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这一辈子,从国内的私塾起,到国外的大学研究院,教过我的男、女、中、西教师,总有上百位!但是最使我尊敬爱戴的就是管叶羽老师。  相似文献   

2.
[案例]“这个学生我无法教了!”英语见习老师华气呼呼地将学生李俊拖到了班主任黄老师的办公室。“又怎么啦?”黄老师厉声责问。“随便说话,交头接耳,屡教不改!”华老师脸色铁青,李俊低头不语,手指不停地摸着衣角。“昨天上美术课违纪刚被严肃教育过,怎么今天上英语课又犯了?!不打不听!”黄老师越想越气,拿起了电话,请李俊的父亲来学校充当“打手”。一会儿功夫,李父赶到,弄清缘由,边打边教育:“老师教育你都是为了你好!为什么你就是听不进去呢?我现在就尝到了没文化的苦处,后悔都来不及了!你是不也像我一样做个泥瓦匠……”黄老师在一旁陷…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我在20多年前教过的一位学生来看我。我们谈话时,他随手拿起我书桌上的一本英语口语教材翻看,他说:“呀,老师,教材里怎么有错句?”我拿起教材一看,是“Long time no see”。我笑了。“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在中学时,您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纠正过类似的错句,怎么20年后它又成对的了?”我说:“你问  相似文献   

4.
[案例]“这个学生我无法教了!”音乐老师气呼呼地将学生小A拖到班主任Y老师的办公室。“又怎么啦?”Y老师厉声责问。“上课迟到,随便说话,交头接耳!”音乐老师脸色铁青。小A低头不语,手指不停地搓着衣角。“昨天上英语课违纪刚被严肃教育过,怎么今天老毛病又犯了?屡教不改,不打不成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我在20多年前教过的一位学生来看我。我们谈话时,他随手拿起我书桌上的一本英语口语教材翻看,他说:“呀,老师,教材里怎么有错句?”我拿起教材一看,是“Long time no see”。我笑了。“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在中学时,您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纠正过类似的错句,怎么20年后它又成对的了?”我说:“你问得好。”接着我对此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每当我看见老师在讲台上那神气的样子,便羡慕极了,总觉得他们像魔术师,能让一个个没有文化知识的小学生变得聪明起来,学会很多东西。他们真了不起!我也希望长大了能当老师。这不,机会来了,我的愿望提前实现了。我的爸爸是南方人,普通话讲得不太标准,好学的他请我来教他普通话,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一来,我可以尝尝当老师的滋味,过把做老师的瘾;二来嘛,平时都是他训我,这回,嘿嘿!……教学开始了。我神气十足地拿着“教鞭”,指着书上的“蓝鲸”二字,一本正经地对他说:“爸爸同学,请读这个词。”爸爸小心翼翼地读着“南京”,我板着脸,严肃地说:“…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感到,你正是他们当中实实在在的一名伙伴: ——让学生感到,你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对他们诚挚的爱,令人可亲可近; 不要使学生觉得,你在牵他、赶他、逼他;而当他猛然回首,却发现已被你领进了一个全新的境地! 在学校管理中,常可发现一些反常现象:有的老师上课时尽管声色俱厉,学生却不买帐,最后摔书甩笔而去;有的学生与老师赌气、顶牛,闹得老师束手无策;有的老师在“坏学生”面前怒气难平,诉诸拳脚,结果引起轩然大波……于是,怨懑之声每每入耳:“现在的学生难教!”果真是学生难教么?非也!凡学生,没有不敬畏老师的。刚进校门时,“老师”这个称谓,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至高无上,其对老师的敬畏心理,超过了对其亲生父母!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又怎么会出现上述那样的反常现象呢?我以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育方法上没有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没有懂得珍惜学生对老师的那一份天真纯朴的感情,甚至在批评学生时有意无意地伤害了这种感情。作为教师,应如何珍惜学生这种纯真的感情,并  相似文献   

8.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一位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老教师和我谈起他的小外甥。小家伙四岁,在市区一所幼儿园上小班。由于生性好动,有时又爱淘气,使那位刚毕业的小老师感到头痛。在一次游戏中,他又违反了老师规定的游戏规则,小老师气愤地说:“你这么不听话,让大老虎来吃掉你!”谁知“小调皮”却反驳道:“你说得不对,大老虎不是那么坏的,我在书上看到过,一个老虎妈妈救了一个小朋友!”意外的回答,使那位老师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10.
永恒的偶像     
我已是教育战线一名老兵了 ,回想我的读书生涯 ,曾有三十多位老师教过我。这些老师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 ,没有腰缠万贯的富裕 ,有的只是以自己智慧和品行的火花点燃学生心灵火炬的热忱。小学四年级 ,教语文课的是位男老师。他是我心中的“藤野先生” ,课堂上从不婆婆妈妈无休止地磨时间 ,而是让我们在“七嘴八舌”“七手八脚”的参与中学到知识。一次说话课上 ,他让同学口述讲台上的情景。我简单思考后以老师、黑板和讲桌为观察点 ,说了一段话 ,其中一句是“讲桌上零乱地摆着教科书、教案、黑板擦、粉笔盒等教学用具”。同学听后频频点头 ,…  相似文献   

