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出台,将经济区的发展从区域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为经济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协调与合作的平台。从调研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对经济区内各地区的金融业进行详细的调研,为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经济与金融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鹏  刘燕妮 《未来与发展》2013,36(1):72-76,71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在创新领域分别取得不同的绩效,文章通过比较关中-天水、成渝、北部湾经济区在创新投入、创新支持、创新能力提升三维度的数据,得出创新实施比较结果:成渝经济区在三大创新维度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明显优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只是在创新支持中的子维度略高于成渝经济区,在创新能力提升维度增长速度与成渝经济区接近。在此基础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应从三方面提升创新实施绩效:首先,整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不同城市的创新支持资源,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带动整个经济区甚至全省的高效创新产出;其次,增加创新资金投入,为破坏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提供直接稳定的环境保障,确保经济区提高创新产出和创新质量;第三,构筑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项目孵化平台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建设,构筑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网络是解决当前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助推关中-天水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组织工具",积极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创新网络,应扬长(优势因子)避短(劣势因子),通过选择区域创新网络的重点"区位"、培育并完善区域创新网络主体功能、优化区域创新网络环境、选择区域创新网络运行模式以及强化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中的主导作用等途径和措施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发展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4.
天水与宝鸡同属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两个次级核心城市,两地地域相接,自古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皆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富集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背景下,两地需要消除行政限制,携手西安打通旅游资源市场,合作形成历史文化旅游走廊.通过分析探究天水、宝鸡两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两地整合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服务设施和加强制度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两地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使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是我们关心的课题.文章分别从经济区中各地区GDP、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现状着手进行分析,对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宝鸡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区域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尽快把其建设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中央有关部委、陕西省和宝鸡市应按把宝鸡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新的要求,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营造中心城市建设良好舆论氛围;以合作互动和错位发展为方略,共同推进经济区和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以市区扩容提质为基础,以点带线,推进城镇化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途径,实现"工业强市"新突破;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保障,强化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中-天水经济区现有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这样一些特征和缺陷:区域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密切,但行政壁垒阻隔严重;区域科技全国领先,但区域经济发展相当滞后;国家科技力量强大,但地方科技实力弱小.按照国家把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建成西北乃至西部创新型区域的要求,应充分利用其当地丰裕的国家科技资源,走区域技术创新建设的路径;以建设国家级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为基础和重点,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关中城市群整合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  相似文献   

8.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关键。区别于以往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主要强调了集群与核心企业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从核心企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集群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核心竞争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潜力进行实际评价,得出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核心竞争潜力的得分与排名,并发现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集群财政科技拨款、集群占所在城市GDP比重3方面。  相似文献   

9.
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缺乏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工具,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重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研究商业银行现有信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不同的视角创新性地针对关天经济区中小企业量身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移动信息化是对传统信息的继承与发展,其“移动性”带来的自由性正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效率之源.“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建设正处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因此必须大力推广移动信息化应用,发挥其渗透和倍增作用,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主导产业的企业做强做大,实现区域主导产业的飞跃,同时可以培育出众多新兴产业,带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西北地区经济开发.文章分析了经济区移动信息化应用现状,提出了推进移动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包晓玉  陈永 《科教文汇》2012,(28):22-23
利用甘肃1978~2009年数据对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发现.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是甘肃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兰杰原因.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未能够表现出来。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产业密切相关。本文利用1986--2006年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时甘肃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经济增长与投资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与投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甘肃省1978-2005年经济增长和投资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的具体关系,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竟虎  郑凤娟  杨东 《资源科学》2011,33(4):684-689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1997年-2006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重心模型和ESDA分析了市域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除1998年外,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差距不断增大。从空间特征看,经济发展水平地域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状态,而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则以兰州为中心向外递减。土地集约利用重心表现为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而经济发展水平重心则由西向东迁移。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协调度较差。  相似文献   

15.
人才流动时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通过分析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流动现状,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存在人才流动不规范、缺乏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优良环境、人才价值现有待纠正等问题,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导向机制、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等措施,引导人才向有利于海西经济发展的方向流动.  相似文献   

16.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该技术成本高昂,因此本文从能源成本角度,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0-201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以江苏、河北、甘肃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CCUS对省域碳排放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CUS的实施使三省的碳排放效率增加;采用CCS实现相同的碳捕集比例,江苏省碳排放效率增幅及经济效率降幅均最大。采用地质利用方法,在270元/tCO2捕集成本下,河北与甘肃的经济效率略有增加,而江苏省的经济效率则略有下降。CCUS的实施对各省碳排放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影响与各省单位能源成本、GDP和碳排放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广东省域范围内,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发现广东各个经济特区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经济特区创新指数增长1%,将带动广东其他非经济特区创新指数增长1.02%.最后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管理制度改革、研发经费投入和国际科技合作四方面提出推动经济特区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对具有西部欠发达地区典型特征的甘肃省天水市两区(秦州区和麦积区)一县(秦安县)(以下统称天水市)1024名贫困、失业/下岗妇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贫困、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行为及其现状,进而运用高级统计方法探究了影响其再就业行为的文化程度、年龄及家庭月收入等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失业下岗妇女的个体属性、社会特征与经济状况对她们的再就业行为影响显著,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基于对这些相关性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之一。基于Between-groups Linkage分类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本文确定了甘肃经济发展的4个类型区,发现了各类型区具有的特殊空间经济特征。这是缩小甘肃省域经济差异、制定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的基础支撑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