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唐代古文运动作为一场文学革新运动,指导并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作为与韩愈并驾齐驱的古文运动的领袖,柳宗元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开创了古文运动的新局面。柳宗元辞赋创作也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有了新的面目:首先是辞赋创作纳入"文以明道"的理论关照;其次是辞赋文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2.
论柳宗元辞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宗元在忠君事君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方面与屈原保持了一致。在此基础上,他的辞赋创作继承了屈赋暴露黑暗、鞭挞邪恶的批判精神,保持着屈赋慷慨悲歌、激愤哀怨的情感格调。在艺术形式上,柳宗元发展了屈赋的比兴手法,创立了一种熔辞赋、寓言、杂文于一体的新型讽刺赋,对赋体形式的革新和辞赋体物抒情方式的丰富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足以使柳宗元成为自宋玉之后能把屈赋真正学到家的“骚学独擅”者。  相似文献   

3.
综观柳宗元的辞赋,写于永州的有"古赋"八篇、"对"一篇、"问答" 三篇、"骚"十篇、"吊"两篇,共二十四篇。前贤对柳宗元的辞赋已有许多精辟地论述, 剀切地评价。本文试图循着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思想轨迹,谈谈他的这些作品,这对于进一 步研究柳宗元,或许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4.
继往开来铸新篇--柳宗元在永州的辞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柳宗元的辞赋,写于永州的有"古赋"八篇、"对"一篇、"问答"三篇、"骚"十篇、"吊"两篇,共二十四篇.前贤对柳宗元的辞赋已有许多精辟地论述,剀切地评价.本文试图循着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思想轨迹,谈谈他的这些作品,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柳宗元,或许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5.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文学贡献不容磨灭。尤其是他的散文,独具特色,影响深远。他的诗文创作既继承了前人,又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对其创作的诗分为诗歌与辞赋两大类,文主要有杂文、山水文、叙事文(寓言、传记)等三大类。  相似文献   

6.
这其实是一个学人皆知、并无新意的话题。自宋代的晁补之、严羽,到近代的李调元、林绿,以及今日之论柳贤达,都说过类似的意思。他们都看到了柳宗元辞赋与屈赋的血肉联系,认为柳宗元的政治抱负、生活经历与屈原极其相似,因此他的创作接受屈原的影响也最深,他的学骚也就不同于别人的“引吭佯悲,极其摹仿”(林野《春觉斋论文》),而是实实在在地学到了屈赋的真精神。然而,古之论者,往往只指出现象,很少深究;今之论者,对柳宗元辞赋究竟在哪些方面对屈赋有所继承与发展,也未见全面、系统的论述,难强人意。因此,学人皆知的话题似…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学热的不断深入,辞赋创作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贵州辞赋界近年来在辞赋创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批有一定成就的作者队伍和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因此,对贵州辞赋创作的现状及特征及时地进行研究和总结,对发展贵州辞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是杰出的古文运动倡导者,更是唐代辞赋大家,其于贬谪时期所创作的十篇骚体文极具特色,本文即是以这十篇骚体文为研究对象,先探讨柳宗元政治上的遭遇以作为深入骚体文内容的基石,继而深入地耙梳与探讨文体流变的现象,以呈现柳宗元发扬屈骚融铸而成骚体文的讽谕与教化精神。柳宗元骚体文的写作方法借物讽刺、借事讽刺;其骚体文的艺术特色与蕴涵的思想包括:命题之善;篇篇有警语;以散文作序,骚为正文;精于描写,形象生动鲜明;讽刺隐微,深寓教化。从十篇骚体文的内涵、作法、艺术特色、蕴涵的思想及其对後世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藉以了解柳宗元骚体文的创发之功;其“穷形尽相”、“结合散韵”、“善用隐喻”的书写风格,不仅体现了“导扬讽谕”的文学观也在辞赋史上获得了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直认为曹丕重视辞赋而曹植轻视辞赋。其实,曹丕主要重视的是"成一家之言"的论说类文章,而不是不含政教意义的辞赋。曹植曾说"辞赋小道",实为愤激之语。他把辞赋比之于《雅》、《颂》,终生未辍辞赋创作,以及他对辞赋创作的认真态度和对辞赋的大力推广,都可反映出他是重视辞赋而不是轻视辞赋的。曹丕对辞赋经世致用功能的无意识弱化,突破了传统辞赋的藩篱;而曹植对辞赋地位的有意识提高,却深陷传统藩篱之中。  相似文献   

