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之友》2007,(3):61-61
我国历史上通常使用的纪年法有三种:①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以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可配成六十组,通称为“一个甲子”,用来表示年历,每六十年一个循环,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2.
干支     
《辅导员》2010,(5):12-12
我国古代用于干支计算日子,干支十天干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天干(也称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叫地支(也称十二地支)。把干支相配正好60为一周,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相似文献   

3.
在民间,农历第一个月,为什么叫“正月”?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相配的六十甲子来记载月份,这叫干支纪月法。由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个,而农历每年又是一年中各月份的纪月地支固定的,这  相似文献   

4.
一干支和干支纪年我国农历使用干支纪年由来已久,古代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合称干支。由于取义于树木的幹、枝,所以又称幹枝。干支起于何时?古来说法不一:有的说相传为天皇氏所创。有的说:“太昊伏羲作甲历,定岁时起于甲寅,支干相配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干。”有的说:“黄帝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幹,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枝,幹枝相配以成六旬。”还有的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命曰岁立。”虽然都无信史可征,却可以说明干支  相似文献   

5.
“正月”探源在民间。农历第一个月,为什么叫“正月”?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相配的六十甲子来记载月份,这叫干支记月法。由于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个,而农历每年又是十二个月,所以一年中各月份的纪月地支是固定的,这叫做“建”...  相似文献   

6.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纪(记)事的一大特点。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见附表)按顺序配合起来如甲子、乙丑……正好60为一周,即民间所说的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最初,干支仅用于纪日,商代后期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刻在甲骨上的干支表如同今天使用的日历牌;屈原《离骚》中有“摄提贞于孟兮,唯庚寅吾以降。”的诗句,其“庚寅”只能是记日干支,意指屈原乃出生在庚寅日,陈国庆先生认为“中国确切纪年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这时是用天干地支法纪年。”此说恐属谬误,古代史书纪事,必称举帝号或年号,大概从汉代开始,为了补救帝王纪年难于记忆的缺点,才在帝王年代的后面标上干支,如汉武帝元狩六年为甲子,第二年改元元鼎元年为乙丑,二年丙寅,三年丁卯……。汉末黄巾起义,首倡“岁在甲子”,文人也多舍  相似文献   

7.
干支纪年法     
我国历史上习惯用干支纪年,例如1894年是甲午年,在这一年发生的中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又如1898年是戊戌年,这一年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活动,史称“戊戌变法”。干支纪年法,就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纪年的方法。天干、地支互相配合,配成六十组为一周(详见排列顺序表),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一周完了以后,再回头依次连续排列下去。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谓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法源于干支纪日法。应用干支纪日,早在上古就开始了。历史学家从甲骨文字研究中,发现并证实了在春秋以后,至少在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起直至于今,连续无误,共计已有2600  相似文献   

8.
“干支”记时概说江苏南通市三中陆精康懂得一点“干支”记时知识,是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干支”又称“天干、地支”。“干”指“十天干”,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十二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数目分别为十和十...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文言文课文时,懂得一点有关古代历法的知识,对于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一部分较常见的有关知识供同学们参考。一、干支干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也叫“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通称,通常用作表次序的符号。地支,也叫“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古代用  相似文献   

10.
干支纪时是我国古代纪录时间的一种独特的方法,现在虽然较少运用,但在浩翰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中却留下了它十分频繁的足迹。任意翻阅一部史书,或展玩一幅书画、一件文物,都会发现有用干支标记的时间记载。对史学和古代文献研究者或爱好者来说,了解干支纪时及其演绎方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干支纪时用天干、地支来标记时序。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天干、地支可单独用于纪时,亦可配合纪时,而以配合纪时运用最多。干支配合纪时简称干支纪时,其法按干支之序,每用一对干支表示一个时间单位,即甲子、乙丑、丙寅……癸亥,周六十个单位,干支每每相遇一次,其后复从甲子开始,如此循环往复。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是说府君翻阅历书为儿子选择婚期,吉利的日子就在这个月里,这一天六合正好合适。 何谓“六合”?文下注释:古时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支,地支,子、丑、寅、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适合,这叫六合。  相似文献   

