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与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诗歌与音乐的盛世,唐诗与音乐的完善结合成为唐代化艺术一大特色。本从唐诗与歌词、唐诗与民歌、唐诗中的音乐艺术题材三个方面探讨了唐诗与音乐的关系,从中可以窥见诗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唐诗是什么?”这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原来,唐诗与中国化内心深处的梦境一脉相通。  相似文献   

3.
和唐诗有别,宋诗在艺术旨趣和风格上主要向思理、显露、精细方面发展。当代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谈艺录》),指出了“思”、“思理”为宋诗的主要特点。由于时代精神的变迁和诗歌艺术自身的发展,宋代诗人不再像唐代诗人那样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而是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人情物理,作诗力求精妙;宋诗之美在于富有哲理,辞工意新。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及《春日》便是体现宋诗“理”之美感和特征的佳作。现看《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相似文献   

4.
唐诗,这个辉煌的字眼,已在中华诗史上标举了千余年。提起唐诗,人们总要为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而惊呼,更为它那独特的艺术表现而喝彩。唐诗十分重视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以加强诗的表现力。本文对唐诗的基本艺术手法予以探讨,以期对广大中学生赏析唐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李露菲 《阅读与鉴赏》2007,(10):67-70,61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诗歌就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诗歌用最凝练的词语传达人们的真挚感情。因此,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那么怎样进行诗歌的教学呢?古人所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6.
琵琶艺术的巅峰在唐朝,唐诗之于琵琶,在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上突出体现了姊妹艺术的特点。了解唐诗与琵琶二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强调当代琵琶乐手研习唐诗是一门必修之课,在灵魂深处熏染唐诗博大的艺术魅力,从而使演奏技艺与演奏内涵相辅而进,达到更趋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神话源远流长,是中国学艺术最早的艺术源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与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与坛庙,久而愈进,物逐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章之渊源……是以神话虽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之也。”这段话对神话的起源、性质、特点及与章特别是诗歌的关系作了精妙的叙述。唐代是诗歌的国度,而中国神话对一代唐诗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中国神话的化精神养育了唐代诗人的气质禀赋和化性格,并丰富了唐诗的创作题材。唐诗中有大量直接或间接化用神话传说的诗歌。而“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这三位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歌则最能体现这种影响。他们的诗歌大量化用神话传说,想象可谓是天马行空,匪夷所思,或成仙或化鬼,或上天或入地,创造了一个个瑰丽奇幻迥异于人间的神奇世界。  相似文献   

8.
“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是中国诗学体系中两大涉及诗歌艺术本质的著名命题,这无疑也是唐诗学理论体系中应有的重要部分。从孔颖达和李善等人的言论中,可见唐代确实存在着一种贯通言志说与缘情说的辩证倾向,它典型地反映在唐诗创作中。而时代风采的显现张扬、盛唐风骨的生成发展、刚柔兼胜的风格特征,则是唐诗贯通言志说与缘情说辩证倾向的三大突出表现,亦从特定的角度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艺术的巅峰,为后世垂范。也正是由于唐诗这一璀璨的艺术明珠光亮过于耀眼,后世遂有宋、元、明、清诗歌不如唐诗之说。当然,我们今天用学术的眼光审视古代诗歌的流变,应该具有冷静的头脑,而非盲目推崇唐诗。明清时期涌现的大量诗人与数量庞巨的作品,尽管艺术成就参差不齐,但一些优秀的诗人足与唐人相媲美,一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唐诗的苑囿,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的《明清十大家诗选》,就是较全面地展示明清诗歌艺术与成就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0.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百多年来,许多唐诗被翻译成外文,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唐诗英译中求真与求美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学派讲究真实,而艺术派强调求美。从诗歌翻译的总体实践来看,诗歌翻译属于艺术,科学派的对等译法不适合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1.
《成才之路》2014,(16):F0004-F0004
《唐诗素描》系列作品,是湖南作家曾冬创作的与传统的唐诗释义迥然不同的文本。它以原诗为载体,在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唐诗描绘成了精美的图画,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了唐?诗的意境、韵味和形象。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唐诗为着眼点,阐述了唐诗与音乐的内在联系。文章首先说明了诗歌的由来及唐诗的形成,揭示了文学和艺术是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的;具体论述了唐诗中音乐的体现以及唐诗中音乐的作用。同时指出了音乐具有审美功能,以及音乐对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与唐诗,并称为“一代之奇”。它为何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呢?本文试图通过“诗意结构”理论的提出和阐释来回答。唐传奇的诗意结构主要体现在其“幻设的诗性”、“存在的诗根”和“人性的诗魂”这三个意蕴层面上。三者和谐统一在作品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诗意美”是唐传奇艺术魅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有一句名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字虽为自然数,但它一旦与汉字巧妙搭配,便产生了深刻的美学内涵,如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通八达、五世其昌、六根清净、七情六欲、八面玲珑、九霄云外、十全十美。中国是一个诗歌王国,也是一个数字大国。数字与诗歌尤其是与唐诗有着不解之缘,数字是构成唐诗气质体魄的文化基因;唐诗也沾染着中国数文化的意蕴与精神,留下了许多不乏数字美的佳句,是数文化的诗,也是诗的数字化。据统计,一部薄薄的《唐诗三百首》,嵌入数字的诗歌就有130首,更不必说《全唐诗》了。数字本身既没有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相似文献   

15.
元曲,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三颗璀灿的明珠”──唐诗、宋词、元曲之一,一直被千百年来的中华儿女代代传诵。究其原因,当然是它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进入近代──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特有的艺术成就和独到的艺术形式有别于唐诗、宋词,形成了一整套重口语、尊俚俗、崇直露、多诺德的自成一家的韵味和风格,表现出了它极高的艺术特色,因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与唐诗、宋词同等的价值。元曲的高度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学者们早已从众多侧面作了深入细致的大量研究。然而,就它…  相似文献   

16.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唐诗美的主要表现之一是物象选择的典型性。本文主要探讨物象选择与唐诗美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认识诗歌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7.
浅谈唐诗中的比喻尤兢生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不仅诗人大家辈出,而且名篇佳作也数不胜数,仅《全唐诗》就收录了五万余首,这还远远未达到唐人创作诗歌的总数。唐诗的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喻便是唐诗艺术表现手法中常见的一种。比喻是我国古典...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注重对传统文化整理的时代,对唐诗的整理笺注尤其热闹。明末清初徽州人黄生在他自己的唐诗选集《唐诗摘抄》中表现出其对唐诗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黄生注重中晚唐的近体诗,注重从字法、句法方面把握唐诗的艺术魅力。黄生的论诗理论为后世确立了学习唐诗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文学财产,而且是全世界珍贵的文学瑰宝.而唐诗精妙的核心就在于其意象的表达.所以意象的翻译直接影响了唐诗的理解和欣赏.本文提出许渊冲的"三化"论能达到唐诗意象传达的"三美",并提出应充分重视文化的差异.避免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现象,从而促进唐诗意象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日文化交流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诗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松尾芭蕉正是接受唐诗的滋养,将作谐从滑稽诙谐、句作卑俗的低层次提升到格调清雅的艺术殿堂,开创了以“蕉风”为主要艺术特征的新时代。“蕉风”在风格和意境上都是与唐诗之“冲淡恬静”之美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