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蝶儿 《文教资料》2009,(19):87-88
有声电影的产生,开创了电影发展的新纪元,声音在电影中的运用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起着极大的作用.而"人物语言"作为电影声音语言的一个重要元素,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本文作者结合影片<永不妥协>中几段精彩的人物对白来具体阐述此部电影中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遵循纪录片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故事化创作手法可使纪录片更乐于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可.纪录片《寻找小糖人》以巧妙的叙事结构增加影片的故事性,以人物充满张力的语言来结构故事情节,以音乐参与叙事营造故事氛围,使整个影片充满悬念、跌宕起伏,一举摘下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桂冠. 《寻找小糖人》对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手法的成功探索,将成为纪录片发展的一种趋势,值得国内纪录片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关于少数民族纪录片创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纪录片是对一个民族及其所呈现出的原生态的生存状态的记录,创作者利用创意性的编辑,用世界的语言讲述少数民族的故事。本文主要以少数民族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对拍摄手法和影片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反思和方法总结,阐述了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社会、文化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纪录片是对一个民族及其所呈现出的原生态的生存状态的记录,创作者利用创意性的编辑,用世界的语言讲述少数民族的故事.本文主要以少数民族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对拍摄手法和影片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反思和方法总结,阐述了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社会、文化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舌尖上的中国》以平民化的视角,通过美食及与美食相关的人物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及地域文化的魅力,在纪录片领域发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嗓音",是国家媒体人文化意识觉醒在纪录片创作中的有益尝试.影片对地域文化的成功传播也为纪录片的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电影中场景之间的转换对于影片的艺术创作和确保观众的观影连贯性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声音进行场景转换是电影转场手法之一,对此声音所产生的积极而具创新意义的多种手法越来越多的为人所知为人所用。基于这种认识,笔者选择了一些在对影像与声音的有意识的独特把握中完成了场景转换的影片作为分析和阐述的对象,就电影声音与场景转换之间的关系,分析利用声音完成场景转换的多种手法及其表现,就如何运用声音这一独特元素顺利完成场景转换提出些许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戏曲元素在我国古装剧中应用主要体现在声音、美术以及表演层面,在声音元素应用,主要表现在语言与配乐两方面,美术元素的借鉴主要表现在演员形象上,而表演元素主要表现在人物角色塑造方面。文章从戏曲元素在古装剧中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分析戏曲元素在我国古装剧中的应用,对我国古装影视剧中戏曲元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物件细节是电影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成为与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的艺术元素,并与情节一起推动剧情发展。物件细节在影片中的主要功用是:完善情节结构;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抒发人物感情;增强拟人化效果;促进影片的风格化;突出影片时代烙印;辅助镜头转换和故事串联。  相似文献   

9.
电影《智取威虎山3D》融合好莱坞商业元素、武侠片精髓及时下流行元素,成就了红色经典到商业大片的转变。相比前文本,影片淡化了旧人物刻画上的意识形态色彩,强化了其辨识度与趣味性;新人物的加入,则在丰富影片情感因子的同时升华了影片主题。但影片过度渲染场面的壮观,又使得人物在性格化塑造上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纪录片的重要特征,声音在营造纪录片真实的氛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纪录片声音的三大组成部分:音响语言、文学语言、音乐语言作为基点,阐释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声音处理的特殊规律和表现特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疯狂"系列影片《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的大获成功,以及《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心花路放》几部影片的陆续公映,导演宁浩形成了自己的喜剧风格。本文以宁浩的喜剧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地方方言、音响元素、音乐风格3个角度出发,以"疯狂"系列影片为例,对宁浩喜剧电影中声音造型特点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顾长卫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多采用主观镜语,有意识地在质朴的电影画面衬托下,凸显生活中小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影片中展现的大量富于生活质感和象征意义的细节,不仅增添了影片的时代气息,且令观众对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印象深刻;匠心独运的电影色彩生动地表现了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情绪;出人意料的节奏处理给小人物悲情的生活带来一抹鲜亮。以及巧妙的声音处理和同步音画效果等,都成为顾氏电影诠释他电影中人物的镜头语言。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初,陈可辛即以自己的处女作《双城故事》在香港一片成名,他影片的对白和音乐等声音的运用都显示出更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其以直白主观的语言将人物的真实心理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更以抒情表意的音乐来构建影片的时代氛围,为观众营造一个记忆空间,并借此说明剧中人物的身份、难以言说的心绪以及情感的历程和角色背后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基于多模态符号理论的影视意义分析框架,考察87版电视剧中王熙凤在声音、语言和图像意义元素方面的布局。研究发现,在王熙凤首次出场的19个镜头中,她的身份无"实名"介绍,而是通过声音、图像和语言逐渐从"隐性推测"方式过渡到"显性推测"方式呈现;在前9个镜头中描述人物的意义元素以及人物所关联的过程类型凸显出王熙凤主要为说话者和被感知的现象,在后10个镜头中主要为反应者和被识别者。研究结果表明,镜头中多模态符号意义元素及其配置模式以及主题构建模式实现了未见王熙凤其人先闻其声的影视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非遗纪录片的叙事体系,文章以淮河流域非遗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为基本方法,展开对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的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高层次框架的叙事主题有传承、灾难、乡愁和交融;中层次框架同时使用时间性叙事和空间性叙事的结构,更多采用人物驱动的手法,叙述视角上重呈现、轻讲述;低层次框架中,视觉和听觉元素构建了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叙事话语。中国非遗题材纪录片已经形成具有民族性、当代性、国际性和强大传播力的叙事体系,趋于形成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重大突破,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已成为电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元素。本文从音乐在深化电影的主题、渲染影片的气氛、抒发电影人物的情感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以期能为促进相关的研究和创新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与其他影视作品一样,都是视听结合的产物。除画面外,声音在纪录片的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政治化纪录片,到客观纪实,再到多元化的主观表象,中国纪录片随着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在纪录片变化过程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其中出现了一些声音与画面、主题配合十分完美的作品,并且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和理论工作者开始着重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和创作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喜华 《海外英语》2012,(9):165-166,178
记录片是一种用非虚构手法反映真实客观事物的影片。中文纪录片解说词的成功英译是影片海外版播映效果的保证。纪录片解说词在影视传媒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结合电视媒体特点等多维生态翻译语境,译者在英译记录片解说词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影片和观众之间成功搭建交流平台,进行动态适应;主要在词汇,句型处理上作出正确的选择,保证较好的观影效果。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在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播中优势突出,表现为资料真实可靠、形象生动和传播广泛;大学生的纪录片交流平台宽广,他们也有实力拍好纪录片,并日益成为纪录片生产的重要群体,但是以民族文化为选题进行创作的并不多。有鉴于此,纪录片课程的教学可通过播放相关影片、邀请导演到校讲学、鼓励学生走进民间、建立交流网站和举办影展等多种渠道,培养大学生利用影像记录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影片<十面埋伏>和<泰坦尼克>都以成功的叙事阐述了爱情的极致,但在叙事的处理上两部影片却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以写意化的手法,把叙事作为手段讲述爱情;后者则是以写实化手法认真地讲述着一个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这使两部影片的叙事在人物处理、节奏和强度的控制、背景处理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