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专门的财富观教育的内容,而当前大学生在财富观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财富观是十分必要的。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财富观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财富理念,并增加财富观教育的通识课程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相似文献   

2.
余昊 《科教文汇》2021,(13):41-43
高等院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并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这也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因此,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该文着重探索了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基本路径,以及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8)
人本理念是管理学发展至今的一大里程碑,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当前,我国现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人本理念缺失、忽视人的主体性、忽视人的个性特点、缺乏民主等问题,制约了高校人才的培养。为此,本文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理念的内涵,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理念的运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体现.是适应当代大学生特有心理状态和新时期社会形势而提出的教育观念.教育者只有明确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浅析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映 《科教文汇》2007,(4S):25-26
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体现。是适应当代大学生特有心理状态和新时期社会形势而提出的教育观念。教育者只有明确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21)
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媒介被各个领域广为使用。新媒体不仅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同样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智能手机媒体的出现在高校以及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智能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新媒体教学将是未来教学创新的趋势,而智能手机媒体教学则是在新媒体教学上的又一创新举措。一直以来新兴事物的兴起都是机遇、挑战、风险并存的,本文主要分析智能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给当代大学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及如何正确有效的利用新媒体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毛媛媛 《科教文汇》2013,(18):21-21,32
人文关怀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推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建立平等对话、双向互动的开放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显性与渗透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文关怀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推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建立平等对话、双向互动的开放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显性与渗透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改变传统工作理念,改革教育内容,整合多种教育手段,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于晓 《科教文汇》2015,(4):10-1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培养方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和两者结合的必要性,从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实践平台等方面探索高校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姚雪晴 《科教文汇》2020,(12):135-136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而思政课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更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应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行“三全育人”模式,通过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逐步形成思政课教育新局面。基于此,本文将简述“三全育人”的特征和贵州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现状,并提出了“三全育人”模式下贵州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的必要性及具体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将文化自信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保证思政教育自身的时代性特征,还能让文化自信理念深入学生内心,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然而从文化自信视角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发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基础比较薄弱、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过于传统、文化自信和思政教育内容重视程度失衡、传统思政教育课堂影响文化自信培育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当推动思政教育和文化自信相互结合、坚守思政教育主阵地、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最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思政”格局的构建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开展人力资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融入“三全育人”机制,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应当成为教师高度重视的课题。该文在简要分析课程思政对人力资源课程教学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课程思政理念下人力资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推动人力资源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推动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羽平 《科教文汇》2011,(11):18-19,26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其中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为"以学生为本"。高校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创造性地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李雅婷 《科教文汇》2013,(25):32-32,34
要实现新时期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也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多途径地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的实效性关乎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和形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高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高职思政课应针对这些不足,在课前准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育人渠道等方面做出改革,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极度分化的时代,信任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益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实效性。信任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文章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信任缺失的表现形态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多维度探究信任构建的实践路径,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张之启 《科教文汇》2013,(1):109-110
初中三年是人生命周期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成长的品质。初中体育与健康应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力求把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未来生命成长轨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学习的终身价值。本文试从教师角色、生本理念、课堂目标三个方面谈优化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就是使制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促进人们思想德行的形成。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和引导、保障和规范、教育成本的节约等方面。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工作既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主要应从教育活动运行制度化、教育程序监督制度化、教育决策制度化、教育保障制度化、教育奖惩制度化等方面进行,并不断加以总结,共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张丙香 《科教文汇》2020,(10):52-53
新时代不仅给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课程思政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此情况之下,教师必须要明确高校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要求,对现有的课程思政模式和体系进行全面地创新和改进。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全面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教学理念,以先进思想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规划,这样才能全面构建适合当下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