10.
清代缘于科举试赋,书院辞赋创作十分繁盛。尤其是江浙两地的书院更是如此,这形成了清代辞赋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阮元与俞樾先后主政的诂经精舍,较为重视辞赋的创作,《诂经精舍文集》每集中均有辞赋作品。其崇赋理念、学术性与文学并举的命题与创作倾向,既表现了与时代学术、文学思潮的和谐共振,又对同时及其后的书院辞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辞赋发展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北宋是辞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创作又是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对苏轼、苏辙和“四学士“的研究多集中于他们的诗、文、词、文艺理论乃至书画等方面,对他们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则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拟就苏轼、苏辙和“四学士“辞赋数量的统计、作品的研究、成就的评定等几个方面对历来的研究状况略作回顾。以推进此六人辞赋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对全面评价此六人的文学成就,探讨苏门的创作特征,更加深入地研究辞赋这一特殊文体,都应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北宋是辞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创作又是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对苏轼、苏辙和"四学士"的研究多集中于他们的诗、文、词、文艺理论乃至书画等方面,对他们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则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拟就苏轼、苏辙和"四学士"辞赋数量的统计、作品的研究、成就的评定等几个方面对历来的研究状况略作回顾。以推进此六人辞赋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对全面评价此六人的文学成就,探讨苏门的创作特征,更加深入地研究辞赋这一特殊文体,都应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丰富,而且已相当充分地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并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践和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比较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辞赋创作主张,强调“赋家之迹”,注重赋的审美表达;推重“赋家之心”,认为赋家的心神之运,无限广阔自由,上可以苞笼字审,下可以总览人物,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感受,被认识,但这是一种自得于心的东西。只能自己去体会而不能言传。  相似文献   

14.
当代辞赋创作是在传统文化回归的大背景下兴起的,与社会基础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当代辞赋的创作和发展必须与传统文化的复兴相结合,走适当产业化的道路;同时,当代辞赋创作在内容上应贴近时代。形式上要一定程度地解放,以探索辞赋创作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唐代柳宗元创作寓言,使先秦以来寓言依附于史学、哲学的情况发生变化,成为独立的文体.本文从对柳宗元寓言创作的渊源探究到对其意象群选取的解析中,力求深入地了解柳宗元的寓言创作全貌和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最终得出了柳宗元寓言创作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的抒情文主要见于寓言、辞赋、杂文和书信等类。由于身世遭遇的不幸,文中所抒多为憎恶、哀怨之情,风格冷峻凄郁,艺术上颇有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7.
近年在文坛上兴起的辞赋创作热,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古典主义倾向。然当代辞赋创作尚处草创时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辞赋作者要发挥辞赋“润色鸿业”、“体物写志”等多方面的功能价值;在题材上,注重传统题材的重写与新题材的开拓;应以诗人之赋代辞人之赋,彰显辞赋创作的主体意识;在不违背赋体基本规范的原则下,不断创新当代赋体形式;辞赋作者还应不断加强学养,树立良好的文德与文风。  相似文献   

18.
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文学形式。汉赋是盛世文学,这已有历史为证。当前,正是改革开放、中华复兴、和谐盛世的伟大时代,也是辞赋重放光辉的大好时机。全国已兴起了辞赋研究与创作的热潮,辞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态势和崭新的世纪风采,文著繁富、作者峰起。被誉为辞赋之都的洛阳也涌现出一批辞赋作家,谭杰是其中出名较早的佼佼者。他在辞赋的创作中,对河洛文化的继承、发展、丰富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而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西汉政府便开始以辞赋取士,但大规模以辞赋取士现象却出现于东汉后期灵帝时期。灵帝时期以书画、辞赋等大规模取士的鸿都门学,是非定期性的,亦是无遴选性的,故鸿都门学以辞赋取士是非制度性的。但对后期科举以赋取士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视为后代诗赋取士制度的滥觞。汉代试赋对汉赋创作的影响,是一个由刺激创作消费到阻碍创作消费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西汉武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辞赋创作最兴盛的时代,当时作家几乎都进行辞赋创作,尤以司马相如的成就最大,水平最高,并为我国的辞赋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拟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