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该紧密联系实际围绕“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学化学”展开论述。首先,章站在化学教改的高度提出论题;然后,从“更新观念”、“给学生动的机会”、“将‘动’由‘使动’提高到‘自动’、‘独立动’”“‘四动’关系”、“动的条理”等几方面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通过论述,告诉读: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运起来学化学,更新观念是前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关键,而最终学生能独立地“动”是目的。  相似文献   

3.
所谓“动”,指的是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而不要像过去那样只会听、会抄、不会开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是每个英语教师的追求,因为“活”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怎样才能让课堂“活“呢?“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动”即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师“动”,可对教学起提示作用,事半功倍;生“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师生互“动”,可提升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初中平面几何中动点轨迹问题一直是较大的难点,对学生来讲不动还能尝试探索,一动就懵,直接望而却步.单独考查圆的定义、性质的题目,学生能较为直接地应用相关性质、定理,但一遇到与圆结合的动点问题,往往就感觉完全无从着手.这与学生对基本定义的理解仅限于简单机械的重复性描述,而没有做到深层次的了解和灵活运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践家陶行知曾说过: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也应实现这“六大解放”。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即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刨设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变一味灌输为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结构的主动构建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它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动点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类综合题,它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包含了多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既能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又能体现学生的应变能力,在2003年中考试题中涌现一类新题——角的旋转,跳出以往某动点在某直线(射线、线段)上匀速运动的界线,为动点问题带来新鲜气息。  相似文献   

10.
几何画板被称之为21世纪的动念几何。在数学教学中,它的动态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受到众多师生的喜爱,它给学牛提供了可自主探索的平台,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尤其能增强学生对一些含有动点的难点问题的解题信心。在当前人力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形下,把几何画板交给学生无异于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动点问题常常在中考数学中作为压轴题出现,这类试题能有效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渗透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动点问题较为复杂,导致很多学生遇到相关题目时无法及时找到解题思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本文对中考中平面几何动点问题常考的两大类题型,以2021年两道中考题为例加以分析,并向学生讲解相关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从最能激发他们兴趣、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拔动他们心弦的地方入手,采用恰当的方法,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有机地释放情感能量,不断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相似文献   

13.
运动着的事物较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人接受,即更能增强感知效果,触发直觉思维。几何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若能化静为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灵感”,更可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1化静为动,激发兴趣,发挥主体作用   教材上的几何初步知识是通过静止的图示,单维的叙述方式出现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动态地表示运动变化的事物。运用投影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结合起来。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等方式表现出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  相似文献   

14.
动点问题是2003年中考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题型,这类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的综合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又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变能力.其解题策略是“动”中求“静”,“一般”中见“特殊”.抓住要害,各个击破.常见的题型有。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使语文课堂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动”的氛围、“动”的条件、“动”的载体。教师的“动”是为了学生的“动”。不能只顾自己“动”,而让学生被“动”,而应师生互动,特别是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17.
动点问题是2003年中考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题型,这类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的综合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又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变能力,其解题策略是“动”中求“静”,“一般”中见“特殊”,抓住要害,各个击破,常见的题型有:  相似文献   

18.
刘优 《广西教育》2013,(10):27-29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已成为当前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则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20.
王磊 《广东教育》2009,(11):67-67
巧妙地运用学生的双手这一学具,让学生手、脑并用,既符合低年级学生注意时间短、爱说好动的年龄特点,又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变单调的数学练习为有说有动的表演,拓宽学生的动手范围,使学生更近距离地感知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