷幄、举重若轻的大将风度,体现出蔡将军与潘蕙英缠绵恩爱的心路情缘,体现出蔡将军对妻儿体贴入微的关爱和念想,体现出他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的阻止讨伐和探戈亮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的担当,对新生的共和制度的捍卫与探索。九封家书与同年7月蔡将军在四川永宁河畔大洲驿的巨石岩上,铭刻下的"护国岩"序文与铭文一道交相辉映,供人景仰和缅怀,更励来兹。蔡将军家人的云南情缘与励志人生,同样反映出蔡氏家庭在蔡将军"克己奉公、治事精勤、操守纯洁、忠心爱国"伟大人格的熏陶下形成的良好家风与优秀传承。  相似文献   

8.
<正>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民国时期,享受国葬的人较多。刘湘,这个四川近代的一世枭雄,"面带三分憨相"的前陆军一级上将、抗日将领,病逝后就获得了这一殊荣。1938年2月14日,国民政府为了表彰他对抗日的卓越贡献,颁发《国葬令》和《褒扬令》,1939年9月19日,在成都为他举  相似文献   

9.
<正>蔡锷,字松坡,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他一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立下汗马功劳。蔡锷的戎马生涯,在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军国民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军国民体育思想是其军国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0.
陈扬桂 《云南档案》2014,(10):21-21
<正>周末宅在家里,翻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献礼片《护国大将军》观看。剧中蔡锷脱身出京的情节,跟王心刚、张瑜主演的电影《知音》和刘晓庆、伍卫国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逃之恋》大同小异,都是由名妓小凤仙冒死助他逃出袁世凯魔掌的。这个情节来自稗官野史——蔡锷在京城八大胡同邂逅小凤仙后,英雄美人,惺惺相惜,沉迷于美人的温柔乡中。相处日久,小凤仙看出蔡锷的压抑,试探说:"蔡将军原本有志之人,为何不站出来干一番大事?"蔡锷叹道:"身在  相似文献   

11.
宁岩 《四川档案》2006,(6):28-28
蔡锷将军因长期肚于战事,积劳成疾,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十一月八日病逝于日本。噩耗传来,纳溪军民“识与不识,均为之痛苦流涕”。当时驻扎在纳溪的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二梯团第三支队长朱德,会同纳溪县知事周维桢(原“护国军”参谋)旋出通知,邀请纳溪县军、政、绅、学、商各界人士,于民国五年十二月一日至七日,为蔡锷将军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同时,在民国五年十一月廿六日以朱德、周维桢的名义发出为蔡锷将军铸建铜像及为阵亡将士建立昭忠祠的倡议。  相似文献   

12.
他是川军高级将领,更是骁勇善战的抗日名将。他官居国民政府要职,因亲共先后四次被国民政府罢官免职,被蒋介石列为十大捕杀名单之首。周恩来说他是国民党军官中亲共的典型;邓小平说他是共产党的老朋友、真朋友,是可以患难与共的;李先念说他同自己是好朋友,对新四军五师的帮助是不小的;李宗仁说他不是红色,却接近赤色,是"桃色将军"。他就是我的外公——陈离将军。陈离,字显焯,号静珊,生于1892年,四川省安岳县人。1914年毕业于四  相似文献   

13.
蔡智堪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反对封建制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激起他民族仇恨,坚决反对日入侵中国,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里,他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拥护蔡锷将军入滇;秘密获取《田中奏折》,揭露公布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调  相似文献   

14.
陈扬桂 《云南档案》2011,(10):13-14
<正>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讨袁护国第一人蔡锷将军是邵阳市的一块丰碑。虽然只走过了短暂的34年,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叱咤风云、战功显赫的壮举,留下了许多克己奉公、廉洁从政的故事。1882年12月18日,蔡锷出生在湖南邵阳县亲睦乡(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一个贫穷的农家,5岁时随父母一起全家迁居洞口山门。父亲蔡正陵农忙时  相似文献   

15.
邵阳松坡图书馆是全国第二个为纪念蔡锷设立的私立图书馆。1915年,松坡首举义旗,奋起反抗洪宪帝制,第二年病故于日本医院,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为了纪念蔡松坡先生,1920年在北京北海快雪堂及石虎胡同设立了第一个私立松坡图书馆。因松坡是邵阳人,1942年以邵阳协里坪二栋房子作馆舍,建立了阳松坡图书馆。有三十四间房,是当时邵阳独一无二的新建筑,庭中培植花木、极其华丽。抗日战争中,日冠由湖北进犯湘西,邵阳成为火线前  相似文献   

16.
<正>1915年12月25日,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唐继尧等将领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武力讨袁。蔡锷于1916年1月率护国军第一军北上,袁世凯在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在国人的唾骂声中忧愤死去。自此,反对帝制、捍卫共和的护国战争宣告结束。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蔡锷于7月29日到达成都上任,开始肩负起为期10天执掌川政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雪珥 《报林求索》2009,(7):26-30
建立了洋枪队的美国人华尔,不仅当中国将军、拿中国俸禄,还加入中国国籍,做了中国女婿,成了地地道道的"华籍美人"或"美裔华人"。在美国,他被视为大英雄:一个为自己的信仰而不惜牺牲的伟大人物,一个为中国而献身的国际主义者。而在中国,他曾被推崇备至,后又被彻底妖魔化。  相似文献   

18.
蔡锷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政治家。在他看来,政党政治是国家的出路,政党也应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先。他积极参与政党实践,组建共和统一党,试图从政党政治入手矫正民国初年混乱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形势。  相似文献   

19.
<正>实物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原始性的特定载体,它通过实物形态与结构来反映人类既往活动的真实信息。本文探究两件实物档案:民国五年(1916)六月,云南都督府颁发的"拥护共和纪念章"和"拥护共和奖章"。一、档案特征实物档案一:"拥护共和纪念章"。材质为铜质,圆形,直径4厘米。奖章外围由50个小花瓣环绕,内圈等距均匀环绕六朵珐琅五彩庆云纹。  相似文献   

20.
蔡锷一生从未加入同盟会,也始终不是国民党党员。他所反对的,也从来不是袁世凯或者任何具体个人。他毕其一生所践行的,只有一条:与全国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于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