11.
学生小胡,抽烟、赌博、偷窃样样都会,学校批评教育过他几次,但总不见效。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位教师急急忙忙地跑进来告诉我说: “快去看看吧,小胡刚才又从人家工厂里鬼鬼祟祟地夹了一包东西出来,准是又偷了什么……”我一听小胡又偷了人家东西,肺都要气炸了。当老师的,眼看着自己的学生做坏事,眼看着自己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无济于事,是多么痛心啊!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像往常一样来到作文班,一进教室便惊奇地发现位子变了。嘿!一向“诡计多端”的阎老师又在打什么主意呢?果然不出所料。上课时,阎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用笔‘拍照’。”乖乖!听说过用照像机拍照,也见过用手机拍照,可从来没听说过用笔“拍照”,真不愧是绝招。你想看看我用笔“拍”的“照片”吗?第一张“照片”上是阎老师。虽说阎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周多的课,可以前我还真没认真观察过这个“老阎”,今天我要狠狠地“拍”他一次。阎老师有点秃顶,淡淡的眉毛,一个鹰勾鼻子,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不过对于他的平易近人,我们还是深有…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外教老师 “Hello!”瞧!外教老师在跟我们打招呼呢! 他好高啊!一身冲锋衣干净利索.头顶上莫名其妙地别个墨镜,看上去很酷。 不要被他的外表蒙骗了哟,他可不像看起来那样冷酷无情,给我们教课时,既像父亲一样慈祥可亲,又似大哥哥一般幽默可爱。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细节     
前几天,下班的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喊我:“老师,周老师!”,疾步走来的是一位大学生模样的青年。我认不出他是谁。“王晖,我是王晖呀!”,他一脸的着急。王晖? 对,是他!还是那双机灵调皮的眼睛。他上小学三四年级时,我曾教过他,距今也有十年多了。他说自己现在在清华美院读书。我很诧异。至今还记得小时的他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5.
曾经听一位老师感慨万千地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到一家商店里买东西,后来发现店主找回的钱中有一张假币,气愤的他又回去找那店主理论,店主当然不会承认了,“你已经出去这么长时间,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在别处受骗或者你本来就是个骗子呢?”正当这位老师哑口无言的时候,店主的小女儿跑出来对店主说:“他不会的,我知道他是老师,他不会骗人的,一定是爸爸你错了!”“他是老师,他不会的!”仅仅因为老师这个职业的伟大,从事这个职业的老师在人们的眼里也变得伟大了。听了这个故事,相信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感到欣慰和自豪。人们常说:太阳底下…  相似文献   

16.
叔叔和阿姨星期六都要去上班,一大早就把弟弟妹妹送到我家里来,让我来带他们玩。我灵机一动,对他们说:“今天我们来玩老师教学生的游戏,好吗?”“好!好!”他们一听说有得玩,自然十分开心。准备了一下,我就开始上课了。“上课!”我故作威严地喊道。妹妹万雅还算机灵,愣了一下,喊了声“起立!”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小黑板上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请大家读题目。”我请妹妹万雅来背诵这首古诗,她还真不赖,背得一字不差。我又请弟弟徐睿来背,可能是他小的缘故吧,读都读不准。于是,我一句一句地教他,总算是有点样…  相似文献   

17.
一天清晨,我在路边等公交车,一辆出租车在我身边停下,司机放下车窗玻璃对我说:“老师,走啊!”因为时间很充足,我并不打算打车,所以我礼貌地说了一句:“谢谢,我不打车。”司机却拉开车门,冲到我跟前说:“毕老师,不认识我啦?我是‘瘦猴’呀!”我这才发现,他是我二十多年前教过的一名学生。于是,乐呵呵地上了他的车。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下课铃响后,只见教政治的王老师气呼呼地走回办公室,对九年级(2)班班主任说:“你们班小亮快气死我了,我让他来办公室。”旁边的我感到很诧异(我也任教九年级(2)班,小亮家和我同住一个小区。况且王老师是年级组组长,许多学生都很怕她)。原来,在政治课上小亮偷偷扔纸团被王老师发现后,王老师对其大声说:“你再扔!”小亮又扔了一次。王老师气得又大声说道:“你再扔!”结果小亮二话不说又扔了一次。  相似文献   

19.
很早以前,儿子阿廖沙曾对书本疯狂着迷。我清楚地记得,阿廖沙8岁那年,把厚厚一叠新书抱在胸前,大声宣布:“我太喜欢读书了!”但是,就像一位先哲所感叹过的那样:“时移势易啊!”这句话在他身上毫不留情地应验了。上初中后,阿廖沙对文字世界只保持着蜻蜒点水般的兴趣。除了老师布置的“硬性任务”外,他几乎懒得“染指”任何类型的书籍。而且,那时候,他怎么省事就怎么来。一本书第二天要在班上讨论了,他才会拿来让我替他写摘要。“这本书你看了多少啊?”我经常满怀希望地指着书这样问他,但每次都失望地得到同样的答案——他最多看看封面。不过,…  相似文献   

20.
很早以前,儿子阿廖沙曾对书本疯狂着迷。我清楚地记得,阿廖沙8岁那年,把厚厚一叠新书抱在胸前,大声宣布:“我太喜欢读书了!”但是,就像一位先哲所感叹过的那样:“时移势易啊!”这句话在他身上毫不留情地应验了。上初中后,阿廖沙对文字世界只保持着蜻蜓点水般的兴趣。除了老师布置的“硬性任务”外,他几乎懒得“染指”任何类型的书籍。而且,那时候,他怎么省事就怎么来。一本书第二天要在班上讨论了,他才会拿来让我替他写摘要。“这本书你看了多少啊?”我经常满怀希望地指着书这样问他,但每次都失望地得到同样的答案———他最多看看封面。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