12.
在商朝的甲骨文上,有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组合排列成的六十甲子表,用来计时,称为干支纪时法,沿用至今.辛亥革命后,又采用公元纪年.在历史教学和科研中,经常碰到公元与干支纪时相对照的推算问题,笔者经反复推算验证,找到一种求公元年干支的简便方法.先求公元年的天干.凡公元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于是就有:  相似文献   

13.
干支纪年是我国纪年的一种古法。它是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位,即“六十甲子一轮回”来纪年的方法。这种纪年法,我国至少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就已经很普遍了。有人说干支纪年始于东汉,这是不对的。周考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27年)创制并已施行的“四分历”(即保存在史迁《史记》中的《历术甲子篇》)通篇纪年(从太初元年至77年)全是用的干支别名。“天正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传统课文《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有“六合正相应”一句,其中“六合”一词书后注:“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支,地支,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对于书上的注释笔者不敢苟同。中国古代算命之术的重要依据乃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每一个婴儿诞生的那一刻,他(她)的生肖属相也就由此而定,而这其中,少不了天干地支的作用.谈到天干地支,它在我国的来头还真不小.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干支来命名的就有不少,近代史中更是如此.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我国民间沿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甚至集邮的人也对“龙年“”虎年“”猴年“”狗年”的邮票津津乐道.所以,了解公元年数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关系是很有实用意义的.所谓干支纪年,其实是一种农历纪年方法,是由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依照顺序组合而成的.10个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个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相互搭配而成的结果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壬戌、癸亥,通称六十甲子.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奇数天干只能和奇数地支相结合,偶数天干只能和偶数地支相结合.一奇一偶或一偶一奇是不能结合的,所以决不会出现甲亥、己申、辛午等年头.由于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每过60年就要循环一次,癸亥之后是甲子,周而复始.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历朝历代以来,帝王中统治年代最长的要数清朝康熙皇帝爱...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文《孔雀东南飞》有这样的诗句:“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句中“六合”指什么?课文注释是:“古人迷信,婚嫁要选择‘良辰吉日’,表示年、月、日的干支六个字都相合,叫‘六合”’。这样解释“六合”是不准确的,其实这里的“六合”与天干无关,也不是年、月、日地支都相合。这在《辞源》中有明确的解释。何谓“合”?古代命理及择吉书作这样的解释:“夫合者,和也。乃阴阳相和,其气自合”。按此说,“合”就是阴阳相和谐的意思。阴阳五行说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属阴阳及五行,论其相生相克,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六者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六者属阴,以一阳一阴相配,就有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共六对,故称“六合”。天干十位可配成五对,称“五合”,所以说“六合”与天干无关。  相似文献   

17.
破生肖之谜     
传说天皇氏所创的干支,到黄帝时便配搭成六十个互不重复的名称来来记录事物。这种表数量的符号,当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日积月累约定俗成逐渐发展形成的。将天干与地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六十花甲。 从东汉光武帝建武(公元25年)以后,这种六十花甲主要用来纪年。也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这种干支纪年法与长期流行于我国民间,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动物纪年法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一诗在对“六合”进行注释时:说古时候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是不妥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古人纪月通常以序数为纪,如一月二月三月等”,“至于以天干配合地支来纪月,则是后起的事”。其实,在1987年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单元知识《学点古代文化常识》中也曾提到过:“古代纪月,常用序数”,只是编者在这次修订时忽略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知识和练习》中有一题问道:“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多少年?”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由干支推公元的问题,面要解决它又需要解决由公元推干支的问题。下面,我将本着先易后难的程序分别加以叙述。一、由公元推算成干支 (一) 先将天干地支分别编码: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天干是十年一轮回,地支是十二年一轮回,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六  相似文献   

20.
干、支原为竹木的主干和枝条。天干、地支名称源于古人居住的房屋,其22个字码,源于古人在采集、渔猎劳动中接触最多的自然物候现象和日常生活。干支用于纪日,源于农业生产需要,而同卜筮和祭祀的结合,则是人类因希望或畏惧而祈求、幻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